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5篇

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充分准备好教案是必要的,综合性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小儿垂钓》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5篇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1

21、古诗两首一、 抄写两首古诗。 二、 解释字词。1、池上: 2、艇: 3、解: 4、一道: 5、蓬头: 6、稚子: 7、纶: 8、垂纶: 9、侧坐: 10、莓苔: 11、草映身: 12、借问: 13、遥: 14、 应: 三、 说说诗句的意思。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四、 填空。1、这两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2、《池上》是 代 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景。前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这是写事;后两句用“浮萍一道开”写出了美景,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饱含着作者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 草》: , 。 , 。《忆江南》: , 。 , ?3、《小儿垂钓》是 代 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重在写形,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重在写神,写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2

教材简析: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 简介白居易。

(1)请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教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 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 请学生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 教师补充介绍: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教师过渡: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 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 同桌交流。

3、 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教师: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教师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头。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气、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②侧坐。(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

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继续交流:

⑥“遥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教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指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学生表演“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教师: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学生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教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教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来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见》 高鼎的《村居》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3

?案例背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现代远程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而远程资源的充分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方便快捷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乐园》《教案示例》和《名师课堂实录》以及拓展练习等丰富的内容,其中《媒体展示》结合了课文内容,设置了配音朗读、生字词书写展示、重点字词的理解,既方便又实用。将它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并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能运用它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又能利用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能创设教学情境,声画同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增强感知力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体味作品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开发创造潜能。

除此,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单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使课堂色彩单调。教师千方百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运用了“三机一幕”可教育资源匮乏,使课堂启而不发,灵而不活。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新型教育体系、模式的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远程教育资源就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收到实效。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案例描述】:

?池上》是小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期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设计前言】:

当我接到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我犯难了:要在一课时的时间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间的分布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能象高年级的古诗教学那样,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刻内涵,当也不能只让学生只会读写字词,会背诗句。怎么办?于是我首先深钻教材,认真领悟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活用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测学生的学习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准备好了实用、有效的课件。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时,着重体现"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课堂实录与简析】:

课前准备:

展示拍摄的荷塘美景,感染气氛,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生1:高兴。因为可以去游泳。

生2:可以摘荷花。

生3:还可以摘莲蓬呢。

……

2、师: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它做为见面礼给你们带来了,愿意和老师一块分享快乐吗?看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吧!(课件展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

?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结合,转变了学生对学习古诗那“之、乎、者、也”的枯燥感觉,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心理基础。】

3、师: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生1:我最想说‘我好像去荷塘划船!’

生2:好美的荷塘啊!

生3:我想用课外书上看得到的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来赞颂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师:孩子,你的赞美很有新意。的确,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特别是唐代更是出了不少大诗人,你还知道哪些?说说对他们的了解。(课件出示:唐代几位大诗人的配图简介以及最出名的诗句)

?仿真的画面,详细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了解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通过资源,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美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的意境,感知采莲的乐趣。】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要读准,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提醒读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学生提醒读音,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8个生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鲜艳的色彩,漂亮的事物,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在认识生字词这一环节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资源声、色、相的优势,巧妙地设计了采摘荷花、莲蓬认读生字词的形式,节约了教学时间,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而作为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3、师:孩子们,愿意写哪些字?

生:我想写“艇”

生:我想写“偷”

4、师:好,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把想写的字都贴在旁边。(教师将生字卡贴在黑板的一边)

5、师:孩子们,先来观察“艇”这个字。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课件描红)

6、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认为难写的字写上两个。

7、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认为自己写的好的送自己一张笑脸,如果写的不好,擦掉重写,再送自己一张笑脸。

?通过选择性地指导书写,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同时课件演示,能更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通过展示,学习的要求更清楚、明白。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快速记忆的字数不多,在很短的时间力,老师提示了学习要求,可是孩子们只能听清部分要求,所以合作学习的时候难免发生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但是,通过展示,学生就可以对照要求一步一步去思考,达到逐步完成的目的,效果明显。】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境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生1:害怕。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

师:那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生读,师评价。

生2:激动。因为又可以吃白莲了。

师:那读出激动的孩子站起来读一读。

生3:老师,我读出了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因为我有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但是又怕荷塘主人知道挨骂。

师:那把你那种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朗读,学生自评。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师沉默。

生1:“我觉得那不算‘偷’,只是小孩子顽皮。”

生2:“怎么不是‘偷’了?反正主人不知道这事,去拿了就是‘偷’”

……

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充分地利用生活这一活的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教材内容。教学此片断时,我感触颇深。特别是提到“小娃偷采白莲后心情怎么样?”有的孩子说“高兴。因为他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有的说“害怕。因为是偷,到时被荷塘的主人看到了肯定要挨骂的。”“……”看着孩子们各抒己见的样子,我不禁乐了,看来这样的教学达到效果了。可是,一个童稚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爸爸妈妈说,好孩子是不能偷东西的,为什么诗人还觉得小娃可爱呢?”当我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弄得我不知道所措,我心里不觉得惊讶“虽然是小小年纪,可是他们想的竟是那么远,那么多。”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响了,教室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怎么办?“不能慌张,要镇定!”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突然,我一拍脑门“何不叫孩子们自己发表看法,看看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于是,我发言了“孩子们,下面各抒己见,谈谈对‘偷’的理解。”顿时,教室哗然,象开锅的沸水。孩子们开始就这个问题讨论了起来。看着那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的孩子,我不禁笑了。虽然这是个题外话,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我却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一幅荷塘图,一个撑着小艇的小娃,几行优美的诗句,几个简单的问题,开启了孩子智慧的大门。当时,孩子们想的很多,也说得很多,同桌、好友之间把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所做得“偷”得恶作剧事情谈得津津有味,并结合展示出的图画,把诗中小娃得内心活动了解得淋漓尽致。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这正是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四、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音乐)

4、孩子,看来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谁已经记住这首诗呢?抽生背诵。愿意轻松一下,和老师玩个游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第二题:卡片贴诗)

?结合画面、音乐这一生动的资源,采用听朗读想画面、看画面配乐朗读、配诗比赛、吟诵、卡片贴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熏陶感情,游戏过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

五、课外拓展

1、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放飞想像的翅膀,让学生在想像的时空遨游。简单的四行诗句,在孩子们童稚的语言组合下,变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得不称赞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生活这个广阔的资源,无疑为学生的演练提供了大舞台。】

2、其实,象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幼女词》《宿新寺徐公店》课后孩子们可以吟诵。(展示资源中的拓展练习)

?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远程资源为孩子们课外学习、积累指引了道路,节约了时间。】

六、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简单的总结性语言,升华了情感。】

七、课后练习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教学运用效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把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容量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习过程中,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给了学生美的熏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教室书声琅琅,多种形式的朗读活跃了气氛,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一堂课下来,枯燥而无味的诗句教学,却变成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活动。教室里叽叽喳喳,孩子们三五成堆,学习、讨论、朗读充实了整个课堂。孩子们学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创造想像潜能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 二、教学要求:

小池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 “浮、萍 ”。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 三、教学重难点:

1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踪迹 ”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 、学生齐读题目。

5 、简介作者白居易。

(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 、检查初读情况。

(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 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 2)齐读诗歌。

(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 、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 、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 ——小娃偷采莲。

1 、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 、学生交流 “看 ”到的画面。

(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 “莲叶何田田 ”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 ”起个题目)

③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 “偷 ”,结合自己小时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 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 ——景美童心纯

1 、提问:小娃 “偷采白莲 ”不会被发现吗?

2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 、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池上》赏诗会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 、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 、背诵课文。

2 、默写《池上》。

3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 小儿垂钓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 六、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遥招手

小儿垂钓 怕鱼惊

不应人

★ 七、教学后记:

童年 —— 《池上》与《小儿垂钓》教学思考

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 “侧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觉,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 ,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当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 “遥招手,怕鱼惊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 “偷 ”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 “偷 ”,诗外有着 “打 ”,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模仿 “偷 “,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书写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事实使得孩子想不起来用文字表达,所以在引导上还要有着新的方法。

两首诗中的人物都是孩子,虽然诗不是课文的主人所写,但这些事却发生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让学生认识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来写?这样引导,就等于把任务带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写过自己的孩子,有着为孩子记日记的习惯,孩子也读到了父母的记录,我想孩子们会收获到另一种的快乐。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这两首诗教学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两首诗也是为我们大人而写,也是为我们语文老师自身而写。我们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写着孩子们的童年事,记录着他们的顽皮,记录着他们的享受,课堂中也能够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来,读给学生听,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了。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不应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古诗》作文模板5篇

关于古诗的作文5篇

关于古诗的作文通用5篇

幼儿念古诗活动方案5篇

古诗的读后感5篇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5篇

苔古诗读后感推荐5篇

古诗啊古诗作文6篇

古诗啊古诗作文通用6篇

古诗啊古诗作文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732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