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充分准备可以使我们更有计划和目标地进行教学,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鸟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鸟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半时。
教学过程:
一、唱快乐歌,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它呀,有三条腿,白天、黑夜不停跑,发出嘀哒、嘀哒的声音,提醒你,早睡早起习惯好,谁知道这是什么?
生:闹钟。
师出示一个实物钟。师:对啦,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生:……
师: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师: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后和同桌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请小朋友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刚刚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面。
师:首先,我们看到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较长的是分针弟弟,还有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小弟弟,我们以后再认识秒针小弟弟。
师:钟面有几个数字,(12个),这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围成一圈。
师:再看看,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在跑步,谁跑得快?
生:分针弟弟跑得快,时针哥哥走得慢。
(二)认识整时
师把钟表拨到8时,师:请问,这时候钟面所指的时刻是几时?
生:8时。板书:8时。
师:这时分针弟弟指向的数字是几?(12)。时针哥哥指向的数字是几?(8)。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上来拨一拨3时。板书:3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请小朋友拨一拨5时。板书:5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了,现在8时、3时、5时三个钟面都在黑板上,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表示整时,分针都指向数字几?
生:12。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弟弟都指着12,时针哥哥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认识半时
师把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处,师:分针弟弟又开始跑了,时针哥哥也走着。
师拨动分针指向6,时针拨到12和1之间,师:小朋友,这时又是几时呢?
生:12时半。
师: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分别指向几呢?
生:……
师半钟拨到3时半、6时半,再提问。
师:好,请小朋友看小黑板。12时半、3时半、6时半的钟面都画在小黑板上了。小朋友仔细观察,表示半时,分针弟弟都指向数字几?
生:6。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在两个数之间,谁在左边就是几时半。
(四)看一看,说一说
过渡:师:认识了整时、半时,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图片。
师:小明出场了,你能说出他现在在做什么吗?(引导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让学生分清是上午、中午和下午的时刻。)
师小结: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啊!这样的一天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呢?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三、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师:今天你认识了什么?
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认识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
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
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
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
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page_break]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鸟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认识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回忆过新年的景象,初步学念儿歌。
2、了解过新年要拜年,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活动准备】
亲子讨论过有关过年的话题;“新年到”背景图一张;“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红包、新年好字体”图片各一张,红包人手一个;喜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敲锣打鼓放鞭炮
听听音乐中的喜庆气氛,激起幼儿兴趣。
二、初步学念儿歌
出示“新年到”背景图,说说春节要来了,春节是中国人过大年,是中国的新年。
让幼儿说说什么节日快要来了?
(把小朋友的图片贴到背景图中)
提问:春节里我们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幼儿说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时,老师将新衣服、新帽子的图片,贴到“小朋友”身上。)
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问: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当孩子说到“放鞭炮、拿红包、拜年”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放到背景图上。)
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三、看图片,完整学念儿歌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红包,
大家说声新年好。
四、拓展
提问:你们知道拜年时除了说新年好,还能说什么?(祝你新年快乐、祝你心想事成……等)
尝试将祝福的话编进儿歌里,如:将最后一句“大家说声新年好”替换为“大家说声新年快乐、大家说声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个红包,一起念念儿歌,学着拜拜年。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导幼儿模仿拜年的情节。
【活动建议】
建议此活动在放寒假之前开展,激发幼儿向往过春节的情感。
认识鸟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3.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4.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正确认识自己
突破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安排“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第二部分“多把尺子量自己”内容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通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充分活动,再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又可以达到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重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活动导入
通过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等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引入本课的内容教学。
过程:
教师:你了解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
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一则小孩抓糖的故事:
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 抓一把。”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小 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不自己伸手去拿?”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看看故事中的小孩是怎么回答爸爸的。
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教师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
教师:小孩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作为神对人的忠告,这被当时的哲学家认为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条军事箴言写入《孙子兵法》,以传之后世。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过程:
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问题:
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2.让学生思考,对自己展示出来的形象是否满意。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比有哪些差别。
教师: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否与你对自己的评价相同。有时候,我们认识自己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阻碍了自我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首先,老师和大家来探讨第一部分内容“人贵自知”。
板书:人贵自知
教师:进入初中,大家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受到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增加了大家认识自己的难度。然而,认识自己又很重要。
活动2:“阅读感悟”(教材p26),学生自学材料,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多媒体呈现:
你的“自我”在哪里 周国平
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觉得痛,便说:“我痛了。”接着又说:“我不怕痛。”这个觉得痛的“我”和这个不怕痛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呢? ......
我在照镜子,从镜子里审视着自己。那个审视着我自己的“我”是谁,那个被我自己审视的“我”又是谁,它们是不是同一个“我”?
你拉开抽屉,发现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便说:“这是小时候的我。”你怎么知道这个是小时候的“我”呢?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是凭什么东西成为同一个“我”呢?
夜深人静之时,你一人独处,心中是否浮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你是否也思考过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你怎么看待自己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并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同学们,由此可见,我们对自己还是不完全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去 人识自己。那么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请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27页文字,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认识自己很重要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活动1:“探究与分享”(教材p27),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归纳出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过程:
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出示问题:讨论小刚的做法是否正确,从而明确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由各小组组长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 小组代表交流:
小组a:小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
小组b:小刚的做法是不对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有了清晰而完整的自我认识,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正确认识自己,是把握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环节。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与他人是相似的,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请大家继续探讨第二个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途径、方法”。
板书:多把尺子量自己
活动2:“探究与分享”(教材p28)
过程:
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28)。
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请你完成下面的句子,越多越好。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 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
画画像。拿一张白纸,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
猜猜看。每人从中抽一张折叠的画像,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并说明理由。第一眼看到这张画像,你想对画像中的人说些什么?最后公布答案。
谈感受。当事人分享:自己满意的部分,不满意的部分;听到别人评价后的感受。
1.学生填表,并完成后面的活动。
2.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比较一下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
3.师生归纳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课件呈现或板书)
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教师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我评价,一种是他人评价;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活动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29相关内容后,了解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
自我评价的方法: 自我观察和分析。
可以观察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讨厌的事情等,可以分析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例如,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
与他人比较。 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a: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生b: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他人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缩小自己的盲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完整、清晰的认识。
教师:对待他人评价,我们需要反思:他人的评价合理吗?哪些部分我们可以接受?哪些部分我们应该接受?哪些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那么,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呢?
活动4:“探究与分享”(教材p30),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好归纳出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要想知道我是谁,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不同人的眼里,我就有所不同。数学老师说我是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语文老师认为我学习很用功,英语老师则说我不太用功。在女同学眼里,我是她们的朋友;在男同学眼里,我就成了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同学说我性格外向,妈妈却说我有些内向。在邻居眼里,我是个勤快的女孩子,在妈妈看来,我很懒。奶奶说我淘气得像“假小子”,爸爸说我已经长大,妈妈却说我还很小。在那么多的评价里,我无法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概括:
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参看课文p30的“方法与技能”。
(课件呈现答案)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要做到—— 1.用心聆听;2.勇于面对;3.平静拒绝。
教师总结:同学们,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样;真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特点与别人的期待不相吻合??生命从来就是丰富的,这样的不一样,这样的差距,这样的不相吻合,会让我们的探索更加有趣,不是吗?
四、知识整合
一、认识自己
(一)人贵自知
1.认识自己很重要。
2.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
(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a.自我评价的作用;b.他人评价的作用。
2.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1)用心聆听。 (2)勇于面对。 (3)平静拒绝。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 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通过学生自我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顺利引入新课教学。
此环节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这则小故事,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追问,主动地去探究、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小刚的思想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合作的习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同时还可以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知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作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充满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小组同攀之间的讨论、交流和质疑,使学习的问题具体化、广度化、深度化,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通过提前让学生预习,基本能在当堂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堂反馈及互动都比较积极。相信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掌握本节内容要点。
认识鸟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认识鸟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认识米
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介绍米尺
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实践活动
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认识鸟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认识五官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