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力,心得是一个需要慢慢体会并不断练习的过程,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最新抗疫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新抗疫心得体会篇1
#2024职场年终盘点#
“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人生海海,不过平凡一人。”
2024年发生了太多故事。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给了我们十足的振奋。南方大范围缺水断电,也让我们在烈日炎炎无比煎熬。
但在2024年,仍然持续着的故事,还是疫情。
网上流传着一句“笑谈”,说是疫情放开之前没有客人,疫情放开之后没有员工。
说是“笑谈”,实则辛酸。
可无论有多少故事发生,时间的长河并未停止,不管过得好还是过得坏,我们都“熬”到了2024年底。
在这一年期间,我有3个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既是对自己一年以来的总结,也算是一种跟大家相互的勉励。
别再用“受疫情影响”给自己找借口2024年我全年也没写几篇文章发到自媒体平台上。一方面是我这一年本职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是我确实在“疫情影响”的概念下,潜意识里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写文章的借口。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我们很多人会找各种借口来逃避一些问题,但在疫情发生的三年里,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找到了一个很理直气壮的借口:受疫情影响。
但当我们发现钱包里的钱越来越少、信用卡的账单越来越大、好工作越来越难找的时候,我们才幡然醒悟过来。
不能够再用“受疫情影响”来给自己找借口了,因为借口找得好一点,除了让你安慰自我以外,并无法解决你的实际问题。
房贷依旧要还,工作照样要做,钱还是需要靠双手去挣才能得到。
“熬”过了2024年的疫情后,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不过就是平凡人一枚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既没有啃老的命,也没有异于常人的才华可以在经济环境极其低迷的大环境下,轻松地活着。
所以,即便我们用“受疫情影响”来安慰自己,依旧需要艰难的活着。
或者换句话来说:即便没有疫情的冲击,难道我们就能活的很轻松吗?
借用李宗盛《凡人歌》中的一句歌词便是:“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这一年很难,但哪一年又不难?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感叹:“这一年很难。”
有开公司的老板关掉了公司,开始尝试着从做老板变成做员工。有开店的朋友转让了店面,跑起了外卖。
当然更多的,还是曾经每天抱怨工作的朋友,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了。
据统计,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失业率大幅攀升。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企业因疫情原因,吸纳就业的能力降低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一年很难。
但事实上,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听到同样的感叹。
其实并非只是这一年很难,每一年都很难,未来依旧很难。
我熬过了2024年,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问题:明年,还得继续“熬”。
熬过了2024,还要熬2024;熬完2024,继续熬2024。
“熬”并非就是坏事,因为在“熬”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是在经历一段又一段的沉淀。至于说这种沉淀能否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改变,那就要看你是否能够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想,哪一年又不是一样的呢?
一个人最害怕的是对未来的“未知感”,但人生的精彩也是来源于“未知”。
2024年已成定局,2024年继续“熬”,人生在世,不就是在“熬”中度过的么?
朋友很重要我有一帮兄弟,加上我总共7个人。从高中时期到现在,20多年未曾有过间隙。
平时我们很少联系,微信群几乎都不怎么发消息。但一旦打个电话或者偶尔小聚一下,兄弟之间的感情依旧很好。
在疫情放开后,我们最常问候的话是:“你阳了没?”
能够让我们半开玩笑般问候这句话的,大概齐关系都还算不错。
无论大环境怎么变,我们生活如何起伏,朋友之间的感情是我们慰藉生活艰辛的重要调节剂。
三年的疫情,让我们变得更忙碌,也让相聚变得更难。
也正因如此,所以朋友之间的感情才会更容易被“见证”。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这次疫情,不仅有阳性,有阴性,同时还有人性。
或许在工作上你有很多同事,但多少有点尔虞我诈的成分在里面;或许在社交场上你有一些人脉关系,但多少带着利益的趋向。
唯独“朋友”,可很纯粹地开玩笑,可以让你放下疲惫的伪装,用真心、用真实来交流。
朋友,不能让你不发烧、不咳嗽,但可以治愈你疲惫的身心。
最后,2024年,祝大家有所爱,有所被爱。我一位同事近期一直在照顾生病的老母亲。
他说,儿时的自己生病时都是母亲在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现在母亲病了,换做他来照顾母亲。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福的,因为不管你在外面多累多苦,你的父母都只会关心你是否穿得暖、是否吃得饱、是否身体健康。
父母在一直爱着我们。同时,我们一直也在爱着他们。
同事感触说:“如果老母亲走了,那就只能剩下点念想了。”
2024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尝过很多辛酸,但至少我们还活着。
2024年,祝福大家能够有所爱,也能够有所被爱。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end—
最新抗疫心得体会篇2
经火速建设,2月2日,备受瞩目的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这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科医院的救治任务。
这座被赋予神圣使命的医院拔地而起、投入使用,让世界惊奇、让中国振奋,彰显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背后有科技支撑。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座医院的建设,仅靠“刀耕火种”不可能,这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高精尖、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迅速集结,于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大大提升速度,稳稳保证质量,成为医院“火速”上马,“神速”完工背后一支强大的“奇兵”,也是火神山医院今后快速运行的“骑兵”。
“中国力量”坚定了信心和决心。目前疫情正处于胶着状态,既有好消息,也有些隐忧。关键时刻,信心和决心异常重要。医院建成使用,1400名医护人员,1000张床位,为患者带去了希望,更振奋了人心。
对内,起到了进一步稳定民心的作用,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应对疫情。对外,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遏制疫情的坚定与坚决。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近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所言:“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措施的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在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所有的泪水与欢喜,逆境与坦途、苦难与辉煌都将凝聚成暖流,不断为“中国力量”增添新的耐力与定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最新抗疫心得体会篇3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市紧紧围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统筹、两促进、两不误”这一当前的主要任务,把准工作重心,掌握工作节奏,强化工作统筹,主动担当作为,着力解决新题难题,展现有为气象。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把疫情防控的“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统筹起来,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把疫情防控的“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统筹起来,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点和应对举措,力争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落后的进度赶回来。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这个“变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常量”之间的关系,做好危机与契机的相互转化,在危机中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不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统筹眼前和长远,始终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处理好当前的紧迫任务,找准当前与长远的平衡点。立足当前,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和指标进行逐一研究,摸清短板差距,找准发力方向,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复诊,做到标准不降、任务不减。持续推进已经确定的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力点,规避风险点,明确主轴主线、牵引支撑,点面结合谋划好明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
统筹公平和效率,盘点今年各类民生工作,紧盯短板弱项,谋划好新一轮惠民实事、惠民项目、惠民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民。合理摆布有限的发展资金,既优先保障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也兼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有效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强化举措,紧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对每项任务逐个排出时间表,列出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计划和措施,采取每日盘点、逐个销号的办法,抓紧抓实各个重点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有始有终。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协调,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资金、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盘子,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明确、措施早制定,为今后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最新抗疫心得体会篇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对卫生条件、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而人员流动频繁的广大农村而言,让群众戴上口罩是第一步。
出门佩戴口罩,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体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尚未被完全认识,对于它的来源、传播方式、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物理隔离,一是减少人员聚集,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二是出门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三是加强个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疫情的消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人总要有一些外出活动,绝对的隔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佩戴口罩就成为一种简捷有效,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防控手段。
出门戴口罩,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所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尤其是在诸如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期,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卫生,不光关系着自身的安全健康,而且对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而佩戴口罩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也是各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吁请,这种情况下,戴不戴口罩,就不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就能够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社会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疫情阻击战就能尽早获得胜利。因此,戴不戴口罩绝不是不关别人的小事、私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一只小小的口罩,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决定着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反映着社会公德建设的状况,决不可等闲视之。
出门佩戴口罩,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国情怀。2020年,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无疑给我们制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辞辛劳为科学施治提供科学依据。不少医务工作者牺牲春节休假,纷纷请战。这些动人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情怀的体现。作为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奔赴灾区,听从专家的建议,出门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卫。这既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最新抗疫心得体会篇5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抗疫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