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进位的方法。(连续3次进位)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你会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吗?那老师出两道计算题同桌位的同学每人选做一题
24×4=??????????167×3=
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吗?(个别说计算方法后订正)
你知道我们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出示主题图)
(1) 看图中是什么地方?(运动场)运动场上正在举行比赛,而且还来了很多的同学来观看比赛,那观看的同学坐在什么地方?(看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看台的布局吧?(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
(2) 看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要示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就是示这个运动场的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3) 应该怎样列式呢?
8×634=????????????634×8=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8个634)
(4)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634×8=?(学生尝试、板书)
(5) 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错)到底哪个算式才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6) 计算过程:
6?3?4?×?8?=5?0?7?2(人)
6??3??4????????????个位:8×4=32?向十位进3,个位上写2;
×????2???3?8????????????十位:8×3=24,24+3=27?向百位进2,十位上写7;
5???0??7??2????????????百位:8×6=48,48+2=50?向千位进5,千位没数字直接在千位上写5,在百位上写0。
(口答)
(7) 原来这个看台可以坐那么多人,那你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可以坐得下吗?
2.对比、归纳小结
(1)对比分析:
把例4与复习题的竖式进行对照,你能找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
“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算一算
1.236?×7=??????????127?×9=
先独立完成后口述过程(学生板书适当找错例进行分析)
2.p79“做一做”
自己读、审题分析各数量关系后独立完成。
3.p81练习十八第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进位的次数比较多,在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2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1?2?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3?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
+??9?0?3
(?)7?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m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3
三年级笔算除法集体备课教案
北师大乌海附校 张茹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4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5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和方法的迁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理解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教学难点
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过那些国产的动画片啊?举例说说。近几年来,我们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喜爱,生产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1.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1)这张表格统计的是什么情况?
(2)通过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进行列式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2)要求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怎样列式?
(板书:385-322=)
(3)为什么用减法解答?
(4)那么这道减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三位数减法的知识。(板书: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435-322=
(1)请估计一下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2)小结:看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只要把被减数和减数估成离他们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3)那20xx年比20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呢?我们还是需要用竖式计算出他们的结果。
(板书:
)
(4)请你在练习本上先试着算一算,然后再和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5)教师巡视,将不同算法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6)学生说计算过程,引导提问: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
(7)小结:我们在进行三位数笔算减法的时候,写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减起。5-2=3,3写在个位上;3-2=1,1写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4-3=1,1写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合并为113.
(8)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减法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学习435-86=
1.提出问题,进行列式
(1)要求20xx年比20xx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怎样列式?
(板书:435-86=)
(2)为什么用减法解答?
(3)那么这道减法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三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知识。(板书:两)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那20xx年比20xx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板书:
(2)请你在练习本上先试着算一算,然后再和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3)学生说计算过程,引导提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十位呢?
(4)小结:我们在进行三位数笔算减法的时候,写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减起。个位上5减6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当十,15-6=9,9写在个位上;30被借走了1个十,还剩2个十,2减8不够减,向百位退一当十,12-8=4,4写在十位上;400被借走了1个百,还剩3个百,3写在百位上,合并为349。
(8)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减法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6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青岛作为伙伴城市,当时为迎奥运,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道路交通方面,修建了高速公路,咱们一块儿去了解一下。
(出示窗3:青岛市修建了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2.师:根据这两条不同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生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要求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生列出算式213×15 或15×21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怎么想的?
师:求15个213米就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过估算,谁来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213≈00×15=3000 大约3000 (板书)
师:他把213看成整百数,结果是3000,那实际结果应该比3000怎么样?
生:实际结果大于3000,因为213比200大,所以结果应大于3000。
(2)师:准确的'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
(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有的摇头…… )
师:看来有同学遇到困难了,先来回顾一下,关于乘法的计算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生: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数、整十数的口算。
师:能不能借助于这些知识自己尝试算一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做法。)
(3)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咱们认真听,有疑问就问。
生:213×5= 1065 213×10=2130 2130+1065 =3195(师板书)
生:我是把15拆成10和5,先用213×5= 1065然后213×10=2130,最后再相加,也是3195。
师:有疑问吗?为什么要把15拆开呢?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拆开之后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就会算了。
师:原来他把15拆成10和5,这样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了问题,真不简单。
再来看第二种:200×15=3000 13×15=195 3000 + 195 = 3195
生:我是先用200去乘15等于3000再用13乘15等于195,加起来就是3195。
师:谁能看明白她的算法?
生:他是把213拆成了200和13。
师:为什么这样拆呢?
生:这样就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整百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了。
第三种:213×3=639639×5 = 3195
生:我是把15分成3和5,先乘3再乘5,213×3=639,639×5 = 3195。
生:他把15分开,就可以变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的确是这样,你和前两位同学的方法一样,都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还有第四种:他是用竖式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咱们没学,你是怎么想的?
新课标下教学设计教案篇7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 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