王科范文网 >工作总结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7篇

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要想将调研报告写好,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梳理好调研中得到的数据,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7篇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1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2、调查地点:县镇村。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统计图略)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统计图略)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2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我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我辖区五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辖区总人口8000人(含外来人口),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区划为5个社区。

几年来的积极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做好社区建设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工作机制。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还没有健全激励竞争的工作机制,而这也正是导致这些社区工作落实不好、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第二,责权不统一,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随着城市居民逐步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以及大量农村人口和域外人口涌入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予社区相应的权力。但在社区环境、卫生、文化、治安等各项管理与服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责任和权力不统一、有责无权、约束力不强的问题,极大增加了落实工作的难度。

第三,经济实力弱,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从社区自身看,全区社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没有自办企业,多数社区根本没有经济来源,有经济来源的社区,大多是以出租房屋为主,收入也很微薄。从政府投入看,因为当前整个财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够,这就导致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难度大。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利用不充分。一方面,社区绿地、广场、活动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省里的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还不够完备、不够配套,标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社区有了图书室却没有图书,有了活动场所却没有活动设备等。另一方面,对现有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有的社区花了很大力气,健全完善了基础设施,可却成了摆设,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并要在工作方法、内容、机制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来不断提高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社区成为党务政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建立社区自治的决策和执行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天不放松的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年年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有创新、有提高,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高效运转、奖罚分明、激励约束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并改变那种“物质文明物质奖、精神文明精神奖”的做法,努力从创新的机制上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二要赋予社区应有的权力,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工作无从开展。社区应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社区自治权主要有民主选举权、社区事务决策权、日常事务民主管理权、社区事务民主监督权,具有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对辖区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的意见职能等。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要把适宜街道管理的事务,逐步移交给街道,街道再视情况转移一些给社区,要把本应属于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在职能转移过程中,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要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居民群众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把发展社区服务同发展社区经济结合起来,把社区服务同安置下岗职工、开发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结合起来,积极创办各种经济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环境、文化、治安等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维修、托幼、养老、医疗、咨询、物业、保洁、文化等服务项目,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和公益事业,充分利用便民利民等服务网点,实现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便民、就业、创收相结合,走产业化、实体化的社区服务发展的路子。政府应结合实际,在办理证照、税收、场地、费用、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街道、相关部门,应通过政府投入、社区自我创收、广纳社区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与捐助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并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性和实用性。目前,社区基础设施水平虽已有较大提高,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在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绿地等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用和达到一定标准,尽快为社区建设做好基础工作。但工作中,要结合社区各自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地方可多投入,条件差的地方不要超负荷投入。同时,要注重把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五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以创新促发展。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建设不可搞空架子,切忌搞“挂牌”社区,不是挂个牌子、建个办公室就叫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活的灵魂。要深入开展《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争做文明市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争先创优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科教、文体、法律、环保、卫生“五进社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群众道德情操,营造社区文化氛围,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各部门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各经济组织等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要注重发挥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各类文化团队、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形成携手共建的伟大合力。

同时,开展创建活动,要注重实效性,注重把握活动的创新。在形式上创新,选择尽可能多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多样化形式;在内容上创新,创建活动的内容面要广、要有深度,切实反映时代精神和实际需要;在方法上创新,选择最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六要抓好文明示范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对西营社区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这是我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今后,要继续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典型,在总结文明示范社区取得的经验基础上,适当借鉴先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服务”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定期、分批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并充分发挥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全区所有社区都达到市文明示范社区标准。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3

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8.5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85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15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9.33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2.2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1.05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xx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172.9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5.9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态田园 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4

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

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影响农民增收。该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但规模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发展。该村还是采用以前的、低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增收,农民增收渠道少,增长缓慢。

三、关于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北苏庄紧邻309国道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立足现有的沿路贸易和苏庄商贸市场基础,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规划建设。高标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乡村规划。在制订规划时,既要着眼于美化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另外,要确保村镇建设规划得到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结合村庄建设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重点搞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瓶颈”制约,建立起适应群众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讯、环保、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抓好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民居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教育培训好农民。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二是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倍增计划、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走出家门,闯市场、办企业、上项目,示范带动,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歌舞、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赌博、迷信和计划外生育等行为。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农村。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5

近年来,在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指导下,在特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六枝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稳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城乡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和发挥道德讲堂作用,通过开展四创活动助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品位提升、社会环境氛围提升。现将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健全制度,强化认识。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是不可能见到成效的,为了提高全区上下的认识,我区及时调整了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建立了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做到了有机构管理,有单位落实,有会议跟踪;二是特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特区党委常委会上专门研究讨论了六枝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区精神文明工作联动作用的发挥;三是我区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四创(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特别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到四创的目标考核和平时督查当中,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区上下得到更加重视,认识也在逐步地提升。

(二)主动作为,部署任务。为了更好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六枝特区宣传部、文明办主动作为,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为指导,逐步将省市及体系内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制作专门的方案,扎扎实实地将工作一项一项地进行安排和落实。20xx年,我区已陆续出台了《六枝特区精神文明工作要点》、《关于聘请六枝特区区级德师的通知》、《关于继续加强我区20xx年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的方案》、《关于做好志愿服务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xx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活动全覆盖工作方案》《关于20xx年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等等,将各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安排和部署,使得全区上下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时有目标有方向有内容。

(三)明确措施,落实目标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普及更多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统一达成共识的工作,也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必经之路,我区认真分析正在开展的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道德讲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等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讲堂说教、氛围打造来影响人、塑造人。

(1)深化拓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我区根据各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 下发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纲要(20xx—20xx年)的通知》(六特办通字〔20xx〕85号)、《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纲要(20xx—20xx)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六特文明委[20xx]7号),制定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20xx、20xx年度工作方案,将各项活动细化分解到各牵头单位抓落实。从20xx年3月开始,特区机关工委、妇联、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交警大队、教育局、总工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在全区扎实推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家庭、在社区、在乡村、在窗口、在交通、在校园、在商户、在旅游等十大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窗口活动。机关工委依托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制两个抓手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机关、在窗口活动,协同特区党办开展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主题宣讲活动,20xx年组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获奖选手中有2名同志还分获全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xx年评选表彰了优秀共产党员3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3名,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在窗口单位,设立了服务评价机制,畅通了投诉渠道,服务警示语、办事温馨提示等均张贴在明显的地方,为办事人员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

二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活动。我区举行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调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的参与热情,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和活动的覆盖面,结合实际寻找到55户最美家庭(慈母、孝女、贤妻),有22户被市妇联评选推荐到省妇联参评;将全国妇联统一印制的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宣传画、公益广告在女性相对集中的场所进行张贴和播放。我区开辟了妇联主席讲堂活动,目前,已在岩脚镇草原村、民乐村及大用镇大用村开展了3场家庭美德妇女儿童大讲堂活动。

三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社区活动。围绕打造社区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平台,制定了社区服务站的一次性告知制度、工作制度、错时上下班制度等,不断简化办事程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利用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各种书籍,满足了社区不同年龄阶层群众阅读需求,向社区居民发放道德宣传手册以及科普知识手册,在社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社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内网吧、动漫城、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各类娱乐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规向未成年人开放的网吧或场所予以举报,并协助文化、公安等部门对这些场所进行查处。以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为核心,立足于关心、帮助、了解未成年人及社区刑释人员生活的困难和学习上的需求,社区加大了对留守、流浪儿童的摸底排查和巡查力度,对社区困难家庭及时进行救助。

四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乡村活动。全区18个乡镇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法律宣传,截止目前,全区各级农业部门共举办农业生产培训25期2100人次。我区充分利用3.18科技活动日、4.26知识产权日宣传周、五月科技活动周等,共发放宣传培训资料5万余份;科技培训3期共260余人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2次。我区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康水、电等六项行动计划有机结合,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截止目前,六项行动计划累计开工项目1340个,占计划1134个的118.16%。

五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在交通活动。将平寨火车站、平寨客车站、那平路确定为整治重点路段,将长短途客运站、集贸市场、学校等人流、物流、车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为重点管理部位,将上下班高峰期、学生上学、放学时间确定为重点管控时段,积极采取站高峰岗、错时、延时勤务管理措施,加强交通高峰期交通疏导。在节假日、双修日等特殊节日,加大对酒后驾驶、机动车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0xx年以来共查处毒驾6起,醉酒驾驶12起,查扣无牌无证车辆542起,交通违法行政拘留17人,饮酒后驾驶19起,违停抄告5000余起,客运车辆超员17起,面包车超员228起,闯红灯397起,有效把事故预防在启蒙期。成立女子中队,结合早晚高峰时段路口流量特点,到城区主要路口、人流车流量大的地段,对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逐步改变各种交通陋习。与学校、客运企业联系交通安全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20xx年来共开展宣传40次,教育驾驶人1000余人,非驾驶人7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相关网络宣传,对无牌无证、乱停乱放、酒后驾驶、驾乘〈WWW.chayi5.com〉摩托车不戴头盔等典型交通违法进行曝光,广泛宣传交通违法的危害。打击非法营运,查扣车辆322辆次;集中整治稽查出租车、农村班线车3000余辆次,查处违规营运车辆6辆次;检查超限运输车辆14000余辆次,收取超限运输公路赔(补)费250余万元;清除路面堆积物477处,共3675平方米,保障公路行车安全。

六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的宣传和教育,并在校园内设置了永久性的12个主题词标牌,建立了道德讲堂总堂和以班级为单位的道德讲堂,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围绕祖国好•家乡美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局牵头开展了全市羽毛球比赛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我们的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评选美德少年、网上寄语等,不断拓展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七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企业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分赴30个企业发放宣传画200余份,向职工发放礼仪学习手册100余册。组织工会系统学习《礼行天下》手册,大力弘扬仁、义、诚、敬、孝五礼,坚决反对懒、贪、奢、浮、愚五耻。把主题活动与诚信在企业和最美企业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

八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商户活动。将火石百货超市、习将军白酒专卖店和夜郎鱼庄等4户经营户创建为诚信经营示范店,引导整治环境卫生,执行索证索票等,现4户经营户已得到授牌。在广大商户中开展店店无假货,户户讲诚信宣传倡仪活动,制作《商户诚信文明经营规范》宣传资料,利用对商户进行巡查之机,向广大经营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广大商户要诚信、友善,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确定兴隆路为创建诚信示范一条街,统一设计制作承诺书,将诚信经营承诺书发到所有经营户手中,向社会公开作出诚信经营承诺。目前为止该条街80余户经营户全部公开作出诚信经营承诺。

九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在旅游活动。我区于4月18日、19日举办了20xx贵州六枝(落别)樱桃节暨布依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向全区人民发出倡议:保护生态,热爱六枝。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了六枝生态旅游文化,推介六枝人游六枝,展示六枝东线旅游,唤起旅游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发布旅游服务质量信息,进行舆论监督,颂扬文明旅游行为。年初,我区对廻龙溪景区、大用园区等20余家乡村旅舍和农家乐从业人50余人进行餐饮、客房、卫生规范、服务礼貌礼仪等从业培训,帮助经营业主理清发展思路,讲授餐饮及客房服务操作程序及要领。

(2)强化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六枝特区将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与建设积德榜、道德讲堂相结合。20xx年以来六枝特区向省市推荐上报身边好人典型80余人。其中20xx年被表彰为六盘水市身边好人22人,被表彰为六盘水市第三届道德模范1人,被表彰为贵州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被表彰为贵州好人6人,被推荐参加中国好人投票候选人7人,其中涌现出了人民群众好警察涂作荣、身患喉癌哑巴法官付锡江、人民优秀教师韦仕兰、20xx年坚守环卫一线工人张远兴、志愿服务者助学义工郭府祥等一批六枝典型道德模范人物,20xx年又向省市推荐了40人,其中王显琼等7人荣获六盘水20xx年上半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身边好人,王显琼同时也荣登20xx年6月份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类投票候选人。同时在六枝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平凡的岗位道德的光芒》专题报道先进事迹、《六枝报》、微视六枝、六枝文明网刊登先进人物40余人次,积极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3)充分发挥道德讲堂的阵地作用。20xx年以来我区投资25万余元完成了六枝图书馆道德讲堂总堂和郎岱镇阿乐村道德讲堂的建设。全区共开设固定道德讲堂528个,其中,道德讲堂总堂1个,机关的56个,居委会的8个,社区的17个,农村的220个,企业的12个,学校的195个,乡镇(街道)的19个。我区将道德讲堂建设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抓常态化建设,明确了一个讲堂一个月要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组建了500余人的德师队伍,聘请了20名区级德师,发放了道德讲堂读本4万余册。道德讲堂总堂作为示范讲堂,做到了各有关单位牵头开展总堂活动与随时邀请专业人士坐客总堂的方式有机结合。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1-5月已开讲1546次,10万余人次走进道德讲堂感受道德力量。

(4)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宣传。我区以四创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公益广告的刊播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全区上下围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雷锋精神、加强诚信教育、培育勤劳节俭观念、传承孝道和敬老风尚、倡导文明旅游、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八大选题,在路边墙体、灯杆、建筑围挡、垃圾箱、指示牌等张贴、绘画、喷写公益性广告。各职能部门主动协调在休闲广场的led屏、在出租车顶的led屏、六枝报、六枝电视台播放中植入了公益性广告。截止20xx年5月,我区共通过广播电视、六枝报、六枝文明网、led大屏上、出租车顶的led屏、公交车站台、城区各路段沿街商户、超市门头电子显示屏、环城路公益广告位、微信等刊播公益性广告120xx余条次,建筑围挡喷涂公益广告1400余块,实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投放的多渠道、广覆盖,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2、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

(1)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我区结合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及四创活动,围绕治人和治城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提升市民素质,并严格按照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中八大环境一大创建的相关要求,在省市的关心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7月顺利完成了省市文明城市考核组的评估考核,20xx年12月被省文明委表彰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为了全区上下文明创建整体提升,20xx年我区在文明单位、乡镇、村的创建上采取全覆盖,文明创建不留死角。

(2)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20xx年以来,一是组织领导。我区及时拟定下发《六枝特区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方案》,对创建工作加强指导,并明确各单位工作责任,筹备好相关申报资料;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组织召开5次工作调度会进行全面安排;向相关单位下发《任务交办通知书》21份,《任务催办通知书》2份,督促整改问题到位,提高市民满意度;在广播电视台对单位履职不到位及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124次,促进市民素质逐步提升;向省、市报送创建信息,及时汇报我区创建工作动态,争取得到省市的支持和帮助。二是环境改造。针对我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投资1.65亿元对全区10余条主次干道全部新安装人行道板、路灯,进行绿化美化,对背街小巷破损路面进行修缮;投资约1.7亿元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维修改造;投资3600余万元改造城区48条背街小巷道路及维修道路设施,目前,已完成16条背街小巷道路的改造。依托盆景山城,着力南扩、北改、东拓、西延建设,积极推进贵烟路城区过境段、云盘、九龙、平寨商住小区、和平街、干河、六枝农贸市场等片区旧城改造和城东新区、城南新区、城北新区、六枝河道沿线新区开发建设。预计到20xx年,我区城区面积从10.18平方公里增加到2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50%以上。针对交通标识不完善、损坏、模糊不清问题,目前已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安装红绿灯12组,增设交通标牌262套,维修和完善斑马线、停车线等交通标识。加大环卫设施资金投入,投资约690万元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投入212万元购置多功能冲洗车、63万元购置高压冲洗车、52万元在部分乡镇安装垃圾箱、19.2万元在景点乡镇安装移动式公厕6个。投资6200余万元在街心花园交叉路口与火车站站前广场前架设人行天桥。20xx年与投资方签订《六枝农贸市场改建投资框架协议》,目前在建中。投资1800余万元改造桃花公园景观,包含景观绿化、灯光设计、景观廊、景观亭和亲水平台,设计新增嵌草式停车场、动迁设置林荫广场及雕塑,新建2个牌坊式大门等建设项目,现已基本完工。实施城区正立面美化、亮化工程,完成400余户的美化亮化,投入资金约650万元;投资20xx余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各主次干道亮化工程,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沿街建筑物正立面、车站、广场、公园、那平路、南环路沿线绿化隔离带及其它标志性建筑进行灯饰亮化,打造霓虹闪烁的城市夜景;并投资197万元对中心城区沿街老建筑物正立面进行墙体美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投资20xx万元新建水黄路郎岱加油站、瓦窑小区、岩脚温泉度假中心等共22座星级公厕。投入5000余万元在平寨镇小寨村修建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后预计日处理量为160余吨。三是督查整治。20xx年以来,共治理占道加工、占道经营摊点790余处(次),下发《违法(章)通知书》200余份;清理各类流动摊点5000余处(次);依法查处机动车违章占道停放100余辆,货车沿途抛洒遗漏物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等违法违章行为40余起;依法查处城区主次干道违章户外广告牌(匾)200余块,拆除广告横幅50余条;依法强制拆除云盘桥边、建设北路菜市场、交通南北路、货运东路附近违章搭棚(建筑)420余平方米;审批办理占破道手续20余件。截止目前,特区交警大队共出动警力1600余人次,出动警车860辆次,治理行人不走斑马线20xx余起,治理社会车辆驶入公交站台停车2400余台,的士车不按规定临时停靠站台上下乘客2800余次,对公路长途客运车辆排查5000余台。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5269起,罚款金额达157万元。今年以来,出动稽查人员80人次,取缔火车站、客车站周边黑客运售票点17家,严厉打击黑出租黑面的等非法营运车辆,查获并扣押非法营运车辆60 台;共出动护路人员120人次,对城区各路段的养护、路面保洁工作80次,清理路段障碍物56次。今年以来,已对建筑工地开展整治3次,共检查工地62项(次),《限期整改通知书》7份,《拆除整改通知书》2份,《停工整改通知书》3份。3月15日在街心花园开展了主题为诚信做食品,理性看安全为主题的餐饮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投入6000余元制作了9块宣传展板,向群众宣传餐饮食品安全、诚信经营、文明卫生操作规范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投入1200万元修建从党校至污水处理厂共3公里长的河堤。对沿河两岸居民进行保护河道环境宣传教育以及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进行宣传,加强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制止向河道乱扔垃圾行为,保护河道环境卫生。截止目前,向沿河住户下发通知300余份,对乱扔乱排,经教育和警告不改的住户采取停水措施,投入资金约6万元安排清洁工对河道杂草进行清理、打捞漂浮垃圾等。

(3)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一是强化样版带动效应。我区通过对新民居的改造、基础设施的建设、庭院的绿化、环境的亮化及文化墙的建设,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典型的宜居宜游、产业带动的郎岱镇阿乐村、中寨乡扁朝村、毛口乡西陵村,落别乡牛角村、大用镇湾寨自然寨、新窑乡那玉小寨、岩脚镇水车自然寨等一批典型小康寨;通过优化思路、突出特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方式建成了陇脚乡典型的布依风情街;通过利用自然优势,结合旅游产业,打造了典型的旅游村寨中寨乡西戛组。为提升典型示范点村民综合素质,我区各示范村积极组织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并组织村民开展法律法规、种养殖业、小型企业创业、巾帼创业等学习培训活动;大力组建文艺演出队伍,不定时的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典型村的创建,使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看有亮点、学有示范、建有样版。二是强化领导机制。为充分发挥、调动各级领导在人、财、物方面的优势,我区采取了四级书记抓创建即特区党委书记、政府区长为组长,总揽全区创建工作;部门党组书记驻村指导、协调、督促检查;乡镇党委书记负首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创建村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创建工作实施的领导机制。三是强化奖惩兑现机制。我区多实行分期调度和年度验收制,强化创建活动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落实四个一即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和排名公示;每季度一次末位乡镇促进会;每半年一次末位黄牌告诫;每年末一次工作目标考核验收。我区积极整合乡(镇)城郊城镇化、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农业产园园区建设等工作,确保了我区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出实效。四是强化城镇化式的城郊结合部创建格局。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是推进小康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最直接策略,各乡(镇)政府驻地周边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土地征用、园区建设等与四在农家创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为此,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强调底蕴、突出风格的思路,对城乡结合部的民居进行改造。如岩脚镇政府驻地,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成片进行打造,突出古镇文化底蕴;郎岱镇木城社区,结合古城镇保护政策,重点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平寨镇瓦厂,落别乡牛角村,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成片连线打造,重点保持新民居风格的整体统一,20xx年以来,六枝特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房屋改造共完成60457户(栋)。

(4)军(警)民共建。一是我区把军民共建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军队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共建工作年初有安排部署,将军民共建工作量化到双拥成员单位和乡镇及社区服务中心;二是军地双方共同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书》,明确了共建内容和目标,组织开展重大节日与部队座谈联欢,部队为地方讲授国防知识、为学校军训、义务清扫街道,清运垃圾等活动;三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驻境部队建设,20xx年特区政府拨款400余万元解决了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实施特区人武部搬迁项目;四是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等十进军营系列拥军活动,农业部门免费为部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40余人,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部队官兵培训计算机30余人;五是驻军部队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全力推进十进农村等富民活动,大抓绿色工程建设,驻境部队建有双拥共建林4处,为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和抢险救灾工作,驻境部队共投入现役部队官兵和民兵800余人,出动车辆100余台次。

六枝特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发展,无军地遗留问题,无重大军民纠纷,无违反群众和违纪违法事件发生。为确保基层武装部和驻地部队战备执勤需要,地方财政投入200余万元开展乡镇武装部正规化建设,实现了乡镇武装部100%的达标,使乡镇武装部建设水平目前处于全市领先位置。

(5)文明单位与乡镇(村)结对帮扶共建,我区结合实际开展了20xx—20xx年度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评选表彰活动,其中文明单位21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6个、文明村镇(社区)16个、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社区)10个。我区向省市推荐21家单位参加20xx—20xx年度全省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工作。经市级评比,我区被命名的文明单位21个,文明村(社区)17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7个,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社区)11个。经省级评比,我区被命名的全省文明乡(镇)2个,全省文明村6个,全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乡镇2个,全省文明村工作先进村1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5个,郎岱镇阿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在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方面,我区结合同步小康党建扶贫工作,广泛组织区内各级文明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农村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四创及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文明(卫生)村镇、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以来我区市级、省级文明单位参与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农村培训690余场次,帮建村级文化大院20余个,开展文艺演出下乡100多场次;开展送棉被、棉衣、图书、学生文具、人文关怀基金、捐助教学设施及各类帮扶资金达100余万元。

3、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复核、新申报确认工作,引导全区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增强信用意识,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结合实际,以创建信用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金融环境为目标,通过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掀起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营造重合同、讲信誉、守法纪的良好社会环境,制止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及时、有效地获得贷款,扩大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电视、网站、政务中心电子显示屏以及3.15宣传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条例及规章。并利用各级注册登记服务窗口和企业回访的有利时机,宣传和指导企业及时填报企业信息并公示。20xx年以来我区新增创建信用乡(镇)3个、已创建成功需要维护的信用乡(镇)6个、新增创建信用村17个创建成功需要维护的信用村89个。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经济档案88530户,建档面达100%。已评定信用等级户数74959户,评级面达84.67%。对已经建立信用档案农户累计发放贷款71321户,贷款金额15.94亿元,余额为10.65亿元。

(2)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大力宣传诚信老店,不断曝光失信败德典型案例,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强大舆论声势。持续开展我用良心做食品活动,推出一批诚信示范店和示范街。建立红黑榜定期发布制度,在红榜上把那些讲诚信的好人好事有力地宣传开来,让人们都看看这些讲诚信的人是如何具体做的、看看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把他们的事迹推广开来。发布黑榜把那些不讲诚信、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恶行无情地揭露出来,把那些罪恶的行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依法惩戒失信行为情况。目前我区的信用公示工作正在开展中,企业信用公示工作结束时间为20xx年6月30日,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已报6311户,报送率为36.45%。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与市场巡查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复核的方法、要求,认真复核、申报,决不滥竽充数。今年,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应复核38户,实复核30户,撤销8户,新申报2户。

(4)贵州志愿云平台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我区20xx年5月建设六枝文明网,在文明网中开设六盘水志愿云系统窗口,便宜于志愿工作信息化建设。民政部门已批复同意成立六枝特区志愿者联合会。全区已在六盘水志愿云平台注册志愿者团体325个,志愿者人数达9600余人。目前已在系统中发起志愿活动100余次,我区志愿服务结合自身的所学专业、工作业务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特区红十字会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利用工作之余,组织了100余名志愿者开展博爱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助学、帮学、医疗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发放物资和救助金共计25.1万元。妇联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时,紧密和本质工作相结合,在20xx年2月15日对4个乡镇1个社区的9名患癌贫困母亲进行救助,共发放救助金90000元。20xx以来,全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高达2030余次,先后开展了志愿者社区保洁行动30余次、文明交通劝导500余次、生态环保和法制知识宣传20xx余次、慰问和看望孤寡老人和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献爱心500余次。同时,为做好我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储备和供需对接工作,使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我区开展了面向全区志愿者服务项目征集工作,征集到较好且具有可实施性的项目81个。

(5)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情况。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旅游主题活动为抓,坚持境内游与出境游两手抓,切实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落地关、行程关,曝光不文明旅游行为,强化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宣传教育,营造文明出游的浓厚氛围。将区境内的旅游景点纳入文明单位创建范围,引导风景旅游区改善环境、硬化设施、优化服务。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我区将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作为未成年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也作为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的重要举措,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年回头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广泛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网上签名寄语、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等活动。同时重点开展了书画展100余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文体活动300余场次、道德讲堂主题宣讲4000余次、演讲300余场次、慰问留守学生3800多人、组织网上签名寄语20万人次,20xx余名师生人荣获省、市、特区表彰,开展五老网吧监督300余次,20万余人直接受教育,取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使用。根据中央文明办相关文件精神,六枝特区乡村学校少年宫于20xx年开始建设,经过近四年多时间,全区19个乡镇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4所,20xx年新建新场乡等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工作。在特区文明办、财政局和教育局的牵头下,各乡村学校少年宫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活动;从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实际努力做到一宫一特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活动项目,活动项目的设置注重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衔接,与新课改相结合。对于有些功能室不够的项目点也创新思维,合理使用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活动空间,通过时空交替,做到一室多能、一宫多用,确保活动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3)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结合各校实际,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增设校园内如花坛、绿化带、厕所等提示牌,在教室走廊悬挂中华传统文化名言,以此规范师生的行为。二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抓好国旗下讲话、抓实两操一课、阳光一小时、大课间等活动,有计划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卫生,感恩立德等方面的教育。结合主题读书活动,教师躬身示范引领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学校的文化气息。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示范校,我区以全省4+2现场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四中、实验中学、九中、四小、六小、幼儿园及平寨镇渔塘小学等七所校园文化特色校,以此引领、推进全区中小学规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二、存在个性问题及建议

(一)深化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

存在问题:一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进度不平衡。二是各单位乡镇抓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与本单位乡镇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形成几张皮,无形中增加很多工作量。

建议:一是要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扎实开展各类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兴起遵守社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践行家庭美德和提升个人品德的热潮。二是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细化方案,并抓好载体。三是要强化督导,适时总结做好牵头单位的统一协调工作。四是要加强各级媒体宣传引导工作,为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声势。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存在问题:一是各级各部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二是各级各部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找不到抓手;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认可需要的时间长,见效慢,短期内体现为抓与不抓都没有成效。

建议:一是注重让党员干部成为社会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深化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二是要强化学校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对社会成员的奖惩制度,加大对道德模范和在社会生活中和弘扬践行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成员的奖励力度,对那些违背主流价值和对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损害的社会成员、行业严加处罚。

(三)深化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存在问题:一是城乡开展相关的工作进度不平衡;二是中心区与背街小巷的管理投入和环境卫生不平衡;三是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和唯钱论,市民文明素质与各项工作要求不匹配;四是城区小区物业监管不到位,很多老旧小区管理无序,一些小区的业主、开发商、物业三者间矛盾突出;四是城市规划缺乏超前性和远瞻性,长期修修补补,城市管理维护水平不高,经费不足;五是机制不健全,干与不干结果一个样。

建议:一是在提升思想观念上下功夫,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把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放在首位,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二是整合城乡各个方面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资源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城乡共建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创建协调发展。三是明确部门职能,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上下功夫积极适应城市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等方面,科学划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责任、事权与财权。四是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特区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自筹和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逐步改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做到有设施、有设备、有管理人员。

(四)如何发挥道德讲堂的功能和作用

存在问题:一是基层道德讲堂活动无法按照道德讲堂的各项程序开展;二是德师的水平与老百姓的需求不一致;三是老百姓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四是道德讲堂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建议:道德讲堂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引导人民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道德讲堂活动应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拓展为如广场舞、跳秧歌、打腰鼓、唱花灯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文体活动,也可以是集中的政治学习、讲座式的道德讲堂,更可以是读书活动、歌咏比赛、书法竞技等等。二是道德讲堂活动应不拘泥于地点,道德讲堂一般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这是一种集中式的活动,应该更多地在田间地头、居民院落、群众家中和各种广场中。三是把整个社会打造为大的道德讲堂,就是通过对外环境的打造,对公益性广播的张贴和刊播,对群众个体正能量行为的宣扬等,让生活在六枝的每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正能量的知识,都感受得到正能量的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提升全民思想文化素质也就是治人是关键。加大资金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打造外围环境也就是治城是政府的职能。只有治人和治城共同发力,有机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抓不行了,不重视不行了的思想入脑入心,真正认识到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要从单位、乡镇、农村的班长抓起,长期灌输和引导,最终形成共识。

二有效利用起广播这一载体,做到一天内定时播放公民道德歌曲、好人好事、传统文化解读等各类正能量知识。因人体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声音的信息是可以不受限制地被接收的。

三建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揽,将各项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归类融入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中,作为其中的抓手或载体。因精神文明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较多,需要上级给予理清思路。

四精神文明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意识形态的工作就是不断听、看从而在人脑中形成印象而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党员带头发挥能动作用,做到人人都是正能量的宣传员,人人都是不文明行为的劝导员,真正履行主人翁的职责。

五手拉手共建文明城市。让我们生产生活的环境更加环保、生态、文明、美好、和谐才是人民大众的期望,创建文明城市不是目的,而是措施和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要不处不在,要人与人之间共同影响,手拉手传递正能量。领导要不断教化单位干部职工,单位干部职工要回家教化家庭成员;教育局要不断教化教师,教师不断教化学生,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父母及祖父母;医院要教化医生,医生要影响病人;乡镇(街道)领导要教化村(居)干部,村(居)干部要教化农(居)民。通过层层传递,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网,织就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

六提升对城乡规划、管理、服务的能力,形成分工明确、各方有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需要政府做什么,需要的公共设施是什么而去规划、健全和完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xx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xx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xx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xx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适当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

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乡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物等。

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中心村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八是加强牲畜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等,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抓好新农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另外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实行袋装垃圾、上门收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以及改厕工作,重点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全镇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强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示点工作,统一规划,人畜分离,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城乡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建市以来,全市城镇化发展明显加快。2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6.7%,居全省第9位,增幅1.7%。与20**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25.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09%;由原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1个百分点变为高0.2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周刊》最近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显示,我市城镇化质量指数为0.5018,在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名列第99位,在安徽省处于第6位。这表明我市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步入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的新时期。

(一)城镇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完成《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修编并得到省政府批准,实现了城市近期重点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教育、农贸、医疗、道路等专项规划和城市空间特色、城市建筑风格控制等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县市区均完成总体规划、控规、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21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引导城镇发展、改善城镇面貌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从生产总值看,全市由20**年的151.97亿元,上升到20**年的757.5亿元,增长近4倍。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3.1%,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5%、17.9%和13.8%,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从20**年财政收入看,全市为137.6亿元,是20**年的14倍。其中宁国市超过30亿元,宣州区、广德县超过20亿元。全市有16个乡镇财政收入超亿元。

(三)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日渐完善。2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48.35平方公里,比20**年、20**年分别扩大30.35平方公里和24.75平方公里。6个县(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97.68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年的24平方公里增至20**年的145平方公里。城市用水普及率97.8%、燃气普及率91.1%,比20**年分别提高2.45和32.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79公顷,绿地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9平方米,分别比20**年增加2946公顷、0.12平方公里和8.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82%,比20**年提高7.76个百分点。自来水年供水量2358万立方米,比20**年提高1231万立方米。城市排水管道647.15公里,其中污水管道193.05公里,分别比20**年增加452.15公里和191.37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5.46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3.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分别为83.76%和81.37%。

(四)城镇人口增长较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09.5万人,其中市辖区城镇人口31.5万人,分别占相应区域人口的43.3%和40.8%。与2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2万人,增长90.4%,年均增长9%。小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由20**年的20.1万人增至20**年的58万人。

(五)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20**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455所,比20**年增加211所;城镇拥有普通中学115所、小学106所,比20**年分别增加28所、10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7个(不含村卫生室),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32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746人,与20**年末相比,分别增加168个、3723张和4010人。

(六)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年,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2.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处。社会福利院16个。市县两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20**年末城镇低保人数3.1万人。

(七)城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6元,分别是20**年的2.6倍和2.86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3平方米,比20**年增加4.1平方米。100%的家庭独用自来水设施,98%的家庭炊用燃料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和电,96.1%的家庭拥有独立卫生间,90.8%的家庭拥有家庭洗浴设备。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年的46.7下降为20**年的。38.5。

二、我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市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近年来,我市城镇化水平呈现提升趋势,但与全国和周边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年,我市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全国5.9个百分点,比全省最高的铜陵市低29.6个百分点,而且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中,也只处于中游靠后位置,仅比安庆、滁州市分别高7.1和1.6个百分点,但比淮南、淮北、蚌埠、池州市分别低18.6、10.5、1.6和0.8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经济中心职能较弱。中心城区首位度低,行政中心职能大于经济中心职能,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缺乏牵动力强的工业大项目,工业化助推城镇化的作用有待增强。与其他6个二类市相比,20**年市区完成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最低,只有176.5亿元和12.5亿元;工业总产值221.7亿元,仅高于池州市9.4亿元。县市城区大多是“低层次”的政府驻地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基础设施配套与第二、三产业的配置不够优化。大部分集镇缺乏产业支撑,经济规模较小,吸纳生产要素、转移农业人口的能力较弱。

三是城镇市政配套功能不完善。因为建市时间较短,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管网老化等“城市病”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在7个二类市中,20**年我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面积均处于第6位,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处于第5位。由于规划的滞后和规划管理力度不大,“骑路建设”的集镇多,形成“马路经济带”,而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文化娱乐设施缺乏。

四是城镇之间的联动效应不突出。虽然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错位发展和彰显特色为原则,中心城市与县城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但宣城市区与县城经济联系疏远,没有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尽管宣城、宁国、郎溪、广德城镇密集区的雏形已经显现,但是受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的影响,县城之间、集镇之间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整体协调不够,联动效应较弱,难以形成经济聚集效应和真正意义上的城镇群发展状态。

五是“准城镇化”现象较为明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区土地不断扩张,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造成人口与产业集聚难以协调,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不够同步。20**年,全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8.14%,而城镇化水平为45%,两者相差近2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75.9万人计入城镇化水平,没有完全城镇化。同时,城镇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城镇化”了,但实质没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城镇管理者和居民也多数没有在意识上实现从“县”到“市”、从“乡”到“镇”的根本性转变。

六是资金、土地要素制约严重。城镇尤其小城镇的建设资金大都以政府投资为主,而目前的财税政策严重弱化了地方政府的投入能力。有数据显示,一个3000人的农村新型社区,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按城市投资50%计算,需要1500万元左右。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供应不足。近三年来,我市每年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在4—5万亩左右,而每年省下达分配用地指标只有3000亩左右,加上点供农用地计划指标、追加指标,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了新部署,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全市城镇化率要在2015年达到53%左右,20**年接近60%,必须全面准确领会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宣城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一、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调控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要把城乡规划作为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和完善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的城乡规划体系,引导城镇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加快构建以宣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所辖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一般镇为网络的新型城镇体系,形成“1个中心城市”(宣城市区)、“1个城镇群”(宣宁广郎城镇群)、“3个副中心城市”(宁国、广德、绩溪)、“4条城镇与新型产业带”(芜宣—宣广、宁宣黄高速、徽杭高速连接线、南京—郎溪—宁国—绩溪)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第二、产城一体,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市要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两个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布局相融合、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相协调。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开发园区全面发展加快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二要继续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宣城。三要培育和壮大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根据各城镇的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品牌。四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餐饮娱乐休闲等传统服务业。

第三、突出重点,增强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一要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西进、北跨、东联、南控”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主城区+南漪湖旅游休闲文化新区+彩金湖政务文化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提升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文化品位和辐射能力,到“十二五”末,把宣城建设成为建成区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万人的苏浙皖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设施指标和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二要加快县城建设。县城是市域城镇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要强化县城的区域中心职能,提高县级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15年,宁国市、广德县建成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工贸旅游城市,郎溪县建成皖苏边界新兴工贸城市,绩溪、泾县、旌德建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型工贸旅游城市。三要加快重点镇建设。重点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节点,“兴县必须强镇”。要本着“镇当城建、择优培育”的理念,引导产业、资本、人口等要素集聚,对20个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和省中心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以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古镇和卫星城镇,使之成为实力雄厚、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对有条件的少数重点镇要发展成为小城市,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促进城镇适度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互动发展。四要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和关键。要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6611行动计划”,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增强城镇建设发展的活力。着力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一要解决人的问题。让人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流动与配置,并且使人的这种流动和配置既科学可控、又可持续,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清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打破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封闭分割的管理模式,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引进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改变将入学、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和保障与户籍属性进行捆绑的做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能进城、愿进城、常住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加快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弱化城乡区别,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留得住。二要解决钱的问题。数额巨大的资金需求完全靠政府财政是没有能力提供的,单靠农民自筹也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各级公共财政对城镇建设的投入责任,支持地方发行市政债券;推动财政资金整合,在“统一规划、分口安排、集中投入、各记其功”原则下,整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放开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限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引入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建投资体制。紧紧抓住国家开发银行与省政府签署《综合推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合作备忘录》的机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保障性住房、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等领域,加强与国开行的合作,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三要解决地的问题。城镇化发展对地的需求最为迫切,但发展不等于新增加建设用地,关键在于城乡统筹和集约用地。要积极向国土部争取差别化政策综合试点,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积极推进市(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6

为切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乡镇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操作者,直接面对群众和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紧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从整体出发,一分为二的看带问题,从整体出发,不能单方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而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

一、工作现状

镇交通便利,紧靠国道347线,距县城60公里,距省会市240公里,平均海拔1750米,属于干旱河谷地带,是通往风景名胜区的“咽喉”要道,是最佳过境休闲景区。镇气候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美称,境内拥有无污染立体气候资源,拥有古朴农耕文化。2016年省人民政府授予镇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各村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迫切,深入开展我镇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浓烈的文化气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措施。计划分别在17、18、19这三年将麻都社区、五里村和地渔村打造成具有镇特色的县级文明村镇。我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紧扣“四好村镇”这一主题,建成富有我镇特色的文明村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广泛利用宣传标语,倡导村民勤奋苦干,创收致富,日益提自己的生活水平,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利用村文化中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文明警示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加强对镇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法管理,依法搞好镇区综合治理,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市场秩序,规范村民文明行为。

(二)大力弘扬和提倡“最美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

通过“看得见”的感召力,倡导引领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大力培育好家风、家训,引领时代新风尚。将开展活动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三)积极营造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认真落实好《公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等公民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镇形成了浓烈地爱国守法、团结互助、勤劳上进的风气。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保证村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镇高度重视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四村一社区都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书屋、日间照料中心,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应有的途径和便利。

(五)加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以清除垃圾和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卫生清扫和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在各村设立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和倡导村民不乱丢乱扔相结合,保证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村镇。

(六)切实抓好各级学习型组织阵地建设。

通过在各村、各行业中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全镇农村现有的文化中心为阵地,搞好一室多用,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与上级单位对接,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其中,喜颜欢笑,丰富日常的生活。

(八)完善古村落、民居等保护措施

积极的倡导群众保护传统的村落和民居,通过设立保护警示牌和发布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大家协力保护珍贵遗产。目前镇藏寨已纳入重点保护范围,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打造,目前藏寨综合体建设已进场施工阶段。

(九)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认识偏差。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是不足。二是队伍不完善,主体缺乏。村里没有专职的文化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四、加强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领导要加强重视。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只把它放在口头上、文件上,讲一些空话、套话,流于形式,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实际,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文化专项小分队,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创新工作方式。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且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大力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篇7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xx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村支委的述职报告7篇

村会计的述职报告7篇

村年度个人总结报告推荐7篇

2023年村纪检述职报告7篇

2023年村工作述职报告7篇

村会计年终述职报告7篇

村团委书记述职报告7篇

村社区干部述职报告7篇

2023年村述职报告范文优秀7篇

村书记年度述职报告最新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974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