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生活中,体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感受型文书,当我们内心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们工作坊的所有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听了xx、xx等小学的有关校园读书方面的直播讲座。老师们听得认真,借鉴了很多读书方式。我从中也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从中的感受。
为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了引导广学生走近书籍,热爱书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各个学校都举行了不同主题的读书活动。
每个学校都以读书节分形式开展,学校学生掀起了爱书读书的热潮,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到图书馆借书,节省自己的零花钱买书,通过红领巾书市换书,早自习可以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周一红领巾广播可以欣赏到优美动情的配乐朗诵,课间可以看到课桌旁同学们读书的身影,灯光下可以想像到同学们如痴如醉的脸庞。小说,故事,童话,科学探索各种各样的图书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同学们做近距离的交流,通过读书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读书,同学们的文化积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读书节期间每个学校每个同学都参与相应的活动,读一本好书,买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背一条读书名言,各班更换读书板报宣传读书,红领巾广播站做了专题的读书节广播,早自习开展美文及古诗朗诵活动。总之,学校开展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而且让同学们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留一点时间给读书、多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忱给学习,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使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本学期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学校利用晨会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所有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认识,为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读书节”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落实责任。结合本班特色,制定了任务明确,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的读书活动,确保了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实施。
在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捐赠图书,丰富了班级“图书部落”读书吧。全班同学将一摞摞自己最喜爱的书用红丝带扎上鲜艳美丽的蝴蝶结捐献给了班级图书馆,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分享这些书籍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知识。成立了班级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二)召开主题班会,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按照活动方案分别召开了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采蜜酿蜜、古诗词诵读、读书节活动总结会等系列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大家谈到了自己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通过交流,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三)“书香班级”与“阅读之星”评比。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班内推荐,评选出学校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
(四)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2、通过开展读书节活动,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室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课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班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2
所谓进步来自学习,今天有幸聆听了两位来自北京教育专家的两节语文课以及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讲座。通过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对于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己从事十几年的教师,每天都面对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课间在操场上快乐,无拘无束的玩耍着,而上课时却总有那么一些无精打采,溜号,不喜欢学习知识的孩子。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学到知识?今天在陈延军老师的课堂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寓教于乐,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学生快乐地学者,教师轻松地讲着,学生在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用陈老师自己的话说:“学习的结果重要,过程与方法更重要。”
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字——“透”。
一、学生学得透,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透,陈老师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每一处的点拨都很透彻、清晰,有着教师语言的精炼、幽默。丰富的词汇量从未离开过这篇课文,陈老师在报告中也指出:课本上的内容还没有理解,还怎么学习课外的东西呢?怎么能学得会呢?
二、方法点拨透,教师对教学的理解透。例如:对课题的分析,《乡下人家》这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陈老师先让学生整体读题目,再分开读题目,看看课题中都含有什么要素?“乡下”是地点,“人家”是人物,地点是写景,人物是写人,从而在整体上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特别是生字的教学,陈老师更是一绝,指导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记忆字形,把不用书写就能一辈子记住的生字画上对号。不要求学生书写全部的生字,学生自学后是学生向教师提出认为最难写的字,考老师,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生考教师的过程中,教师边写边讲述要注意的地方,“冠”字是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耸”字是耸着耳朵听。最后让学生总结老师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从而学生掌握了记字的方法。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学生如何创新词语?如何概括文章中心?如何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何进行口语交际?如何学以致用?总之,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实实在在的学会了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语文教学的教师,因为在与孩子的学习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就是陈老师在课上对学生说的: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也是你们的学生,我们都在互相学习。他对学生的尊重卓然可见。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教学要时时颠覆自己,减轻负担,就是减轻学生的身心压力,搞好师生关系。
最后陈老师还告诉我们:语文,文无定法,有规可循。语文是学生读会的,不是讲会的,要在课堂上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要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就是选择了吃苦,因为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听来自北京优秀教师的课,第一次是吴xx老师的课,至今难忘,而今天我会受益终生。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3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令我深感钦佩。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业精于勤。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内省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角色要发生改变。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教师是主角,理所当然是三尺讲台的霸主。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记什么,一切包办代替,一切整齐划一,存在着严重的课堂霸权主义。而今课堂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问题探究的参与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质疑问难的先驱者。从此意义上讲,教师已不再是以往主宰课堂的“圣贤”,而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份子,充其量也仅仅是首席。因此我们一定要放下至若长尊的架子,以平等、谦虚、和善、热情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提出疑问,和学生一道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知难而进,与学生一块享受成功的快乐,总结分析的教训。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应该说于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只有摆正了师生的位置,才能发挥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喧宾夺主。
其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革。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并落实教育教学目标。这实际上既高度概况了对教师教的要求,又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学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习惯或不知道怎么做,切莫就此而罢休,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步入正轨的。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一旦深入人心,就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我们教师也会收到一劳永逸的理想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诸如情境教学、话题教学、体验教学、发现教学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快捷有效。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多多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我们敢于放手,就很可能收获得意外的惊喜。但放手绝不等于放任, 不要忘了自始至终我们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握大局、运筹帷幄的重任仍然肩负在我们身上。所以若想不辱使命,我们就必须松驰有度、收放适宜。初中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而且有着极大的潜能等待开发。因此其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速度特别快,只要教师教导有方便很快上路。所以,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浮躁之举。
最后,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在于师生的热情参与。
因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所以说广大师生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在新课改的问题上我们一线教师和同学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投入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要想真心实意地搞改革我们就必须妥善处理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通力合作。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谁对他(她)付出真情,他(她)就会对谁付出真意。同样,哪位老师对他(她)负责,他(她)就会信赖哪位老师。当大部分学生都信赖我们的时候,还何愁改革不成功呢?
第二,要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协调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每个人要充实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得学习,而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踏踏实实地搞教育科研。每位教师、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再苦再累都会克服。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从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手段,在学生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新思路 充分体现综合活动的课程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学科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还有别于原来的活动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地方性和时代性。如何体现这些特点呢?为此,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和课程形态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选择那些能体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二是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时代性;三是选择那些能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传统、反映现阶段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或问题的课题,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其次,在课程内容的表现方式方面,不象学科教材那样直接的、大量的呈现知识、结论和观点,而是采用“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一试”等小栏目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并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写,这就为学生涉及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也为课程的生成性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有利于课程内容的自我更新
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应抓住机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其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开发体系,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模式。如成立了人文地理社会实践调查小组。调查范围:一是人文地理景观,历史渊源;二是风土人情,英模名人;三是工业、农业的环境资源。此项活动,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共性全“优”,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爱好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弥补了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他以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能得到发展。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增加了大量的活动内容,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为依托,所确定的课题和选用背景材料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源于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些课题虽然不很“经典”,但却很“鲜活”,在时空上离学生近,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三、探索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加大活动强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起着调控的作用,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对教育学双边活动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1、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得出的结果的思维过程。除了评价活动结果,还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度、自我调控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等进行评价,以教师的评价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的动起来。
2、“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创造多种评价机会,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肯定优点,品尝到实践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展示自身。这不仅仅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体现,更重要的时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独立思考、用于评判、主动发展,展现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是兴趣小组深深植根于当地实际的沃土中,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及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更深层的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5
这个学期,我在网上观看了名师讲堂,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他们对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他新的理念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他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教学中讲座心得体会篇6
昨晚的讲座本来以为是一场比较普通的讲座,没想到主讲人竟是20xx年毕业于宁德师范学院的师姐,这让我们大吃一惊。孙瑛老师,宁德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十中教研室主任,宁德市名师工作室名师,福建省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外语教师技能大赛评委库专家,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老师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叹为观止,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课上老师先通过ppt的模式跟我们大概描述了一下关于教师招考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后面又以自己实际的课堂教学视频,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讲座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如果想教育出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知道了国家的愿景是:“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好的人才。
第二,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以爱学生为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全心全意的去教育学生。正如霍懋征老师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育的前提就是爱。我应该一心一意的为了孩子,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第三,讲座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在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这一问题,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