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心得体会

故宫100观后感6篇

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思考和评价,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体验的表达和反应,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故宫100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故宫100观后感6篇

故宫100观后感篇1

?故宫》作为现在文献片的典范,从20xx年10月26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47分播出,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它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面和声效,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它首次披露紫禁城被建造的过程,清代登基大典的全景盛况、深藏于太和殿内部的神秘浮版、溥仪盗宝的历史档案等等诸多以往难以看到的史料。

?故宫》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精美的画面、恢弘的场面、大手笔的.之作,特别是大量动画特技等异类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该片一改以往纪录片的慢节奏、纯纪实、再现力差等特征。

在团队进行拍摄之时,制作团队做足了功课,一切都是用数据说话,也更加具有真实性,更能让人信服。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团队要严守程序,申请拍摄时就要故宫审核,珍贵的藏品都要当天拍摄当天送往,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拍摄时也要十分谨慎,为了优化环境,一定要精简人员。

印象最深的是纪录片中有一幕光线照在匾额上,按照时间的推移,光会按照匾额上字的顺序照到字上。这一幕出现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制作团队肯定花费了大量精力,首先要知道太阳光线转移的时间,还要不能拍到游客,,如果一次不成功以后要继续拍这样的画面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故宫》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文艺片的典范,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制作团队的良苦用心才成就了这样一部纪录片。

故宫100观后感篇2

首先,这部纪录片以文物修复为主题,里面几乎集中了国内最顶尖的艺术品,包括钟表,字画,陶瓷,漆器,织品,在故宫尘封了许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布于众,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真的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而且对这些文物的背景介绍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很有意思,很长知识。

然后呢,这部纪录片想表达的最核心的我想还是“匠人精神”。这些中国最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静静地,从事着一份伟大又平凡的事业。说伟大,是因为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把千百年前的珍宝以它们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现代的人们,这仿佛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让人震撼和感动。说平凡,是因为他们就像巷子里最普通的工匠,看起来那么的随和,仿佛手里拿的不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个钟,一个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们更要学习的是这些匠人脚踏实地,充满热爱,专心致志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对我们以后从事职业也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吧,现在浮躁的我们真应该好好静下来,看看这些大师们是怎么对待工作的,一辈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圆满的。

最后,这部片子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细节流露出这群干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实也不是清苦,因为他们心里是满足快乐的。

故宫100观后感篇3

?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一种极为亲和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激动人心,有的只是平淡温馨的日常。曾经我认为,他们与文物之间的态度就像是臣子和皇帝,带着敬畏与小心。但我发现自己错了,那些文物修复人员与文物的相处没有我想象中的`如履薄冰,反而带着一种处惊不变的悠然。

文物修复工作肯定是比较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中他们反复强调:做这项工作第一就是要坐得住。经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们身上都带着一股安静的味道,在被故宫的红色宫墙隔绝出的另一方世界里,浮躁喧嚣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好这份工作的。这些人身上,尤其是那些几十年的老师傅,有着现代社会上的人很难见到的坚持。在故宫这些老师傅中,王津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儒雅的老人看着展窗里那些被修复好的钟表,细细回忆着当年修复它们时的点点滴滴,真是温柔极了。

我想,那些曾被他修复过的文物,一定也会记得,有一双温暖的手,带着耐心与细心,一点一点轻柔地抚平他们身上的伤疤。突然觉得,文物修复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对文物的一种陪伴、一种长情的告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找一种方法,让自己在世界上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可是岁月总是会无情地抹去一切。但我想只要文物这种历史的见证者还存在,人们就不会忘记这些文物修复者的名字。

总有一个词让我感动,它叫传承。许多老师傅深受父辈的影响选择这门工作,手艺也是从父辈或者师傅那里传下来的。直到现在,故宫采取还是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这种手艺之间的代代相传,又何尝不是在保护文物?毕竟文物护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很开心,如今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去承担起这份护养文物的责任,去成为传承中的一环。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天空之下那片土地已换了不知道多少个王朝,但总有一些东西躲过时光的侵蚀。故宫简朴的房间里,那些得历史青睐的人和物,相知相伴,守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故宫100观后感篇4

还是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介绍,后来又看到其他人的推荐,然后在我没剧追的时候想着去瞟两眼。但是看了,哪儿只是瞟两眼的事情啊,三集看完,意犹未尽。纪录片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传家》《旗袍》《舌尖上的中国》《互联网时代》,现在又多了个《我在故宫修文物》。

有人说那是最好的一个职业,工作在中国地价最贵的地方,接触的是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国宝,工作要求是朝九晚五,下午五点一定要下班,不能加班。因为五点以后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光线不好。 还有人说它就是故宫的招聘宣传片。看完三集不能忘记的是,钟表组的王师傅修理钟表的时候专注的神情,逛展馆的时候看到自己花费大半年修复的钟表呆呆的在橱窗里不能动的时候的伤心,还有想起自己快要退休不能再修可称为臻品的钟表文物时的落寞。王津师傅带着徒弟去参加钟表届的博览会,一个大叔向王师傅展示他收藏的怀表一直强调自己的表是伊丽莎白女王送给其女儿的礼物时,王师傅那看透世事的笑容。半集纪录片让人看到了一个钟表工匠传承着的中国匠人精神,认真,负责,儒雅,内敛。所以王师傅已经成了很多很多人的男神。

还有 陶瓷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学霸美女,看她就知道了什么叫胜在气质。她骑着自行车走在故宫院墙里面时,旁白道:上一个这样做的人是溥仪。还有木工组去打杏子,拿着盖过文物的纸去接故宫里面长熟的杏子。故宫院里面的猫,老师傅开过每天必经的七道院墙门给这些野猫喂猫粮,据讲这些猫是宫廷御猫的后代。几百年的时光,一个王朝覆灭了,曾经壁垒森严无比辉煌的宫殿成了人们游玩时候的去处,曾经的贵人现在也不知在何方,一直守着故宫的竟然是这群猫。

书画组的师傅又幽默又乐观又懂得生活,工作闲暇之余还会弹弹吉他。看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感觉无比自豪,看着自己的徒弟感觉后继有人自己就很幸福。曾经的前辈冯忠莲先生花费十年临摹了《清明上河图》,现在她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也成了一件国宝。他们看着面前书画的修复痕迹就可以看出上一个修复这幅画的人有什么样品性甚至什么样的相貌,他们在和历史对话。修复曾经的画绢,通过现代的高科技仪器看到了曾经修复过的部分和原画材质明显的区别,师傅开玩笑说,这个匠人把画修成这样,被皇上发现那肯定要砍头的。不知道是百年前的哪个年前的匠人让现在的仪器找出了不认真工作的证据。

看到最后,有一句话,中国是需要这样的匠人精神的。故宫修复技艺的传承一直是师徒制,虽然现在有了正规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但是他们进入故宫以后还是要重复一遍他们的前辈经历过的所有程序与考验。中国的现代教育学过俄国学美国,为了和时代接轨为了发展科技文明,我们总是想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上过了13年的学,从小到大的老师粗略一算有了五六十位了吧,只讲数学,老师的数目一双手也数不过来了。 想到了电影《师傅》里面的一句话:他学会之后,敬我如敬神。这就是技艺和传承的魅力。

故宫100观后感篇5

今天一大早起来,我就被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种草了。

下午叫了顺风车,去看这部电影。看完,坐上回程的顺风车,司机是个小姑娘问我,hey,你刚才在看什么电影?

我说,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那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对我来说很好看。有些话像匠心、用力活着这样的词,在我口中语言又止。我和她说,就是整个电影就在放故宫里负责修缮的各个部门工作、感悟还有生活。

她说,那看点是什么?

真实。

我想给你展现其中一个镜头:

这是在故宫负责钟表修缮的王津师傅,日常工作就是修钟。

最近新进来一钟,人要求是还原其原来的机理。他说,钟这种文物和其他字画雕塑不一样,你要还原成本来的样子,还得让它动。

修了几十年的钟,每一口钟都像是他的宝贝,他认真专注。

有一次,故宫文物外出展览时,一位老先生硬是拉着他,要问他故宫有没有像他手上宝贝一样大的?他开心的摇摇头,说没有,高手在民间。

事后,回顾,王津说,找我验证的人多了,这些藏宝的人儿,就想表达出他们自己有故宫没有的东西。想想故宫的确是藏宝的顶尖水平,可是外面的东西肯定比故宫多呀。

终于,贯穿影片的那口钟修好了,是一口西洋钟,上面还有热带雨林一样的画面。

这口钟放在博物馆展览时,王师傅隔着玻璃对着自己的作品说,一个人工作也就几十年,没有多少人有幸碰到那么几件大事,能参与进去,这样想想多好。

毕竟我不是写影评的,其中的一个故事讲完了。我想聊聊我的感受(全是鸡汤)。

插句题外话:

昨天晚上和一朋友聊天,聊完我发现,在来地心引力工场的两个月狂写文章的工作,给我带来聊天唠嗑居然能够源源不断讲话的资本,关键还挺有逻辑,顿时有点小嘚瑟。

我发现刻意联系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方法。

我每次工作到深夜,都会去翻翻我的朋友圈,发现很多朋友:红衣、v先生、菜菜、慧敏、千聊薛院长、蔬菜、卓娅(不胜枚举)等等也是大半夜发着朋友圈,聊着自己专注行业的思考,尤其是最近让我感动的西西,每次看他的朋友圈,你除了喊一声牛逼之外,更是感慨一个人究竟有多少精力。

我也有很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朋友,在我选择工作的时候,告诉我,崇杰,你要学会隐忍,不要像个小孩子一样,不要想着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站在你的角度出发。

我和他说,我不是这样的,我喜欢新媒体行业,沉浸的是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工作。换一个维度就是,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顺带幸运的是还有个老板愿意为我的爱好买单。

写不下去了,希望有机会我能和你好好介绍我自己。

故宫100观后感篇6

北京最令我向往的是那古代庞大的建筑群—故宫,在我六岁时我就想去故宫游玩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正好今年暑假妈妈单位要去北京旅游,我就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妈妈去了趟北京。圆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穿过天安门,就来到了端门,再穿过午门就来到了故宫。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宽广的“广场”,据导游说,这就是文武百官进行早朝的地方。走进去,仿佛进入了大会堂,大约能站800人左右。前面就是著名的太和殿,里面金碧辉煌,金灿灿的宝座边上立着两只活灵活现的丹顶鹤,两边还有四根被金龙环绕的大柱子,足足要两人拉手才能环绕一圈。下面是从太湖底运来打磨过的太湖石,在中国这种太湖石非常珍稀,据说比黄金还贵重。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和殿,一边走一边参观,各个宫殿的布局都差不多,但都比不上前面的太和殿。

走着走着,我感到非常的疲惫了,这时一股清凉的风迎面吹来,我顿时精神一振,才发现我走进了御花园。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让人眼睛一亮,在外面蒸得我透不过气来的热风一下子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树荫带来的清凉。石板两旁都是茂盛的侧柏,一座座假山上长满了翠绿的植被,假山是太湖石垒起来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摸起来仍是那么的光滑,可见古代工匠们花了多少心血进行打磨,抛光的啊!帝王的安逸生活是多少老百姓的艰辛换来的。带着留恋不舍的心情我走出了故宫。

这个暑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去北京参观故宫,因为它不仅圆了我心中的梦想,而且让我感受到了故宫这件宏伟精美工艺品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辛劳。百姓的生活是贫困的,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剥削。而帝王将相们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奢侈的。这故宫就是用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水浇灌而成的,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象征,也是帝王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100字读后感作文7篇

风读后感100字7篇

《蛙》读后感100字精选7篇

读后感100字最新7篇

100字读后感模板7篇

读后感100字推荐5篇

《蛙》读后感100字优质5篇

100字读后感通用7篇

风读后感100字精选8篇

蝉读后感100字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062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