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中观点和提法要恰当准确,不能刻意拔高和粉饰,大家在写事迹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哦,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1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种认知和定位,我开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区周边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讯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盘山有大连凌水烈士陵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盘山,寻找到了烈士陵园,进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向世人展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内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连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遗骨,青山松柏,鲜花簇簇,抚慰烈士的英灵。随之我写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达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
再登磨盘山,再次拜谒凌水烈士陵园,重新拍照和撰文,写了一个专访《磨盘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点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役,英雄人物和相关资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战争衍生的经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样制作了美篇。两个美篇图文并茂,配上经典歌曲《英雄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荡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岁的我,越发激起对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感。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2
杨春增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3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4
坚持到胜利
志愿军一等功臣,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获得者唐凤喜,最近从朝鲜前线回国,列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兴奋地向我叙述了他的一次战斗的故事。
那是在一九五一年十月下旬,守卫在金城附近某高地六十八号阵地上的志愿军的一个排,向侵犯这个阵地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战斗连续进行了三昼夜,美军曾用了两个营的兵力,配合大炮飞机向这个阵地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但他们一个人也没能爬上这个阵地。
在战斗的第三天晚上,坚守这个阵地的志愿军的一个阻击班,接到连里要他们换防的命令。当这个班回到连指挥所的时候,连长忽然发现班里缺了个唐凤喜,就问班长:“唐凤喜怎么没下来?”班长说:“傍晚他到排长那里去取联络,一直没有回来。”
连长想起这位在战前为了参加阻击班而写了十三次决心书的唐凤喜,现在竟不知去向,心里着急起来,大家也在为唐凤喜耽心。
就在这时,突然在六十八号阵地上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手雷声。同志们听了,都感到诧异,“怎么搞的,副连长他们不是刚从那儿出发了吗?刚才通讯员往营部回来说,兄弟部队去迂回敌人去了,那末,这是谁跟敌人打上了呢?”
原来这就是他们所耽心的唐凤喜在和敌人战斗。
这天,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机枪组长唐观喜接受了前往山坡那面和排长取联系的任务。唐凤喜端着自动步枪,从山腰上悄悄地插到排长那儿去。可是当他从敌人封锁的火网下再爬回到六十八号阵地的时候,天色已黑蒙蒙的了。
“副排长!副排长!”他喊了几声没有人回答。唐凤喜有点急,他向黑忽忽的弹坑摸过去。碰到的是几块石头,摸到的是几颗手榴弹,再往前摸去,又碰到了僵死的美国兵尸体,但是就没有找到自己的人。他坐在弹坑里沉思着。突然听到从远方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静听下去,声音越来越小了。他想起身追上去——不!他马上又镇静下来。“阵地上没有人那能行!我不能走!”他刚拿定主意,敌人的一排子子弹飞过来,唰唰地打在附近的山石上,冒出一股火花。原来是四个美国兵向六十八号阵地摸上来了。
唐凤喜敏捷地作好了准备工作;把手雷盖揭好,顺手插在腰间;跃出弹坑,紧紧地盯着爬来的敌人。敌人打了几排子枪,山头上没有一点回音,更得意忘形地向前爬着。唐凤喜记起昨天排长告诉他的话:“阵地重要!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想到这里,他的勇气更增加了。敌人爬得更近了,唐凤喜猛然扔出一颗手雷,手雷在敌人群中爆炸开来;唐凤喜又迅速地跳到土崖后面,扳动枪机,猛烈地射击着爬过来的敌人。
敌人反扑了五次,每次都被打退了。
第六次,比先前几次来得更凶。一颗炮弹在唐凤喜身边爆炸了,他从被炸塌的弹坑里露出脸和手,已经觉得脸上手上都沾满了鲜血。他忍受着疼痛,挣扎出来,顾不得看究竟是那儿受伤了,又爬近机枪,继续去扣扳机,他知道子弹已经打光了,可是敌人的炮弹仍在他周围爆炸着,敌人又向前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忽然想到:利用敌人的子弹去消灭敌人。他从敌人的尸体上找到了子弹,一边射击,一边又扔出手榴弹。在短短几分钟里,唐凤喜又打退了第六次进攻的敌人。
在过去的三天里,唐凤喜一个人曾用手雷打垮了敌人一个班,指挥两个组和敌人冲了十几次。经过这几天的激烈的战斗,再加上伤口阵阵疼痛,他无力支持了。他瘫软地倚在一块洼地上,脑子里想的事情很杂乱,一忽儿想到鸭绿江右岸山青水秀的故乡——辽东省庄河县;想到参军那天母亲嘱告说:“到部队里要做一个毛泽东的好战士。”半月前母亲还来信说,家里盖了五间新房子,参加了生产合作社。这和八年前自己给地主扛活、妈妈讨饭的痛苦生活一对照,唐凤喜打心眼里明白,这些好处是共产党、毛泽东带来的。他一忽儿又想起指导员教导他的话:要在战斗中向共产党员学习。又想起一个月以前,房东的三个可爱的孩子被敌机炸死的惨状。想到这些,他在心中默默地宣誓:为了保卫祖国、保卫朝鲜人民,我一定要坚持战斗下去。正在这当儿,“啪!啪!”两声枪响,不知从那儿打来的。后山坡有不少人吵嚷着。唐凤喜听了,马上准备迎击敌人第七次的攻击。可是他的身子不听使唤了,他用尽力量仍是动弹不了,手里只剩下了一颗手雷,他掏出弹弦,握紧弹柄。只有一个想法:我死,也叫你们活不成,有我在,决不让阵地丢掉!几分钟过去了。他定睛一看,炮弹是从北方来的,就像火箭一般向敌人打过去。接着是黑压压的人群从后山坡上来了。唐凤喜一看,心里早就明白了。
“自己的部队来啦!”
“原来是你呀!”副连长走到唐凤喜跟前一把抱住他说:“你坚持到胜利了!”
唐凤喜两眼直看着副连长,一时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5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们12军奉命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从重庆赶往东北,于51年3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我们爬山涉水,经过十几天艰苦的日夜行军到达前线指定位置,随即投入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节节胜利,圆满地结束了战斗。休整数日,上级作第二阶段战前动员说:“在这次战斗中,要把敌人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吃掉。我们的后勤机关,男同志下师团去工作,女同志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我是重庆解放后参军的女兵,第一次接受战争的考验,领导分配我和另一女同志到野战二分院工作。
战斗打响后,我院负责全军伤员的抢救和后转任务,白天敌机不停地轰炸扫射,不能转运,只好把伤员放到各个山沟里(因防空洞很少)用树枝作隐蔽,到了晚上伤员从前线不断地抬下来,我们用汽车往后转。当时从前线下来的都是重伤,有的在抢救中牺牲了,有的还没顾得上抢救就与我们永别了。待转完伤员,每天能吃上两餐饭就不错了,炊事班的同志很辛苦,白天作饭不能冒烟,晚上不能漏光,用雨布堵住门室,在防空洞里作饭,双眼被熏坏了,他们从不叫苦。我们护理伤员的每天输流着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一次我给一个伤员喂饭他说:“看护员同志,你们不要把我往后转,我的伤不重,我还要上前线去打美国鬼子”,其实他是重伤,像他这样不愿往后转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这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更加激励我要进一步作好战地护理工作,才对得起流血牺牲的同志们。
在转运工作告一段落后,上级命令我们后撤,后撤时必须通过敌人的炮封锁线,眼看离封锁线越走越近,在夜色中,炮弹爆炸形成了一道火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炮弹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我们就立即趴下,待爆炸声响后,如没被炸着,爬起来继续走。医院女同志多,当晚如硬突封锁线,伤亡一定很大,院长决定,停止前进,自找掩体休息,但不准睡觉,随时听候命令。等到天麻麻亮时,天空阴沉下起小雨,敌人打了一夜的炮,停了,空中敌机也没有飞来,这时院长叫我们赶快突过封锁线,我们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过了封锁线后就进入大山,这一来,部队跑散了,我们五人与单位失去了联系,只好在大山里辨着方向往北走,又累又饿,没有一点吃的东西,敌人的探照灯就在后面四处照射,我们又怕被敌人发现当俘虏,只有翻山越岭,以泉水充饥,在大山里不分白天黑夜地走了四五天,终于走出险境,回到了部队。
70年过去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战斗和工作了四年多的年轻女兵,如今已成了白发老人,可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仍历历在目,我永远怀念长眠在朝鲜的同志们。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6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抗美援的英雄人物事迹篇7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闭上眼睛,心理久久不能平静。黄继光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散不去,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他像暴风雨一样的巨人顽强地站起来,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当我读到“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时,我浑身发热,黄继光是多么主动呀。可是我连妈妈交给的的任务都不做,比如说妈妈常常对我说,长大了,能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就拿扫地来说吧,一天,妈妈叫我扫地,我随便扫了一下,很不干净,妈妈见了,批评我说:“戴健,你连这点家务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妈妈要我重新扫地,我找了一个借口,跟妈妈顶嘴。这一切,我多么不对呀。
当我读到“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句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黄继光,这个伟大的战士,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忍着伤痛,像巨人一样冒着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黄继光,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却有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呢?哦,是最光荣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经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呼小叫,那一次,我在改正考试发下来的试卷,这是一份提高卷,我做错了好几题,马马虎虎地应付修改,然后拿给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讲解,我听得不耐烦,生气地说:“你没完没了,真烦。”爸爸严厉批评我,说:“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你这是逃避困难。和革命先烈相比,你还差得远呢!”是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虽然谈不上战争时代浴血奋战,但连起码的学习困难都不敢去战胜,我是多么渺小啊!
同学们!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不感到黄继光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黄继光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