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工作总结

傩文化调查报告6篇

调查报告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形式展现调查结果,调查报告通常包含问题陈述、方法论、数据收集、分析、结论等部分,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傩文化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傩文化调查报告6篇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1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20**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00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整合资源,拓宽阵地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五)突出特色,推动发展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2

一调查概况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黄石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90后”大学生为主要群体,同时也调查了部分社会上的“70后”和“80后”。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法和访谈法为辅来进行综合分析。

(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在两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50份,当场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8.8%,在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总共有246份,有效率为98.4%。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都经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被试简介

本次调查的两所高校分别为师范院校和理工院校,其中师范院校的招生主要偏重文科,理工院校的招生主要偏重理科,两所学校的“90后”大学生具有典型性,能很好地代表全国普通高校在校“90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其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1道德水平总体不高

为了了解“90后”大学生的道德总体情况,我们特地对部分“70后”“80后”进行了访谈,在问题“你觉得‘90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怎样?”的回答中:38.7%的人认为“90后”大学生道德品质“一般,与以前相比没什么变化”;11.4%的认为“90后”大学生道德品质“很好,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15.9%的人“不予以评价”;然而还有35.0%的人认为“90后”大学生认为“糟糕,有待提高”,这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从上面对“90后”大学生道德评价不难看出,认同“90后”大学生道德水平还比较好的大约占一半左右,认为道德水平不高以及不愿意进行评价的大约也是占总人数的一半,因此“90后”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总体上是不容乐观的。

2道德认知不够深入

道德认知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部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调查结果显示:在看见有人在公共场合喧哗时,69.1%的“90后”大学生认为这个行为没坏的影响;2.8%的“90后”大学生认为很张杨个性;另外还有3.7%的“90后”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24.4%的“90后”大学生认为这种行为不道德。调查数据充分的说明了“9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接近70%的“90后”大学生针对公共场合喧闹的事件没有意识到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9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道德情感缺乏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调查显示:对于社会上各种与道德有关的事件,有48.0%的“90后”大学生选择“只是好奇,并无太多思考”;12.6%的“90后”大学生选择“不太关心,置身事外”;0.8%的“90后”大学生选择“反感,不愿听闻”;只有38.6%的“90后”大学生选择“积极关注,热心了解”。

笔者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类情感,它是品德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依据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来衡量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凡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会使人的内心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性道德情感,否则就会引起消极否定性道德情感。由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90后”大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消极道德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90后”大学生道德情感缺失严重。

4道德行为践行不够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目的,因此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主要看其外在的道德行为表现。调查结果显示:46.3%的“90后”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别人不遵守秩序时自己选择遵守;9.3%“90后”大学生认为应该随大流;44.3%的“90后”大学生觉得应该看情况而定;无人选择不遵守。由数据不难看出,超过一半的“90后”大学生不按基本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随大流,有的看情况再做决定,他们道德行为的实践不够坚定,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90后”大学生令人堪忧的道德现状的原因

1社会环境不良影响

访谈数据显示:有53.7%的“70后”“80后”认为社会环境对其道德形成影响最大,并认为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其出现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人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不良影响是导致“90后”大学生道德品行低下的重要原因。

2学校忽视德育且德育实效不大

调查显示:37.0%的“90后”大学生选择学校几乎不开设德育课程;56.1%的“90后”大学生选择学校偶尔开展德育课程。另外,37.4%的“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德育课程对其影响不大;32.1%“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德育课程基本上没有价值。所以学校忽视德育且德育实效不大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3家长德育意识缺乏

调查显示:当自己给路边乞讨者钱时,30.9%的“90后”大学生选择其父母会表扬鼓励;19.5%的“90后”大学生选择其父母制止,不想给;另外分别还有21.5%和28.0%的“90后”大学生选择其父母会批评,并告知这是假象以及不给任何表示。由数据可以看出接近70%的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意识,他们对待孩子这种行为的态度说明其在面对此问题时只是按照自己的眼光去品评问题,没考虑到他的这种做法对孩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 4自我德育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43.5%的“90后”大学生在做出有违道德准则的事后几乎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15.9%的“90后”大学生偶尔反思;13.8%的“90后”大学生经反思;还有26.8%的“90后”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从数据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自我反思的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忽视了自己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道德品质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认知不够深入;二是道德情感严重缺乏;三是道德行为践行不够。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社会环境不良影响;二是学校忽视德育课程且德育实效不大;三是家长德育意识缺乏;四是自我德育意识薄弱。

加强“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将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道德教育应该从学生小时候抓起。

(二)建议

第一,社会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强化道德舆论监督。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的舆论宣传作用,对社会上不道德的人和事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从而形成强大的群众舆论压力。(2)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社会上每年应该坚持举行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这个活动无论对于活动的本身还是对于选出来的道德模范而言,都对社会道德风气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以上两点可以有效营造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90后”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社会里会被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最终构建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制定德育方针政策并落实,做到有效德育从而促进“90后”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发展。(1)德育纳入学校教育哲学体系中。这样有利于把道德教育的宗旨贯穿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2)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可以结合校内外的环境以及“90后”大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品行来开发符合自己学校、自己学校学生道德品行特点的德育课程,这样能够有针对性补救学生在道德方面的缺陷,协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发展。(3)加强教师德育方法。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进行德育模式开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4)营造德育性校园环境。要促进“90后”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就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充满道德性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第三,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意识,以身作则进行积极道德价值引导以促进“90后”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发展。(1)加强父母德育意识。只有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父母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工作。(2)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遵守道德规范,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事,以此来为孩子树立一个道德榜样。(3)营造德性家庭环境。父母在家中应该尊老爱幼,发扬传统道德精神,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唯有这样“90”后大学生的道德提升才会有最基本的保障。

第四,“90后”大学生应该做到三点:(1)发挥主观能动作用。“90后”大学生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面对身边或者社会中某些不良诱惑时一定要抵制住那股想要超越道德底线的冲动并使这种抵制成为一种习惯。(2)树立自我德育意识。“90后”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道德教育意识,加强对自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的标准进行思考,要敢于正视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敢于正视自己道德现状,敢于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教育。(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0后”大学生在学习了道德理论知识、增强了其道德意识后应该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道德理论知识通过内化形成自己意识的一部分,然后在意识的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从自己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来,使自己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由内到外、由里及表。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3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1、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2、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3、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4、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5)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6)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8)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4

一、调查的原因和目的:

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为了加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二、调查的地点:

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

三、调查的方式:

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交流

四、调查的内容:

宁波竹编艺术

五、调查的结果:

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织成一个个竹制品。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了丰富的宁波文化。宁波的竹编历史久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六、调查的心得体会:

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进行实地拍摄的。这一趟收获不少。其实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们家乡的工艺竹编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对此我甚至不曾了解。这次的拍摄也让我明白了,虽然身为宁波人,但其实我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多地去关注家乡的传统,家乡的文化。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与叶良康师傅进行了交流。

(叶良康是宁波市目前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传承人,其工艺竹编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岁开始学做竹编,到现在47年了。”老人对竹编的坚持、执着和热爱感染了许多人。)因为同姓的缘故,我偶然间得知了我的祖辈与叶老师傅还是同村人,这多么奇妙的缘分呐!我不禁为我姓“叶”而感到骄傲、自豪。叶老师傅一脸笑意地告诉我们:他做了47年的老手艺终于有了接班人。塘溪镇上城小学校长童士峰知道竹编工艺面临传承的困境后,以东山村的名义申报鄞州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将基地设在上城小学。同时,该校出资5万多元建立了工艺竹编陈列室和制作室,并成立了以美术专职教师朱双阳为组长的竹编传承小组。从2009年9月开始,叶师傅每个星期都会花半天时间走进上城小学,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编。从叶师傅的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仅仅是竹编,宁波还有多少传统手工艺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那么更何况是中国呢?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5

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伴随着祖国发展的日益繁荣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举国上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我的家乡在山东东营,这片共和国年轻的土地在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上的热烈追求。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回姥姥家和奶奶家,听她们讲起自己的业余生活,走进她们平时的文化活动社区,就强烈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接下来,我把这次的调查活动汇总如下:

1.调查对象:姥姥、奶奶、小区文化活动负责人

2.调查内容: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认识、理解、活动形式和满意程度

作为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活跃分子,姥姥无比专业的告诉我我市从2013年开始,就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从最初的每年2000场深化为2015年的10000场,200万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不间断的文艺演出,已成为演出中坚力量的社会文艺团体。姥姥参与过无数次这样的文艺汇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社区文化活动负责人告诉我,在东营2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人生活在村、社区这些最基层的地方,以前他们只能从电视上或者偶尔几次即兴、集中的送文化下乡中看到那些精彩的演出。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13年东营市创建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这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2013年9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东营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按照一村(社区)一年一场戏的公益服务目标,在全市1900多个村庄、社区巡回演出,做到演出全覆盖、无盲区,受到城乡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据负责人介绍说,百团千场乐万家活动以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主题,自每年10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以社会文艺团体和庄户剧团为演出主体,组织群众演,演给群众看,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

姥姥参加百团千场乐万家活动光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市里、区里再加上街道上的演出,加起来得有60多场。每次演出都是深入到基层,即便很辛苦也很值得。近几年来,她们的艺术团发展迅速,人员不断壮大,设备也越来越好,编排节目也越来越专业,,这两年她们的舞蹈队陆续拿到不少的奖项。也不断地受约接受很多基层单位去演出的任务。社会文艺团体是演出的中坚力量。据了解,目前全市在文化部门备案登记的社会文艺团体和庄户剧团达到了300多家,每年通过选拔成为百团千场乐万家演出主体的都有近100家,成为重要的演出力量。

姥姥说,我特别能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以前她们只是参加一些公益演出,有时候还需要自己贴补一些资金。但近几年各县区也相应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巡演活动,巡演活动中要求演出单位在政府补贴外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由此看来,东营的基层文化事业近几年发展迅速,除了专业人才,演出还催生了一批业余文艺爱好者,他们在村里风风火火的张罗起来,成为文化带头人。譬如我可爱的奶奶和我姥姥。

百团千场乐万家活动的举办,让家乡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不间断的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群众自然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据网上显示的一组调查数据,2012年山东省考核办对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进行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在访问的八项内容中,东营市群众文化生活分数名列第一;2014年东营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电话访问得分86.06分,高于全省平均分6.38分。希望家乡的业余文化生活越办越好,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好!

:

傩文化调查报告篇6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腊肉有相似之处。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说法。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贴好了春联和福字,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过零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去邪恶、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意在有余头,都有福。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好就可以了。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想想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想笑。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甘南文化调查报告7篇

家乡生活文化调查报告5篇

香文化调查报告通用5篇

香文化调查报告7篇

孝文化调查报告精选7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7篇

甘南文化调查报告推荐7篇

川州文化调查报告优秀8篇

文化建设调查报告8篇

?家文化调研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543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