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心得体会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在记录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一定变化, ,写体会要围绕自己的所思所感来写,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1

我觉得来上班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体验上班的感觉,尤其是在这种政府机构,体验者朝九晚五的日常。在每天一个固定时间起床,吃饭,午睡。比起上学还要规律。多一种生活体验就相当于体验了另一种短暂的人生,也就多了一份共情。

这份工作其实与我的专业联系不大。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疾控中心这个名词怎么也和我的日程生活学习搭不上边。但是却冥冥之中安排到了这里。我的工作日常还是整理资料文件。看着一堆没见过的计量单位,还有未曾看过的各种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总是觉得很好笑。办公室的同事说什么要去哪里哪里采水样,要去哪里哪里拿老鼠。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去体验另外一种未知。

办公室里的文件写着水质调查报告表。各种大大小小的地名,大到某个乡镇,小到某个农户。报告上精确地写着各种水质成分含量,用着一个个的特殊符号标出合格的不合格的。厚厚的一摞资料。打印出封面,再一份一份地放进文件袋,贴上2019年5月水质检查报告表。这些繁琐细小的工作却这一群人在炎炎夏日,风吹日晒下去采集的成果。正是他们铸造了称是最坚强的后盾。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2

认识实习是为了让我们对所学过的各种电气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

经历一周的认识实习后,思考良多、感触良多、收获良多。认识实习扫清了我们眼前的一些迷雾,让我们把现实看的更清楚一些。这次我们班级认识实习主要是以校内实习的方式为主,其内容包括:观看学习有关电力的录像,到校外实地参观变电站。

作为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认识实习的第一堂课,我们认真观看学习了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第一"始终牢记在我们心中。通过录像我们目睹了因违规操作所引起的一场场悲剧,深切体会到了学好专业学好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学的是高压输配电专业,若不谨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不仅

会危及个人生命,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要学会虚心,因为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快。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做事原则。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到大园500kv变电站与到官桥220kv变电站的参观实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我们参观学习的两位站长,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优秀电力管理者的风范。两位站长引领我们感性认识各类电器设备线路,介绍了大型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分析讲解了站内的电气设备主接线。虽然是两个短短的两个半天时间,但是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这次实习所学到的和感受到的,将是我们终生受用一笔财富。只要我们用心的发掘、勇敢地尝试、认真的去请教,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3

为加强系统专门化队伍建设,提高监管队伍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系统法制人员的业务水平,__日至__日,市局组织系统相关人员赴___开展法制工作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虽短,但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五天来,我认真聆听了等人就中国法制社会、职务犯罪、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以及证据的基本理论等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法律应用能力,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建设一支过硬的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加强法制理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我们现阶段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虽说我们已经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清理行政执法依据,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和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手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事实上,在我们的执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上有一些不完备的情况或者漏洞,行政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执法监督亟待加强等问题。而且,从行政执法部考,试大网站收集门人员的角度来说,只有整个行政机关的大多数人员都有了依法行政的思想意识,自觉地行动起来,这些自觉地的行动才会汇聚成一股汹涌的力量,推进依法行政事业向前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加强法制理论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次培训,老师除了讲药品监管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也讲了一些证据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案件审理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由于平时在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中用得不多,所以也不是很熟悉。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其实这些法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在处理一些案子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法律融会贯通。因此,我觉得平时除了要学习本部门的法律外,也要掌握其他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案件审查工作。总之,这次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而且也是对自己以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三、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以致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法制人员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已身上的责任更加重了,要确保每一件经手的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质量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无错案的发生,使每一个执法案件都经得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该说,这次培训使我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严把案件审查关,充分发挥法制员的作用。

四、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充斥着各种诱惑,人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与腐蚀。作为一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我们应该深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特殊性,面对各种诱惑,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够摆正思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训中,老师关于预防职务犯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必要性。通过培训,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找出自己思想、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面对诱惑不为之所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台,营造了”我要学“、”认真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4

大二下半学期,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我们动本0923班全体在老师的带领下于6月24日对太原第一发电厂和太原第二发电厂进行了参观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太原市电力行业的历史以及现状,接触了电厂生产的整个流程,认识到了当今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整个实习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对电厂的大体认识。

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电厂均为热电厂,且两个电厂都是利用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它的基本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之成为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概括的讲,电厂就是能量转化的工厂,而具体到我们太原的一电厂与二电厂,就是将储存在煤矿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与热能的工厂。

二、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

在上午的行程中,我们坐车去了位于晋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热电厂。到达电厂之后我们并没有被安排立刻开始参观整个厂房,而是由老师带队到电厂的办公楼去听电厂的师傅给我们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这期间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一电厂的历史与发展轨迹,得知太原第一热电厂创建于1953年,属"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五十年来,经过六期扩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装机容量127。5万千瓦的现代化大型热电联产企业。至20xx年底,为国家发电1020。53亿千瓦时,供热2。63亿百万千焦,负担着太原市1000万平方米,80万居民的集中采暖供热和部分工业热负荷,为省城清洁生产和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xx年全厂发电量突破80亿千瓦时大关,20xx年全厂实现安全生产600天。

之后师傅又给我们讲解了太原一电厂现今正在运行的机组以及工作原理,这在后面的段落我会做具体报告。最后是强调安全,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依然需要我们万分注意。师傅给我们提出了要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安全帽是否戴规范,以及行进中的种种要求。总结为“四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让别人伤害自己,保护别人不被伤害。”

讲解完之后就是由师傅及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整个电厂的生产流程了,我们由厂门进入依次参观了原煤仓,运输皮带,磨煤机,送煤器,锅炉,汽轮机与发电机,水冷塔等机组。对这些之前只是在书本上有所学习,却从未谋面的机器见了第一次面,现场切身感受到了电厂的工作环境。真正的感觉到了现实与书本的差别是多么巨大,上午的实习可以说主要是开阔了视野,在琳琅满目的机器面前,我还是有些晕,不能完全跟上思路。

在参观完整个电厂之后,我们就乘车回到了学校,准备下午再参观太原第二热电厂。

三、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

午休之后的我们带着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参观太原第二电厂的旅程,到电厂之后依然是由一位电厂的工程师为大家讲解第二电厂的历史:太原第二电厂始建于xxx年,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尖草坪区,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全资直属企业,注册资本金5340万元,先后经过几代人五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历经六期建设,截至20xx年底,在役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一期、二期机组现已退役;三期三台5万千瓦机组于1967~1971年投产;四期两台20万千瓦机组于1994年投产;五期一台20万千瓦机组于20xx年6月投产;六期两台30万千瓦空冷供热脱硫机组,第一台于20xx年12月22日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首台30万千瓦直接空冷供热机组投产发电,第二台计划20xx年3月投产。全厂现有员工2900余人。

了解了太原第二电厂的历史之后,我们由师傅带领着参观二电厂的生产线,与上午的感觉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与这些机组不再是初次见面,同学们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惊讶,而是回忆与思考我们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过整个理论的流程与实际的区别与联系。参观了磨灭机、锅炉、汽

轮机等机组之后,我们主要又参观了二电厂的水冷设备。这里冷却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间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种。三种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费的成本也高低不同。这三种方式同时存在于二电也有其历史原因,这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一个电厂不是理论上建立起来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再进步,他有稍显落后的机组在运行,也有极为先进的机组在工作,他是一个有机的,时间与空间上结合的整体。

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同于电厂嘈杂的环境,电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是很舒适的,在控制室中用计算机远程控制检测着电厂各个环节的运行,而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要在炙热的锅炉旁盯着仪表。这让我们了解到现代电厂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让我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四、电厂运行流程:

之所以要把这部分拿出来单独报告,是因为上午下午主要参观实习的内容就是参观电厂工作流程,而两个电厂的机组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大致相同。所以我认为总结的谈谈我们认识到的电厂运行流程,会比具体讲哪个电厂采用的哪套方式,哪套机组更为现实,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谈到电厂运行的大致过程,则是由燃料的运输开始的:将燃煤用输煤皮带从煤场运至煤斗中。大型火电厂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烧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机内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热空气携带经排粉风机送入锅炉的炉膛内燃烧。煤粉燃烧后形成的热烟气沿锅炉的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流动,放出热量,最后进入除尘器,将燃烧后的煤灰分离出来。

火力发电厂在锅炉炉膛四周密布着水管,称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联箱与汽包连通,汽包内的水经由水冷壁不断循环,吸收着煤爱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热沸腾后汽化成水蒸汽,这些饱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进入过热器中。饱和蒸汽在过热器中继续吸热,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因此有很大的热势能。具有热势能的过热蒸汽经管道引入汽轮机后,便将热势能转变成动能。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形成机械能。

汽轮机的转子与发电机的转子通过连轴器联在一起。当汽轮机转子转动时便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这样,发电机便把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电能经变压器将电压升压后,由输电线送至电用户。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整个过程可简化为:燃料的化学能rarr;蒸汽的热势能rarr;机械能rarr;电能。在锅炉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轮子旋转的机械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炉、机、电是火电厂中的主要设备,亦称三大主机。与三大主机相辅工作的设备成为辅助设备或称辅机。主机与辅机及其相连的管道、线路等称为系统。火电厂的主要系统有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等。

五、实习总结:

这次我自己总结的实习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我们对电厂的了解;使我们扩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次实习在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产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力发电厂是由愈多热力设备和电气设备所组成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热力的设备更多也更容易故障和事故,热力和环境保护彼此间的关系式密切的。实习对电厂安全运行的认识,严肃的工作作风都有一定的培养。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是关系国际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对动力工程在电力生产方面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了希望。为人人类的生存需要能源的供给,而生产高品质,低污染的能源的责任就落在我们肩上。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掌握好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是的所学到的知识可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作者,一名合格的动力工程师,为人类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5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三个月的时间,既短暂又漫长。因为相对于未来漫长的工作生涯,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而以后工作中又能有多少个这样的三个月,能有多少个这样的实习机会那,所以它短暂而又珍贵。而细数这三个月的经历,从一个幼稚的学生转变为社会人,从一无所知到逐渐了解工作内容,经历了激情,迷茫,忍耐与坦然,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第一次经历。而如此丰富的收获如何不让这三个月显得漫长而厚重。

刚来到车间实习,第一份工作是拧螺丝。我找不到合适的平垫,弹垫,螺母,就只好让同事帮着找好,我再拧上。至于它们的尺寸,配套性等一概不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挫败感也油然而生。接着安排我做电控箱接线工作。一张接线图,就成了我工作的全部。下线,打线号,号线,固定,安装,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细心。而如何将线接得整齐漂亮是需要时间磨练的。看着师傅们熟练地接线,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般全神贯注。我想一个真正合格产品的完成是需要细腻的心思和艺术家的眼光的。

可惜接线工作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又被安排做领料工作。物料,是整个车间装配的基础,是工作管理的核心。我刚来领料的时间,公司就全面推出了xx系统。以前如逛超市般简单的领料工作变革了。任何物料的出库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工序。需要技术下发的物料清单,需要领料员的领料单,需要库房专门法了人员出库。任何环节的拖延都有可能影响物料领出的效率。而这一切又需要xx这一软件的支持。初上该系统时,因为历史数据繁多杂乱,领料经常出现问题,不仅没有效率,而且领料员在库房和车间之间协调沟通,身心俱疲。

车间急需,库房又不给,就是中间的领料工作有问题。很长时间,我心理压力特别大,不仅如此,经常加班也消耗着刚来时的热情,但我没有抱怨。这是刚工作的我们都得走得一条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刚来时激情洋溢,到后来迷茫,困惑到最后淡定冷静。我都挺过来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巨大的心理变化锻炼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让我更坚强,更从容地面对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一个人的快速成长就是在困苦磨难中锻炼起来的。我成长了,因为我收获了自信,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工作之余,公司为我们安排的各种培训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各部门的培训,让我对公司有了整体的认识。无论这些培训内容是不是与以后工作有关,但我相信知识都是相通的,艺多不压身,以后肯定有用得着的地方。xx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机械的机会,而且我自认为机械是一门实用但不失趣味的学科。在这里感谢人力资源及其各部门领导为我们做的精心安排,这些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

所有这些经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野外拓展训练中我的断桥之旅。在4米多高的断桥上,经历了许多心理变化,从胆怯,退缩到冷静,成功跳跃,也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挑战。在这次拓展训练中,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首先要有敢于面对它的`勇气,冷静思考,才能采取措施,才有可能成功。即便失败,也无悔于当时的选择。

记得xx给我们讲过一句话:“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来到了xx,我们的命运将与xx在一起,在她转型,要做大做强时,出现一些问题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早发现,更早解决问题。我相信在公司领导们的带领下我们的成功也是必须的。xx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xx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在为xx服务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就是我工作的目标。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6

“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会一生在老家种地或后来再干点别的什么工作,或许也会成为‘煤老板’之一。”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维华说。

1977年,他成为“被时代选中的人”,走进了高考考场。那一年,27万多人的命运因为高考来了一个急转弯。此后40年,先后有一亿中国青年通过这项考试走进大学、走上各行各业的重要岗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恢复高考”改变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命运,更主要的是,它在悄然改变着这个国家。

70年代:“这是国家与时代的拐点”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高考制度正式恢复。从消息披露到进入考场,大部分考生只有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除了文化考试,他们还要应付颇显复杂的体检、政审和地市初选。

留给武维华的时间更短。他知道消息时已是11月中旬。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他是山西省孝义县(现为孝义市)“学大寨建设兵团”的“战士”,任务是修水库、造梯田、拦河筑坝。最大的愿望是“每天有碗能吃饱的面条”。

此时,高中毕业的武维华,已经返乡当了3年半的农民,炸石、背砖、教课,什么活都干过。最苦的是背砖,要光着膀子从五六十摄氏度的砖窑里把刚出炉的砖背出去,一次一百多斤。他瘦得像“麻秆儿”,身上都是灰,看不清个模样。

虽然他在全县“学习好是有名的”,但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从没做过还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的梦”。

所以,在1977年那个“冷得不行”的冬天,武维华准备搏一把。

他向建设兵团领导请假复习,没被批准。只能白天干活,晚上挑灯看书。

“参加高考对我来说算得上是一次‘裸考’,当时只是抱着‘试一把’的想法,没有存被录取的奢望。”武维华说。

考试那天,他凌晨起床,带着几个窝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赶往20公里外的县城考点。

那天,和他一起进入考场的,是全国570万考生。他们从农村、工厂、牧区、部队各个方向涌来,他们当中,仅有不到5%的人能被录取。师生同考、夫妻同考、父子同考,比比皆是。

有人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还不足以描述当时喷薄而出的迎考热情。此后的1978、1979两年,又分别有610万和468万考生走进了考场,这个纪录直到23年后的2002年,才被打破。

弘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光武就是1979年468万考生中的一名。恢复高考那年他16岁,正上高一,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那时候高中毕业就是插队或者当兵,知道这个消息时就觉得,改变社会、改变自己的机会有了。”李光武说,他自小学习就拔尖,所以得知自己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时,没太惊讶。“我要考不上,别人还怎么考啊?”

武维华的心情就没这么洒脱。收到山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首先担心的是家里少了个壮劳力怎么办。报志愿时,他看到“植物生理专业”里有“植物”两字,觉得可能跟庄稼有关,就报了。

当时已经21岁的武维华,在班上仍算年纪小的,班里年纪最大的同学已经34岁。那时大学不光免学费,还发生活费。李光武回忆说,他每月能领14块5毛钱,“当时全家的收入也就100块,没这个钱我上不了学。”

十几年没能好好教课的老师也对学生抱着很大期望。“特别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老院士也出来讲大课,说你们负有社会责任,你们要比我们更厉害。”李光武回忆。

没有人旷课,也没有人早退。很多人废寝忘食,“恨不得把失去的都补回来”。“那时我们都有着很强的责任感,觉得肩负着使命,要学好,给国家民族做贡献。”李光武说。他的理想就是“产业报国”。

毕业后,李光武在工厂、外企都干过,也创办了自己的代理公司,但渐渐他发现“很多技术都是国外的,被人家挣了大钱。”

“使命感”像砂纸一样在他心里磨来磨去。“总觉得要去干一些有用的事儿,让国家能跟外国抗衡,国家的尊严要靠我们对世界有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武接触到了气凝胶。这是一种被称为“可以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其特性创下了15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军民两用技术。但传统超临界干燥法产量小、造价高,国内无法大范围应用。低成本、产业化制备技术也因之成为世界级难题。

为此,李光武放弃了已步入正轨的代理公司,个人先后投入1700万元进行气凝胶研发。经过不断试验,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了低成本产业化生产,国内年产100立方米气凝胶的生产设备投资由5000万元降到了200万元,质量还是“世界最高的”。

今年年初,弘大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气凝胶大规模产业化工厂落成,年产能超1万立方米,是过去国内产能的十倍,改写了该领域长期由外国公司主导的局面。

很多外资公司找到他想技术入股,李光武都拒绝了。“卖给他们专利,我是挣钱了,但回过头来他们得赚中国人多少钱呀?只有让这个技术成为中国的,我们才能自强。”李光武说,“如果没有高考,想为国家做这样的大贡献都不一定有机会。”

“为国家做点什么”在那一代人的内心中尤其强烈。

这也成为武维华放弃美国的机会、回国任教的原因。1994年回国的他,在没有启动经费的情况下,自筹科研经费、同别人挤办公室,历经十余年,带领团队发现了调控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重要机制,还在植物磷高效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对于缓解我国磷钾亏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现状,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他牵头的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致力于研究植物抗逆高效性状,培育适合在干旱、盐碱、土壤贫瘠等地栽培的新品种。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耕地利用率,意义重大。

研究者只是武维华的一个身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几十年间,他为上千名学生传道授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从没停止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就是想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没有高考,对个人而言也就是人生轨迹的不同而已。但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1977年的恢复高考确实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复苏,它更是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国家的现代化征程乃至民族的复兴也都是以此为新的起点。”武维华说。

90年代:“依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八九十年代,高考报名人数始终维持在一两百万。纵观整个时期,都不是一个较高的水平。

“那时候农村‘最热的’不是考大学,而是上中专,觉得考上就能参加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以下简称“五院”)西安分院上海研发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马小飞说,他出生在高考恢复的第四年,来自甘肃天水农村。

“我们小时候,附近有两个人考上了兰州大学,小学校长经常把他们比做标杆。”马小飞隐约觉得,大学可能是个比中专更好的地方,他决定试试。

虽然相对于1977年,9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已大大提高,但彼时最多也只有三成人能进入大学,农村更低。马小飞所在的高三年级有六七百人,能上重点大学的应届生也就七八个,学校的板报上写的都是“黑色的七月”。以至于走进考场的时候,马小飞感觉“无比激动、紧张”。

考场里别说空调,电扇也没有。很少有家长陪考。考试那天下大雨,马小飞没有伞,一个人淋着雨走回了住处,“觉得自己很强大”。

相比而言,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王敏的高考记忆没有这么强烈。1994年,他上高二,因为成绩优秀获准提前参加高考,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力学系。他还记得考试那几天挺幸福的一件事——可以喝到太阳神口服液。

“我们那个年代,高考是唯一的正常的上升途径。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可能一辈子在家乡待着了。”王敏说。

当时,一个地方能出个大学生,仍然是件大事。最终考上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马小飞,一下成了村里的名人,家里一时门庭若市,大家都想来看看大学生长什么样。

1996年9月,马小飞坐了31个小时的火车,从天水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沈阳。那是他第一次出县城,第一次坐公共汽车,第一次打电话。他还碰到一个第一次,就是上大学要交钱了。

事实上,那时的大学生已不像十几年前是“天之骄子”。90年代初期开始,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1996年起,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开始增加。马小飞一年要交2000块的学费,这让他四年暑假没敢回家,做时薪30块的家教赚生活费。

精英式的高等教育,也随着扩招向大众化转变。90年代中期,一些高校陆续扩大了招生规模。王敏和马小飞高考的1994和1996年,录取率均达到了35.9%。而到1999年,随着全面扩招的开始,这个数字迅速提高到了54.5%。

高考开始扭转越来越多人命运的舵盘。“不只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家庭的命运。”马小飞说,他考上大学后,很多亲戚朋友也开始上高中参加高考,两个弟弟也被他带着考上了大学。

但改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后马小飞来到五院西安分院读研,随后留在该研究院工作,成为了飞行器领域的专家,和团队一道改变了中国在星载可展开天线领域落后的状况。

星载可展开天线由于研制技术难度大,成为衡量各国卫星天线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天线有足够的尺寸,通讯时所需的地面终端才能越小、越灵活。但2005年以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

现在,这个空白已被马小飞和他的团队成功填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该类型天线的国家。作为技术负责人的马小飞,目前正在攻关“世界上难度系数最大的天线”。

2016年8月,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发射成功。得益于可展开天线的卓越表现,人们终于可以摆脱在山区、海上等没有地面基站信号的地方无法拨打电话的窘境。发射现场,马小飞兜里装着速效救心丸,“比高考还紧张”。

曾经因为高考第一次走出家乡看世界的马小飞,21年后,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太空中的第一次。

同样带来第一次的还有王敏。实际上,“天通一号”所使用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下称“东四平台”),正是王敏参与研制的。

一般来说,通信卫星由平台和有效载荷组成。有效载荷有不同功能,平台则是通用的。平台的能力决定了卫星的能力。

2001年,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硕士毕业的王敏,进入五院总体设计部,开始参与“东四平台”的研制。此前,我国通信卫星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蜕变,但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90年代,我们的通信卫星都是买国外的。我们想让中国的用户用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卫星,还想把卫星卖到国外去。”王敏说。

“东四平台”首次达到了与国际同类卫星先进平台相当的水平。正是基于“东四平台”,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的王敏和团队,研制出了我国首颗整星出口卫星“尼日利亚一号”,圆了几代航天人“实现中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的梦想。

17年间,王敏参与研发的19颗通信卫星被送上太空,彻底扭转了国内相关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这些卫星为国内300多套电视节目提供着服务,是载人航天中传输数据的基础。其中,刚刚发射的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使在飞机、高铁上流畅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

现在,王敏作为副总设计师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的首颗实验星“实践十八号”即将进行在轨试验验证。“东五平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信卫星平台,能力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还是相信,技术能增强国家的实力,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王敏说。

2010代:“让我看到书里才有的人”

虽然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达到1050万人的历史峰值后持续下降,但仍保持着近千万的水平。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高考。

随着“扩招”,录取率也一路攀升,2011年首次突破了七成,高考已不复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但是上好大学,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仍然不易。

2016年,杨坤完成了心愿,成为村里“一两百年来”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我们班基本上都是农村的,班主任说,想要改变自己就要读书。”

他来自湘西山区,村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和一位老师。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到县里读书的人。“村里人都说三道四,说你出来读书,花这么多钱,考不上怎么办?我妈每次都跟我说,你要争口气,考个大学。”

但那时候,杨坤并不很明白高考究竟是为什么。他记忆更深刻的是复习的难熬:每天不到六小时的睡眠、做不完的作业,“下课趴倒一片”。最苦的时候,他撕过卷子,一度不想去学校了。

这种经历对于两次参加高考、身处高考大省河南的位东来说,记忆更深。“卷子都是几车几车运来,我们从来不问有多少套,都问有几个人高。”

但是,没人怀疑这份付出值不值得。虽然随着机会的丰富,有人说高考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已经不再重要,但杨坤不这么看。

“那是对城里孩子来说的,高考对于农村孩子真的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有高考才能让我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否则很可能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就放下了。”杨坤感叹道。

为促进教育公平,近年国家不断强调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高考录取率,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比例。2012年起,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相继实施了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统计显示,2013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四年增长10%以上。

位东和杨坤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6年,通过“圆梦计划”,杨坤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录取。位东则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了北京大学,尽管他的成绩已超过北大录取分数线。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位东激动地绕着玉米地奔跑,“想大喊”。“我奶说,她还没见过上北大的。”

实际上,直到上了大学,杨坤才体会到这场考试意味着什么。“来到了大城市、好学校,才知道变化有多大。”他说,“高考让我来到大学,好像穿越到了未来,见到很多大世面,做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活动中,他“很近很近”地见到了物理学家杨振宁,“那是书里才有的人”。

杨坤也影响着他的家乡。“我考上以后,我们村很多人也开始去县城读书了。我妈说,看到我能考大学,他们希望也能考。”

他的家乡至今没有硬化公路,也没有手机信号。“其实国家有这个项目,但没人会申请。有能力的话,我想做。”杨坤说。

他想做的事情还很多。他喜欢物理,偶像是交流电发现者尼古拉·特斯拉。“他做的东西我特崇拜。一百多年前,他就想提供免费能源。他为社会的进步做了很多事,我想以后跟他一样。(记者徐欧露刊于《瞭望》2017年第25期)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7

为期7天的中华传优秀统文化学习,作为一民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本次学习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全国暑期班主任培训为主题。培训过程中,诸位专家从孝道入手,抓住当前普遍而在的社会问题根源,围绕《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孝经》、《诗经》等国学经典剖析中国古代感恩、谦卑、敬畏的三种教育方法,从仁、义、礼、智、信角度对什么是教育、如何去教育等方面作了详细诠释,并结合身边的典型例子,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活学活用,令在场所有教师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教师感动的泪如雨下。下面是自己四天培训学习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对团的认识的心得体会篇8

我的指导老师朱老师是教语文的,对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都会帮我指出来指导我改正,面对我上课也教给我很多技巧,我也会经常去听她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她成为我的指导老师是我们之间的一种缘分,我相信在她的指导帮助下我会成长的很快。

当然,我的学生们的特点就是活跃热情。上课大家积极回家问题,背诵课文,鉴于他们的表现,我买了好多糖分给他们,学生高兴,我也高兴。语文课堂本来就是很有趣的,毕竟会讲到好多的课外知识,然后我也会经常借用多媒体给大家找一些有趣有关语文素材的视频,同时大家可以在这个繁忙的学习中借这个机会来放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团的历史心得体会6篇

团的历史心得体会推荐6篇

团的历史心得体会通用5篇

团的历史心得体会精选7篇

团的基本知识心得体会6篇

团的基础知识心得7篇

认识向轩的心得体会8篇

关于团的活动方案通用6篇

关于团的活动方案5篇

关于团的活动方案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395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