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材料时,应注重事例的真实性与感人程度,以打动读者的心灵,要想写出感人的事迹材料,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与情感,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残疾人运动员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1
吕晓磊,出生于1982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六岁时,他因事故导致右臂截肢,十岁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2000年,他首次参加悉尼残奥会,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2017年,他作为教练带领中国队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夺冠。除了多次在残奥会、亚残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上获得冠军,吕晓磊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等荣誉称号。如今,他褪去残奥会冠军和冠军教练的光环,带着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回到学校,成为了齐鲁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的诗句一直激励着吕晓磊。吕晓磊凭借努力走出了一条冠军路,用自身经历证明了残疾人发展的可能性,他说:“我们虽然身体残疾,只要对生活不失去信心,同样可以做个有用的人,做个幸福的人。”
一场事故改变命运,与乒乓球结缘
6岁的吕晓磊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右臂截肢。他回忆说,当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出事的三天以后。闻着医院里的消毒水味、躺在不熟悉的病床上,看着身上的一床厚被,吕晓磊习惯性地想用右手掀开身上的被子,却发现手并没有抬起来。他问病床前的妈妈,“我的手怎么没有了?”妈妈看着他,什么都没说,转过头去就哭了。看到妈妈悲痛欲绝的样子,他安慰道,“没关系!我还有一只手呢!”小小年纪的他,并不知道少了一只手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也不知道从此,自己的人生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
1992年,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吕晓磊到山西大爷家走亲戚,看到邻居家有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他一下子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可是因为一只手自卑的他,不好意思加入他们,只躲在一旁看。大爷看出了吕晓磊的心事,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讲起了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张海迪的故事,吕晓磊听进去了、听明白了。回到家后,正好碰上县体校招收乒乓球队员,他便燃起了去体校打球的念头。父母看到他坚定的眼神,最终同意送他去学球。就这样,10岁的吕晓磊正式与乒乓球结缘,走上了成为冠军的道路。
克服重重困难,树立比赛梦想
吕晓磊没有右臂,在刚开始训练时,左右跑动平衡很难掌握,经常摔倒,撞到球台上头破血流是家常便饭;用一只手拿球板还要发球,更是异常艰难,但他都通过努力一一克服。因为热爱打球,吕晓磊每天早晨五点便起床跑步去体校训练,不管是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还是感冒发烧,从未间断过,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去训练,打球成为他最重要、最快乐的事。然而在训练一年半后,县体校解散了,这让吕晓磊万分苦恼。一筹莫展之时,他和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举办“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的画面,才知道还有属于残疾人的比赛。吕晓磊目不转睛地看着残疾人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渴望,他暗暗立下誓言,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比赛,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
为了帮助他完成梦想,父亲把训练场地从县体校搬到家里,在本不宽裕的住房中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摆上球台,买了1000个乒乓球,请来了体校教练,开始从家里练球。每天父亲都早早起床,把球房打扫干净,然后看着他训练。吕晓磊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辛苦,他每天早晨、上午和下午三练,每节课都要练30盆多球,为了加强体能,他每周都坚持长跑10公里,从不懈怠。面对如此大的运动量,吕晓磊却从来也不觉得累。
训练坚持了半年,体校教练因工作关系不能继续教学,根本不会打球的父亲,在吕晓磊上学的间隙练习了一个半月的发多球,成为了他的新教练。多年之后,吕晓磊才知道,父母当时早已下岗,一直以来通过省吃俭用来供他打球。这些无私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训练很苦,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当时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备加努力,打出名堂,报答他们!”
八年苦练,锋芒毕露
经过在家近两年的训练,吕晓磊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单打亚军的好成绩,入选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队并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团体第二名。在这次比赛后,他被山东省残联选中调到济南,遇到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袁锋教练。有了恩师的帮助、更好的训练条件、更高水平的训练对手,吕晓磊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当时残疾人体育还刚刚起步,政府投入经费不足,他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袁锋免费带他训练,还提供吃住条件,像慈父一样关心他的成长。经过他的悉心指导,吕晓磊的乒乓球水平逐渐成熟,也开始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成绩。
2000年悉尼残奥会,经过八年苦练的吕晓磊终于走进梦想的赛场。他深知机会难得,更加刻苦训练,也因此过于紧张,有了想赢怕输的思想,最终输掉了一场争夺铜牌的比赛,结束了第一次奥运征程。从场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吕晓磊无法控制压抑已久的情绪,大哭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输球哭得这么伤心,来悉尼前满怀信心,觉得肯定能拿一枚奖牌,可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感觉天都要蹋下来了!”他一度想过放弃打球,经过半年多的心态调整,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训练场上又开始生龙活虎地训练。
时隔四年,他站在了雅典奥运会赛场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结局,这一次,他又流下了泪水,但这是幸福的泪,喜悦的泪!吕晓磊吸取了四年前失败的经验,在注重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上,同样重视心理的调节。“我一再暗示自己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算输给对手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他发挥出了最佳竞技状态,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这场决赛整整打了一个半小时,最终吕晓磊以三比二的成绩艰难取胜。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瞬间,他激动地向全场大喊,“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场外中国助威团唱起了国歌,满场飘扬着五星红旗,这个场面让他终生难忘。“我哭了,整整半个多小时都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从小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吕晓磊说,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代表祖国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是最光荣最至高无上的事。为了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蝉联冠军,再续辉煌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国家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是对残疾人体育重视度的全面提升,这让吕晓磊无比向往。他开始了四年的备战训练,希望通过北京奥运盛事,实现蝉联奥运冠军的新梦想。“我把自己练成了铁人,我必须确保拿到这枚金牌”,他信心满满地开始了人生中第三届奥运会。经过一周紧张激烈的争夺,吕晓磊又一次站在决赛场上。时隔5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场景,北京大学“中国脊”体育馆所有主场观众都在为我加油,残联的各级领导和我的高中同学特意到现场为我助威,满场中国红令他浑身充满斗志,他说:“当我赢下来的那一刻,全场都沸腾了!”此次站在自己国家的领奖台上,全场上万名观众一起高唱国歌,场面振奋人心,“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当吕晓磊从领奖台上走下来,他感到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又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再续辉煌,“虽然那时我已经30岁,但我有信心挑战自己,挑战极限!”参加2012年残奥会的吕晓磊心中更多的是平静,通过多年的磨练,他拥有了坚定的心态信念,强大的掌控比赛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他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男子选手连夺三届冠军的历史记录。
到目前为止,吕晓磊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过200多枚奖牌,在他心里分量最重的`就是三枚奥运会金牌。他说,“我更看重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这种经历让我成熟,让我自信,更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
残奥冠军,是荣誉也是责任
2020年9月2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c4-5级决赛中,由曹宁宁、郭兴元、张岩三人组成的中国队,以2-0的成绩战胜韩国队,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上收获的第70枚金牌。带领他们夺冠的教练,正是2004—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成员吕晓磊。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
除了国家队教练员的身份之外,吕晓磊还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体育教师。他说,“残疾人在高校里当老师本身很少见,在高校里当体育老师就更少见,大家对体育老师的印象往往是高大、壮实,谁会想到残疾人还能当体育老师呢?”吕晓磊很想给更多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所以很多事情,你得去敢想,才有可能实现。
吕晓磊说,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教师,这一路上其实都是国家的培养,没有国家培养,没有残联这个平台,就不会有“吕晓磊奥运冠军”“奥运冠军教练”的励志故事。在中国,有很多无形的力量都在默默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吕晓磊的初中母校、高中母校、大学母校,齐鲁工业大学,包括山东省教育厅,都对他的奋斗事迹进行大范围宣传,这种宣传其实已经超越了吕晓磊个人的故事或者某一项体育运动本身,而是在传递一种理念:残疾人没什么不可能。
吕晓磊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借助高校老师这个身份,以自己的故事,不光去影响残疾人,也去影响在高校里面的健全大学生,让年轻人了解国家的残疾人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将残疾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传递下去。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2
他既是一名早产儿又是一名脑瘫患者,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却凭借坚强意志,成为一名田径运动员。前不久,他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他就在田径男子4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六名、2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100米t38级比赛中荣获第四名。他就是家住石棉县迎政乡的19岁残疾青年何芯。
赛事结束后,何芯返回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继续学习,该校体育老师也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举重、半蹲等项目,持续增强其体能和技能。何芯说,他希望今后能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取得更好成绩,并在学业上奋力追赶,争取考上一个理想大学。
自幼体弱多病
“真没想到,体弱多病的孩子竟能获得今天的成绩,不容易!”12月3日,翻看何芯的获奖证书,其母官女士十分感慨。在她看来,何芯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家庭付出和孩子努力外,更离不开许多好心人的相助。
何芯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2公斤,还因胎中缺氧导致脑瘫,直到4岁时才艰难学步,且有些弯腰驼背,手脚活动也较僵硬,平衡能力差……为了给孩子进行治疗,官女士夫妇不仅掏空家底,四处寻医问药,还经常陪他锻炼平衡能力和活动能力。经过一系列治疗,何芯的手脚终于能较自如的活动了。在他7岁那年,石棉县有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地方,官女士闻讯后立即带孩子去做康复治疗,何芯手脚功能也逐步向好。从1岁到10岁,何芯先后辗转多地进行恢复治疗,花费20万元左右。
“虽然孩子说话能力差,手脚也没有正常孩子那样自如,但学校没有嫌弃他,不仅让他到校读书,老师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官女士说。
显露田径特长
因为何芯从小就走路锻炼,在其上初中后,他的田径天赋也慢慢显现。在何芯读初三时,石棉县举行群众运动会,学校选拔参赛人员时,班上根据何芯平时的田径能力,推荐他参加比赛。随后,何芯顺利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虽然那次比赛没拿到名次,却激活了他对田径的浓厚热情。
“妈妈,我喜欢田径,我要学习田径运动!”参加完那次田径比赛后,何芯就多次向父母表达这样的心愿。几经周折,官女士找到当地残联寻求帮助,后经各级残联推荐,2019年9月,就读于四川省贸易学校石棉校区的何芯,接受了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考核和教练测评并顺利过关。同年11月中旬,何芯进入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集训,成为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田径运动员。
奋力拼搏向前
“何芯正在用心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姜华说,残疾运动是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程度进行训练,其比赛也要分残疾级别,残疾程度不同则比赛规则也不同。2年前,何芯入选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时,他行动不便,语言表述不清,被评为36级(重度为35级、轻度为38级)。在训练中,何芯克服了身体、理解、语言等多方面困难,又加强了训练强度、难度,最终他的许多体能训练项目皆获得较好成绩。
2年来,何芯的田径竞技水平逐步提高,其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他在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前,经残疾测试,他的身体得到较好恢复,被评为38级。在参加此次赛事中,何芯身高虽不如别的选手,可他不畏强敌,奋力拼搏,最终夺得了两个第四名、一个第6名的好成绩。今年春节后,何芯还将归队训练,迎接明年的相关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身患残疾的何芯还是个十分善良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何芯还将他在四川省残疾人田径队节约下来的1000元补助费悉数捐出,助力当地抗疫工作。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3
xx县“麟龙”挂面掌门人xxx,自小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俗称“跛足”),历经43载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脚而行,身残志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仅自己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并且带动众多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成为xx残疾人励志自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残志坚勇担当
1988年,xxx家遭不幸,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xxx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
返乡创业,自强不息展抱负
十年艰辛,十年付出。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xxx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xx老家。
在亲戚帮助下,xxx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初次经商,缺乏经验,不善经营,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改进销售模式等方法,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
时至20xx年,xx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xxx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xxx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xx年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大楼,全新升级生产设备。
20xx年8月,xxx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xx年3月被xx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xx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xxx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致富不忘馈桑梓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主动联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并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
每逢“全国助残日”期间,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企业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年均务工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xx年5月,她出资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如今,xxx已经成为xx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4
xxx,男,1995年11月出生,先天性视力二级残疾,南浔经济开发区xx人。
家中奶奶和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虽然如此,25岁的他仍坚持时刻用“身残志不残,不做生活的废人”这句话激励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始终不忘“政府为我,我为人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奉献社会。
身上有伤才知别人的痛
xxx对家庭总是抱以爱心和信心,对家人不离不弃,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先天残疾而抱怨父母,也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困而怨天尤人,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是抱以同情和鼓励。一个看起来阳光又腼腆的大男孩,用他瘦弱的肩膀,用他的大爱和善良,为家庭撑起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未来。
用双手创造光明——
在南浔区残联的帮助下,xxx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州新东东盲人按摩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师。从店里老师傅那里得知,xxx工作的时候虚心向人请教,向书本学习,空闲下来就跟同事切磋技艺,每天拿着书仔细琢磨,细心观察穴位、经脉线图,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夸赞。一天下来不管多累,他始终面带笑容,他说自己还能模糊地看到这个世界,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愈发减退,但比起双目失明的人已经幸福的多,希望自己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每一名残疾人,生活每天都在继续,还是要开心地过。对于生活,他说要加倍努力,决不能让人瞧不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
行孝道知感恩——
命运没有给他健康的身体,xxx却用奋斗证明了自己顽强的灵魂。父母和奶奶都身体不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开始打工,挣到钱后就为家里添置生活必需品,有多余的钱就存起来给他们看病用。正值青春年少之际,他却缺少了同龄人的嬉笑玩耍,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
“等我长大了会挣很多钱,然后带你去环游世界。”这句话相信不少人都对家人说过,可最终也只是剩下了“等”。20xx年底,xxx决定实现这个承诺。他提前做了大量的攻略,带上奶奶来了一场特别的旅行。这一趟20多天的旅程,他一路推着坐轮椅的奶奶,细心照顾,游览了首都北京、革命基地延安、古都西安、拉萨等多个地方,对于他和奶奶来说都留下了各自的“专属回忆”,也让奶奶在暮年感受到了“在路上”的曼妙,领略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在参观景点的时候,听奶奶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更让“感恩”这个词富有了灵动性,也让“孝道”有了更深的'内涵。
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使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段历史的积淀,一种精神的升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它融入我们的血脉,走近我们的生活。
20xx年,刚满18周岁的xxx,第一次捐献了300毫升全血,此后便踏上了无偿献血的爱心之路。20xx年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xx年捐献了血小板。截止目前,xxx累计捐献血小板19次,全血8次,献血总量达到了7100毫升。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他的父母开始理解他并支持他的做法,夫妻两人从20xx年也开始献血。不仅如此,全家人都登记了器官捐献,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20xx年的一场意外,导致xxx的左腿骨折,需要手术用血。这场事故让他明白了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他说,政府在他家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帮助,树立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现在他也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
在他得到第一份工作,领取第一份工资后,他没有去大街上挥霍或是下馆子庆祝,而是捐献了500元给南浔区慈善总会,帮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不仅如此,xxx已经连续三年参与南浔区慈善一日捐捐款,从一开始捐款3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元,他表示想通过自己的做法,照亮他人的内心,让全社会对残疾人有新的认识。残疾人走出家门需要健全人的关怀,残疾人要比健全人更有爱心。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爱心人士纷纷为疫情防控捐资捐物出力。深受各种爱心行为的感染和号召,他自发带头捐款并号召亲朋好友共同为疫情防控出力。他的脑海中又萌生出一个想法:要让全家人都加入慈善这个温馨大团队,用善行温暖这个世界。他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用行动诠释了那个朴素的真理: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是奉献。即使身有残疾,但仍然可以活出完整的人生。
小小军人梦——
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很难走入军营,但很多的残疾人朋友都身残志坚,心系国防。xxx从小就有个军人梦,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战片,因此对军人这个身份,有着一种不一般的向往和崇敬。他说,军人这个词对他来说,就是英雄和神圣的代名词。军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为了国家的安全,时刻准备战斗,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0xx年的时候,他深知不可能还是在每年征兵季去报名,为的就是想感受下征兵体检时的那种氛围。每每看到身穿军装的人,心里就莫名的喜欢,也越发觉得遥不可及。他告诉自己,每个人可能都有个军人梦,或许无法实现,但永远放在心里,让他成为一种美好,也不失为一种甜蜜。
20xx年,xxx正式加入南浔区残联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了趣味运动会、技能培训等活动中的志愿服务,热心帮助照顾其他残疾人,弘扬了“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人。每年区残联都会组织各类培训、比赛活动,他都是以参与者或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报名参加,休息日的时候还去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义工活动、阳光跑团等等。
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他人关爱帮助的人,做到了自强不息、奉献社会,不求回报,不求扬名,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也为自己未来的前行之路燃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他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因此尤其感谢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扶持。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只要做人有追求有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5
xxx,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xx市人,现为xx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xx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xxx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xxx出生在xx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xxx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xxx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xxx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xx市xx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xxx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xxx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xx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xxx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xxx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xx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xxx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xxx是xx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xx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xx市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6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搞体育是苦行当,搞残疾人体育更是苦上加苦。我省田径运动员王满意冲破孤独和隔膜,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以坚韧的意志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在强手如林的竞技场上,获得了奖牌,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王满意男,视力残疾,现年27岁,国家残疾人田径队主力队员,国内残疾人体坛中长跑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保持着男子t12级、t13级10000米等多项全国纪录。
1990年7月18日,定西市陇西县永吉乡许家湾村,陇东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啼哭,一个小男孩降生了。这对于已育有一女、面朝黄土背朝天艰难谋生的农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惊喜呀,爷爷遂取名叫他“满意”。然而,当喜悦尚未散尽,家人便发现满意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虽辗转数家医院治疗,却不见好转,勤劳憨厚的双亲只好强咽泪水,艰难地担当起抚养伺候的重任。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小山村里,他的生活才更开始,便被无情的病魔笼上了一层阴影,对他的未来父母一度陷入了绝望。
1998年,同龄的孩子早都进入学堂,可面对已8岁的满意,父母也无计可施,思来想去,索性便由10岁的姐姐带她上学。满意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五公里的山路,绊倒,爬起来,又绊倒,再爬起来,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头碰肿了,稚嫩的小手上也被划出了血,姐弟俩终于搀扶着走到了学校。上课时他只有把脸附在课本上才能模模糊糊看见字,“一个瞎子怎么看书呢”?一时间,同学们对他热嘲冷讽蜂拥而来,好心的老师也劝他以后不要再来了。可倔强的满意依然每天一个来回,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他身残志坚,刻苦顽强,乐观进取的精神,深得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尊重。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艰难求学,反而使他的奔跑天赋日益显现出来。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少儿时之不幸乃人生一大笔财富。这种不幸激发起了他向命运挑战,向运动极限挑战的勇气。
20xx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亲戚推荐他参加市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又黑又瘦的他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但在运动能力测试中,他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代表定西市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一举夺得男子t12级800米金牌。首次参赛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无疑是对他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更加坚定了“跑”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20xx年,王满意被抽调到省队参加集训,迈出了他运动生涯的关键一步。但那时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运动成绩,在同批集训的所有队员中,他是最差的。满意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挑战,但是充满了自信,自己虽然身体素质较差,但大家都是刚进省队,都在一个起点上,只要加油练就一定能赶上,就有希望。每天早上,多数队员都得让教练三番五次地催促才起床,但他总是第一个起来跑步,做柔韧练习,做力量练习。因为她知道要赶上别人,就要多下功夫,就要比人家吃更多苦。
20xx年,王满意作为我省田径队后备队员,由教练重点指导和培养,每天7—8个小时的训练量,教练考虑到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时特意减小强度,但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除了踏踏实实地、一丝不苟的完成教练员制定的计划,还主动加练。蹲杠铃是一项艰苦而单调的专项素质训练,一般每组要做80次,有的队员得让教练看着才能做下来,但他从来不用。开始教练发现他总比别人后完成,以为他在蹭时间,细观察才发现,他每组总是多做5到10次。规定做10组蛙跳,他偷偷地做上13组甚至15组,满意在暗暗地给自己加量。攀登何惧千山仞,仅仅两年时间,他的力量素质提高很快,成绩也从最差的位置跃居全队第二。
20xx年4月,全国第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重庆举行,考验他的时刻来到了,在男子t12级5000米决赛中,发令枪响起的一刹那,王满意如同脱缰的良驹一般疾速冲了出去,但初次参加全国比赛的他因经验不足,在后半程被对手赶超,获得一枚银牌。
赛后,满意沉默了许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到手的鸭子却飞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有良好的耐力,出色的技术,恰当的战略战术也很重要,何况你还需要提高自己”。教练的一席话让他懂得了很多。在之后的训练中,他更加刻苦了,人之一,他之十,加班加点,主动为自己上量。向一块训练的健全专业运动员看齐,每次训练下来,他都累得爬不起来,但仍然坚持。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意志与信念的考验,不论是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还是夏天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训练场上都有他那熟悉的身影。刻苦训练,不懈拼搏,除了让自己取得好成绩之外,还有对亲人、教练包括残联组织的回报,不辜负他们的殷殷希望,珍惜每一个机会来提高自己,把出生之时带来的隐忧,再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化成踏实的喜悦和人生的安然。让所有人都看得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一样可以搏得痛快,走得精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20xx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广东肇庆举行,在男子f12级5000米比赛中,已积蓄了很久的满意,希望用成绩证明自己,最终他以较大优势如愿获得了金牌。在不被人看好的贫瘠甘肃,突然涌现出这么优秀的残疾人中长跑人才,令国内许多同行都有些吃惊。但之后他不断突破自我,在20xx年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勇夺f12级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并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甘肃青年五四奖章”。20xx年入选国家队,20xx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他一人囊括了t12级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三枚金牌,并以33分43秒56的成绩打破了沉睡6年之久的全国万米纪录。
一次次地攀登,一次次地夺冠,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屡屡打破全国纪录,为我省及定西市争得无数荣誉。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1金2银,并打破全国t13级万米记录,荣膺省政府残工委“20xx—20xx年度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在杭州举行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2金1银1铜,并打破1500米的全国纪录,被陇西县残工委授予全县“十一五”残疾人“自强模范”;20xx年在福建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的好成绩,同年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残联授予第三届“甘肃省优秀残疾人”称号;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xx年—20xx年度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20xx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男子t13级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全程马拉松得四枚金牌,被新闻媒体称为“四金王”,被省政府记一等功一次。王满意同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成为激励广大残疾朋友走出家门、参与锻炼、迎接挑战的榜样和典范,20xx年,以王满意为原型并由他主演的微电影《奔跑的满意》推出,受到广大观众和残疾朋友的一致好评,本人多次被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采访和报道,20xx年5月,荣获陇西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满意坦率的说,他将全力冲击亚残会和残奥会。成功的大门永远向有准备的人敞开着,我们相信他会飞的更高!
残疾人运动员事迹篇7
周霞,是来自湖南苗乡的“湘妹子”,打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因为周霞自小患上了罕见的皮肤病,这种病很奇怪,它会导致皮肤粘连严重,进而影响到肌肉骨骼的生长,尤其是对于手臂,所以,打从出生时候,周霞的左手就完全不能伸直。
但是更残忍的还在后头,在某一年,周霞还遭遇了车祸,造成她脑部受损,导致原本就已经不能伸直的左手更加的萎缩,甚至左脚也遭到创伤。
命运的打击,没办法击垮她,反而促使她更加乐观开朗地面对这一切,周霞并没有对于生活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热情,反而信心十足地过每一天。
周霞与其他女孩一样,也喜欢和同学一块出门、一块聊天玩耍,对于周霞来说,自己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可以跑跑跳跳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路到周霞10岁那年,是命运被改变的那一年。
那一年,名叫李刚的教练发现了这个孩子,李刚是来自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残疾人体育协会的教练,他自己本身也是残疾运动员
所以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周霞,就觉得周霞所散发出的活泼好动的气质,与其他的残疾孩子不同,完全就是一个运动员的“好苗子”,当下就决定要收周霞为徒弟,来训练跑步。
而本身没事就喜欢运动的周霞,也很乐于接受训练,于是乎从10岁起周霞开始接受了正规的残疾运动员训练,而李刚也成为他的“基层教练”,之后李霞也进入业余体校、市体育学校,接受更完整系统性的学习。
随后,在教练李刚的推荐之下,周霞进入了残疾田径省代表队。
李刚曾经说过:“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周霞跑步,都说不像残疾人,但她这些年因为疾病,在训练上吃了不少苦。”
的确,周霞一路以来走得不容易,因为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跟一般训练不同,首先训练员要先代入同理心来训练,毕竟每个人的伤残程度不同,训练的内容就必须“量身打造”,要构思很多方法来帮助训练。
而每位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在有限的训练当中,训练出最完美的状态,对于选手来说,承受的辛苦都是比一般运动还要辛苦的。
但“皇天不负苦心人”,周霞的努力,终究收获了饱满的果实。
周霞先是在省中的比赛,崭露头角,之后在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女子田径项目中,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的好成绩。
终于在历经重重关卡,周霞取得了代表国家站上世界运动员殿堂——“残疾奥运”的机会,入选2021年8月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之中。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比赛女子,t35级100公尺的比赛中,周霞以13秒66的成绩打破该级别残奥会纪录并荣获金牌,在拿到金牌的三天后,周霞在田径女子200米t35级的比赛中再一次的打破该级别记录,以28秒22的成绩获得冠军。
胜利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1再批国家队战袍,参与延迟一年举办的2020东京残疾奥运会,如同5年前参与里约残疾奥运一般,她再一次的刷新了记录。
这次除了超过自己的原先成绩,周霞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展示了中国速度,为国争光,自豪而荣耀。”
2021年2020东京残奥,8月27日,女子100米t35级决赛中,她以1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隔两天的2021年8月29日,周霞在女子200米t35级的决赛以27.17秒同样打破世界纪录,拿下金牌。
夺得金牌那天,远在湖南的爸妈工作工厂的宿舍,欢声雷动,正在田里工作的奶奶,在记者告诉孙女夺冠的消息,也是非常感到骄傲。
而金牌到手后的周霞,心怀感激的感谢支持她的人们,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喜欢的运动偶像的时候,她豪爽的回答了令人吃惊的答案:“我喜欢我自己啊,我就是我自己的偶像!”
开朗的周霞,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但是这些奖章都抵不过她这些年来为了田径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造就了周霞今天的成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