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工作总结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可以包括图表、表格和图像,以更好地传达信息,调研报告通常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1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我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我辖区五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辖区总人口8000人(含外来人口),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区划为5个社区。

几年来的积极工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做好社区建设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工作机制。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还没有健全激励竞争的工作机制,而这也正是导致这些社区工作落实不好、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第二,责权不统一,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随着城市居民逐步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以及大量农村人口和域外人口涌入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予社区相应的权力。但在社区环境、卫生、文化、治安等各项管理与服务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责任和权力不统一、有责无权、约束力不强的问题,极大增加了落实工作的难度。

第三,经济实力弱,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从社区自身看,全区社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没有自办企业,多数社区根本没有经济来源,有经济来源的社区,大多是以出租房屋为主,收入也很微薄。从政府投入看,因为当前整个财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够,这就导致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难度大。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利用不充分。一方面,社区绿地、广场、活动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省里的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还不够完备、不够配套,标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社区有了图书室却没有图书,有了活动场所却没有活动设备等。另一方面,对现有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有的社区花了很大力气,健全完善了基础设施,可却成了摆设,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并要在工作方法、内容、机制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来不断提高社区各项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社区成为党务政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建立社区自治的决策和执行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天不放松的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年年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有创新、有提高,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高效运转、奖罚分明、激励约束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并改变那种“物质文明物质奖、精神文明精神奖”的做法,努力从创新的机制上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二要赋予社区应有的权力,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工作无从开展。社区应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社区自治权主要有民主选举权、社区事务决策权、日常事务民主管理权、社区事务民主监督权,具有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对辖区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的意见职能等。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要把适宜街道管理的事务,逐步移交给街道,街道再视情况转移一些给社区,要把本应属于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在职能转移过程中,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要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社区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居民群众多种类、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把发展社区服务同发展社区经济结合起来,把社区服务同安置下岗职工、开发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结合起来,积极创办各种经济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环境、文化、治安等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维修、托幼、养老、医疗、咨询、物业、保洁、文化等服务项目,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和公益事业,充分利用便民利民等服务网点,实现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便民、就业、创收相结合,走产业化、实体化的社区服务发展的路子。政府应结合实际,在办理证照、税收、场地、费用、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街道、相关部门,应通过政府投入、社区自我创收、广纳社区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与捐助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并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性和实用性。目前,社区基础设施水平虽已有较大提高,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在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绿地等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用和达到一定标准,尽快为社区建设做好基础工作。但工作中,要结合社区各自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地方可多投入,条件差的地方不要超负荷投入。同时,要注重把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五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以创新促发展。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建设不可搞空架子,切忌搞“挂牌”社区,不是挂个牌子、建个办公室就叫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基础设施和现有资源,开展各类创建活动,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活的灵魂。要深入开展《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争做文明市民”、“五好文明家庭”等争先创优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科教、文体、法律、环保、卫生“五进社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群众道德情操,营造社区文化氛围,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各部门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各经济组织等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要注重发挥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各类文化团队、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社区党员的积极作用,形成携手共建的伟大合力。

同时,开展创建活动,要注重实效性,注重把握活动的创新。在形式上创新,选择尽可能多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多样化形式;在内容上创新,创建活动的内容面要广、要有深度,切实反映时代精神和实际需要;在方法上创新,选择最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六要抓好文明示范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对西营社区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这是我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今后,要继续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典型,在总结文明示范社区取得的经验基础上,适当借鉴先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服务”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定期、分批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并充分发挥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全区所有社区都达到市文明示范社区标准。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2

为切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乡镇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操作者,直接面对群众和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紧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从整体出发,一分为二的看带问题,从整体出发,不能单方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而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

一、工作现状

镇交通便利,紧靠国道347线,距县城60公里,距省会市240公里,平均海拔1750米,属于干旱河谷地带,是通往风景名胜区的“咽喉”要道,是最佳过境休闲景区。镇气候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美称,境内拥有无污染立体气候资源,拥有古朴农耕文化。2016年省人民政府授予镇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各村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迫切,深入开展我镇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浓烈的文化气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措施。计划分别在17、18、19这三年将麻都社区、五里村和地渔村打造成具有镇特色的县级文明村镇。我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紧扣“四好村镇”这一主题,建成富有我镇特色的文明村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广泛利用宣传标语,倡导村民勤奋苦干,创收致富,日益提自己的生活水平,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利用村文化中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文明警示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加强对镇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法管理,依法搞好镇区综合治理,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市场秩序,规范村民文明行为。

(二)大力弘扬和提倡“最美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

通过“看得见”的感召力,倡导引领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大力培育好家风、家训,引领时代新风尚。将开展活动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三)积极营造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认真落实好《公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等公民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镇形成了浓烈地爱国守法、团结互助、勤劳上进的风气。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保证村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镇高度重视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四村一社区都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书屋、日间照料中心,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应有的途径和便利。

(五)加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以清除垃圾和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卫生清扫和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在各村设立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和倡导村民不乱丢乱扔相结合,保证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村镇。

(六)切实抓好各级学习型组织阵地建设。

通过在各村、各行业中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全镇农村现有的文化中心为阵地,搞好一室多用,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与上级单位对接,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其中,喜颜欢笑,丰富日常的生活。

(八)完善古村落、民居等保护措施

积极的倡导群众保护传统的村落和民居,通过设立保护警示牌和发布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大家协力保护珍贵遗产。目前镇藏寨已纳入重点保护范围,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打造,目前藏寨综合体建设已进场施工阶段。

(九)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认识偏差。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是不足。二是队伍不完善,主体缺乏。村里没有专职的文化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四、加强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领导要加强重视。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只把它放在口头上、文件上,讲一些空话、套话,流于形式,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实际,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文化专项小分队,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创新工作方式。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且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大力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3

近期,瓜州县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对谈、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全面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8.5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85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大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15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9.33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2.2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大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1.05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xx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大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172.9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5.9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大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大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贫困面大,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大县,大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反差较大,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委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二是以 清洁家园 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态田园 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4

为进一步深化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中心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根据市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创新方式载体、改进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努力使创建工作扩大亮点、突破难点、彰显特点,促进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着力完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政务服务体系,为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力争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中心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致力于简政放权、提速增效,为行政审批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并详细安排,组织好相关学习、讨论活动。通过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召开理论研讨会、上党课等形式,不断增强大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做到认识上一致、政治上同心、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同步,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精神和市文明办深入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通过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动员和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办事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践行者。

(二)创新思路,丰富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持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继续深入推进中心文明建设活动,定期举办标准化服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文明就餐、合理消费;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倡导文明风尚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增强办事群众文明意识。

2.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便民代办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活动,按时上报“身边好人榜”。

3.大力开展“加强诚信建设、提升窗口形象”活动。以加强窗口建设,提高诚信服务水平为目标,以窗口互评、群众评议的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评选优秀窗口和先进个人。

4.深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切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行政服务大厅窗口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规范办事程序,进一步提高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完善中心公共场所文明创建宣传标牌以及文体设施,打造温馨服务环境。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创建活动组织领导。由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争创活动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综合处要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明确专人建立相关工作台账,确保创建活动规范管理、富有成效。

(二)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实效。要从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工作实际出发,着眼我市和行政服务的中心任务,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打造政务服务品牌结合起来、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找准文明创建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依托行政服务本职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经验总结和资料收集。综合处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特别要注意平时的资料积累,包括工作研究,会议记录,新闻图片,创建活动开展的成效、经验等;要加强对市文明办的工作请示、汇报与联系,及时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和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格局。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谈谈我镇的一些做法及建议。

丁堰镇地处如皋市东大门,总面积70.4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5.36万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市文明镇为契机,负重拼搏,奋力争先,四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南通市文明镇、法治南通合格镇、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等荣誉称号,被如皋市表彰为招商引资、小集镇建设、项目投入、全面小康建设红旗单位,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工作等先进集体。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亿元,人均gdp达43200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2010.98万元,全镇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形成了“乡风文明镇容美,和谐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建成省级文明乡镇(村)2个,南通市文明乡镇(村)2个,如皋市文明村(单位)25家。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德育人抓教育,干群道德素质有了新提高。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一抓干部道德建设,树立做好官做好人。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法纪教育和文明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文明标兵意识。今年党风廉政日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题教育。

二抓党员队伍建设,永保党员的先进性。以镇党校、村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加强形势任务、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镇党委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开展“学党史、作表率、比贡献”竞赛活动。

三是抓职工群众道德建设,人人争做文明人。近年来,结合创建文明镇、卫生镇、平安安全合格镇等工作,大力加强了农村道德规范建设,以“文明和谐我先行”为主题,提高居民素质,重点开展了“清洁庭院、清洁河塘、清洁村镇”文明生态创建活动;“文明走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 文明交通倡导活动;深化“双帮”、“志愿者行动”、“春蕾计划”爱心文化弘扬活动。

四抓中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习惯细节的养成。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教育,培育学生文明习惯行为行成,教学生学会做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抓学校教师、学生进社区制度,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镇为了发挥教育功能的整体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大教育模式,为我镇社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施展才华的舞台,我镇各学校与社区建立了教师、学生进社区制度,例如每学期初,学校负责召集村、社区代表,召开会议一次,讨论并商讨本学期共建计划;社区应支持学校开展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确保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放。全年教师进社区活动次数不少于20次,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不少于50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使学校与社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学校作为农村重要的服务机构,与社区联系密切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2、群众创建抓载体,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新转变。近年来,我镇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扎实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10年我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39.55亿元,增长3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7亿元,增长57%;实现利税总额5.79亿元,增长6.6%;实现利润4.61亿元,增长8%。全年完成注册外资3078.4万美元,占年计划139.93%;到帐外资1205万美元;全年完成规模工业项目投入14.6亿元,占年计划112.3%;全年开工城建规模项目12个,开发房地产20.5万平方米,占年计划102.5%;全镇开工项目农业29个,其中,规模项目8个,一般项目21个;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018元,增长12%;人均地区总值36200元。实力丁堰不断增强。

3、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净化家园。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

一是突出设施建设。在镇区公共场所内设置垃圾桶(箱),镇区公共场所有禁烟及禁止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草树木的标志。对镇区环境卫生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建设,我们按镇区整体规划实施了镇区公共厕所水冲式改造,镇区共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1座,设置封闭式垃圾房、垃圾桶300多个,设置环保型果壳箱100多只,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镇区垃圾达到了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全面落实临街单位“门外三包,门内达标”的镇容环卫责任制,镇区主次干道无“八乱”现象。农贸市场车辆乱停放、店外店、摊外摊等秩序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突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今年上半年全镇先后组织了1500多人的队伍,花了十天时间对全镇所有的河道、居住线、农村公路、人口聚居地突击整治,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园前屋后环境,清理水面恶性植物。去冬今春共整治三级河1条,1.86公里;村级河28条;41.5公里,累计动土90多万方,在清除恶性水生植物、清除生活垃圾、清除建筑垃圾、清除卫生死角、清除整修路面坑塘等工作上,做到应清尽清,全面推进到位。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镇范围所有一、二、三、四级河道基本达到了“底清、面洁、坡绿、岸净”的要求,我镇镇区和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以瑞华文化休闲广场、机场油库的候鸟家园为代表,我镇形成了一批景观绿地和生态小区。

三是建立长效管理。具体做到了“四个落实”、“一个建立”。全镇6个村7个社区落实垃圾袋装化收集、环境保洁员60名;投入资金60万元落实垃圾清运车辆60辆,新购大型自动装卸清运车2台套,新购垃圾箱、垃圾桶600个,新建垃圾池120处。

4、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镇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对我镇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科学知识、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知荣辱、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形成现代文明理念。我镇在各村(社区)设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会理事会,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我镇10个村(社区)建有高标准的公墓,火化率已达到100%,全镇无乱建坟墓、乱建宗庙、骨灰装棺土葬等现象。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使全镇人民得实惠。

5、完善设施抓阵地,群众文体生活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及文体活动惠及百姓。两年来镇大力抓好阵地功能完善提升。镇财政拿出40多万元对镇文体活动中心进行整理装修,镇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新建12000多平方米的华盛健身休闲广场并投入使用。13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健身室、篮球场,其中三个村(社区)建成了高标准的农民健身广场,镇、村文化阵地开展活动正常化,以面向基层、贴近实际正常开展文体活动,两年来镇文体中心在传统节日,本着节俭,贴近需求,开展40多场有影响的文体活动比赛,丰富全镇人民文体生活。所辖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全镇有群众性特色文体团队5个,在“三送工程”中,全镇放影150场、送文艺节目进村进社区14场,全镇3万多人次参与了观看。近年来每年的元宵艺术节,都在镇区沿街街道进行荡湖船、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表演;在文化广场举行活力丁堰大型文艺晚会,灯展、猜迷、焰火等穿插其中,让全镇人民过一个欢乐、和谐、健康、文明、喜庆的新春佳节,激励了士气、鼓舞了人心。

镇建有局部四层的广播电视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全镇有线电视11640户,入户率达到93%,数字电视转户率达到90%,固定电话装机数(含小灵通)17750部,户均1.12部,百户电脑拥有量达到38.6台。

6、村民自治抓规范,群众民主管理上了新水平。建立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在全镇13个村(社区)依托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村民议事室、会议室,建立健全了以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村(社区)“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村级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农村“一池三改”、居民新村建设规划等改善村容村貌的重点工作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在讨论决定中,充分听取和广泛吸纳村民的意见及建议,使村(社区)两委的决策充分体现民意,更加切合村情。

7、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作用。镇机关、各村(社区)、镇骨干企业、学校医院均建有公益广告或宣传栏(橱窗)等宣教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有计划。全镇各村(社区)做到推进村全覆盖,村规民约履约率95%以上。建立了镇村社会矛盾调处组织,全镇有专兼职社会矛盾调解人员65人,1~6月份,全镇排查矛盾纠纷12次,共梳理调处矛盾纠纷131件。接受来访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8、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村(居)、治校、治企工作取得新实效。在依法治村工作上,我镇把皋南村作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试点村,典型引路,在全镇全面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活动,全镇村民“四民主两公开”及民主意识普遍得到了加强。各村(居)均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将村级财务、费用上缴、一事一议资金收取和使用、计划生育指标等人们关注的重大事项定期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在鞠庄村示范推广了村务公开触摸屏,让群众更方便快捷了解村务公开内容,实施民主管理。在依法治校工作上,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到校讲课,定期开展法制道德教育,预防、减少和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在依法治厂工作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干部职工的四意识的教育,即市场经济法律意识、产品质量法律意识、劳动安全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工会、职代会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劳动用工普遍签订了劳动合同,无歧视性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9、爱心文化抓弘扬,关爱特殊群体有了新举措。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开放,珠心算、乒乓球、舞蹈、绘画、电脑等培训正常开展,培训有计划、有记载、有效果,全年少年宫接受未成年人活动5000人次。如皋市文明委、南通市文明委的领导多次突击检查,均非常满意。

10、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让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的监管力度,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规范,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未成年人教育指导站,形成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定期向未成年人开放。

1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近年来,全镇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镇建有花园式的敬老院,入住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我镇在全市乡镇中率先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现皋南社区和凤山社区1556名失地农民均已进入失地农民保障体系,按月领取保障金。(按政策规定,16周岁以下领50元每月;男性16~50周岁、女性16~45周岁领取150元;男性50~60周岁、女性45~55周岁领取110元;男性60周岁以上、女性55周岁以上领取210元。)既充足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又为我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到目前,全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75%、失地保险覆盖率70%、工伤保险覆盖率85%。

12、结对帮扶为“十二五”迈进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09年全镇10个村(社区)665户贫困户全面与市级机关、镇域企事业单位共47家446人结对。其中:市四套班子领导1人帮扶3户,市级机关(含在城下属单位)34人帮扶34户,在镇的市级机关下属单位82人帮扶82户,镇公务员48人帮扶95户,镇下属事业单位145人帮扶219户,村(社区)干部77人帮扶173户,镇域规模企业59人帮扶59户。实施了一帮一或一帮二,做到帮户工作的全覆盖,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们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单位一些干部中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在一些村(社区)阵地建设加了,但在落实人员管理,开展活动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强、活动阵地变成了聋子的耳朵。镇级缺少综合性文体活动场馆,无法举办一些有影响、有意义的大型活动;镇电影院、文化馆、宣传栏等设施老化,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工作人员缺乏。目前乡镇抓精神文明建设专业人才少,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工作人员一方面存在着数量不足的问题,如镇党校没有人员编制,兼职人员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存在着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普遍偏大,思想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4、工作方法简单。创建的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多还停留在搞活动、刷标语、提口号、出宣传车等一般的、沿袭多年的老办法上。还不能很好地把当今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5、参与意识不高。调查发现,较多群众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农村经济强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发达的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举步维艰。事实证明,许多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很迫切,但苦于没有经济条件。因此,要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及集体经济。有了经济基础,再有正确的引导,广泛的宣传,科学的方法,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展。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

2、农民教育强引导,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农民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是抓好形势政策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形势政策教育,宣传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是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当前农村一部分农民群众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扎实开展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三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将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企业老板、种养大户、经济人。

3、文体阵地强建设,满足农民生活新需要。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一是要重点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好改造好镇文化站、健身房,下工夫建设农民大剧院、培训中心(成教学校)。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在农闲季节特别是国庆、元旦、中秋、春节期间,组织灯会、歌咏、球类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农民参与进来,自娱自乐。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电影、戏剧送到乡村,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三是培养一批群众文艺队伍。在抓好乡镇文化专职干部的配齐配强工作、加强思想和业务的培训提高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要着力抓好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民间社会文化团体、民间艺术人才队伍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4、村容镇貌强整治,建设环境优美新家园。建设环境优美新家园,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要求。在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一是按照村庄规划,加大基础性投入。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交通硬质道路建设,解决农民集中小区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新建小区要按照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进行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农村“脏、乱、差”长效管理措施。按照“以块为主、条包块管”的原则,对城乡结合部、后街里巷、镇与镇村与村交界处等重点区域的卫生死角展开集中整治行动。三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培育农民卫生习惯。

5、创建载体强创新,注入“乡风文明”新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一是强化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惠民资格。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党政机关、单位、(村)社区主要有违法违纪不文明行为,取消文明评比资格,农民有违法等不文明行为取消惠政策的补助。二要实行城乡共建。有计划地组织县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支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工农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和结对帮扶,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文化帮扶等活动,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竞争上岗、交流等方法,引进一批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尤其是宣传文化队伍中,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四要加大精神文明创建投入,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投入,尽快制定和出台多渠道的投入与产出办法,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群众推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6

为全面调查了解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从8月下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城市建设战略课题调研。这次调研共涉及全县24个县级部门和11个乡镇。调研组深入基层,分别召开了文明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县乡负责人座谈会,并通过实地调研、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我县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当前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识,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方针原则,有效的工作措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 城乡居民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贴乱画、乱闯红灯、候车不排队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无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教材和先进楷模,激发了我县人民建设文明汶川的热情和动力。

(二) 人文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行业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全县大多数行业和窗口广泛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且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文明品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政务环境更加透明。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通过实行放权提速,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

(三) 城乡共建初见成效。多年来,我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一心两廊四区,使农村文明建设与城市文明同步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坚持不懈对农民开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质教育,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四) 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建委、城管、工商、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多年来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了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二、 当前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虽然我县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个别部门单位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创建意识不强,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三是有的单位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影响了活动效果。四是城乡差别明显。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没有彻底改变,文化设施匮乏,利用率低,封建迷信、宗族势力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二) 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没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只是意识形态部门的责任,缺乏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手段,缺乏进入经济活动的新路子,服务功能发挥不够。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相对单一,与人们的思想动向、精神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三是一些不健康甚至颓废腐朽的思想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网民数量庞大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上网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民生,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规划发展原则。注重规划文明,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文明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文明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文明视觉污染。

3. 协调发展原则。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既要着力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同时又要特别注意关心弱势群体,让城市各个阶层的人各个层次的需求都享受到文明的关心。

四、 关于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目前发展现状,今后应以增强我县经济实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规范社区建设管理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跨越,为构建和谐魅力新汶川再添新功。

(一) 提高思想认识,在更新思想观念上下功夫。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把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放在首位,着眼于创新发展,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

(二) 加强教育引导,在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城乡居民注重自我提高、追求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能够激发城乡居民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机制。

(三) 加强文化建设,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逐年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

(四) 建立长效机制,在文明创建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高效有序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用法规制度规范创建,用科学管理强化创建。

(五) 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建设是推进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一项具体实在的民心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落脚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上来。要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的创建宗旨,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臵,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起,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优化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成效,得到真正的实惠,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兖州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市政协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对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我市现已涌现出全国文明镇村2个,全国、省级和济宁市级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分别为1个、18个和32个。

(二)农村文明新风倡树活动不断推进。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创佳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新风的良好作用。

(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日益完善。实施了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文化推广项目。全市10个镇(街)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00余个,藏书120多万册;镇村均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

(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着力整治镇驻地和干道沿线环境,强化日常管理,全面绿化亮化;实施了绿亮清工程,积极推行乡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生态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民群众缺乏科学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识,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价值取向偏失。有的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费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送礼风盛行。此外,农村中信教奉经的人数逐步增加,宗亲家族势力有所蔓延。二是陈规陋习抬头。重男轻女、测字卜卦、赌博酗酒等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分别有30.5%、32.3%的村民认为社会风气较突出的问题是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

(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效应。目前适应村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常性文体活动还不够丰富。据调查,当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多以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为主,文化活动室开放率不足30%,且图书和音像资料匮乏;部分村的文体广场设施少而陈旧,使用率低。对于开展的文化活动,55%以上的村民认为可参加的活动少、内容不感兴趣和场地设施不足。但另一方面,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调查对象中,需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识教育的达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撑和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

(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创建新课题急需尽快破题,扎实推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目前启动实施的15个项目,涉及66个村10787户农户,面临着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的新变化,乡村文明也随之向社区文明的范畴转型。尽管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明显改善,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邻里关系、家庭观念、文明卫生行为养成和文体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尽管通过大力度、全覆盖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但防止反弹、长期保持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从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和培树,用村风民风促进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转变。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兖州形象,需要整体推进。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实力、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硬条件和软环境越不具备,争创文明村、营造文明新风的氛围越不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创建重视程度、组织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

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落实政策、推进工作中有棚架和脱节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过于行政化,农民群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推进乡风文明的根本任务,营造讲道德、树文明、重学习的新风尚。一要用好巡回宣讲教育这个阵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组建宣讲团巡回到村授课、录制音频资料广播宣讲、编印宣讲提纲向村户发放等形式,结合当前农村实际,着重开展好两大主题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的农村形势政策教育;以看变化、比差距、谋发展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教育。通过宣讲,切实把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利益讲明白,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形势鼓舞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要用好农村学校这个阵地,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文明教育。农村青少年学生既是讲道德、树新风的生力军,更是向家家户户宣讲倡导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德育教育课程,编印通俗易懂的教材,针对当前农民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用好农民夜校这个阵地,抓好农民培训教育。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村教育网络,把握农民需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各类科学常识、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农村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农民的自觉追求。

(二)要发挥好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气。一是在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活动场所利用效能上,要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由于这类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威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且有较强的走出家门、融入集体的内在需求,因而让他们参与到文体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中来,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同时,有了日常维护和专人管理,村级各类文体活动资源就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就会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主动地摒弃日常陋习,参与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二是在提高文明新风普及率上,要发挥好农村妇女的作用。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在目前新的农村社会形势下,农村妇女群体留守在家,承担着农业劳动和养老育幼的家庭主要任务。要了解、把握她们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院落)评选、文明知识宣讲、文化产品进家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农村妇女的乡风民俗新理念、敬老养老新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带动家庭人员互学、互比、互看,从而更全面地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在提高农村文体活动参与率上,要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队的作用。要坚持文化资源下移,打破体制束缚,尝试机制创新,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如市豫剧团经费与下乡服务挂钩,鼓励组建演出小分队开展村村展演活动。要坚持文化服务下移,把三下乡等服务活动由点到面、由节日到日常、由集市到村庄,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要注重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挖掘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养一批有乡土特色的农民文体宣传队伍和文化能人,农民演给农民看,用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愉悦农民的精神,丰富农民的生活。

(三)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一是利用典型引路的形式,营造新型农村社区文明新风尚。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习俗、新风尚,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村庄转变为社区的村级组织,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开阔视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到金村、吴村等农村先进社区学习管理经验,体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风气、新时尚;另一方面,做好城乡社区结对工作,积极联系并邀请城市社区居委会典型代表,到农村社区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和文明条例,宣讲社区文明规范和文明习俗,让农村社区居民更为直观地认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将本村大学生村官、文明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大学生、学校教师等人员吸纳到乡风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各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政策、环保、文明习俗等宣传活动,拓展文明养成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利用比先进、评落后的形式,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培养村民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完善考评标准和内容,建立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环境整治互评互查机制,推进奖化罚劣动态化、经常化,可考虑设立农户卫生流动光荣牌、流动红旗等制度。

(四)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量化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每半年一次的科学发展观摩中予以体现。要在对镇村年度工作综合评价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量化比重,特别是将村风民风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大所占权重。二是完善农村文明风尚评议机制。鼓励农村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风尚评议活动。建议在各村公开征选村风评议员,组成评议小组、村风纠查队,建立村风评议会。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对村内的人和事进行一月一评和一事一评,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同时,将评议结果与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创评活动挂钩,推进评比工作的量化操作,促进村民行为的自觉规范。三是完善帮扶机制,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城乡共建的工作合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包村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对村级文明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服务。积极发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带动效应,更加广泛地开展城乡结对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结对工作重点化、项目化,大力帮助农村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文体设施、丰富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城乡文明的同步推进。

为全面调查了解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据市委的安排,市文明办从10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城市建设战略课题调研。这次调研共涉及4个区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以及22个市直单位。调研组深入基层和社区,分别召开了文明单位负责人座谈会、社区负责人座谈会、县乡负责人座谈会,并通过实地调研、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我市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建立地级市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思想上的共识,清晰的工作思路,正确的方针原则,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创建工作实践中,各级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智力支持、舆论引导和道德支撑作用。文化也是生产力、环境质量影响和决定城市综合实力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二是各级各部门把精神文明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以及基层各级组织,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千方百计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使创建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的规律。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龙头,统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反复进行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各方力量得到有机整合,较好地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促进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四是把握正确的创建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在建设,以人为本。按照源于标准,高于标准的要求,着眼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建工作思路和办法。五是形成了坚强有力、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通过坚持不懈的精神文明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自1998年提出做文明市民、为港城增辉、创文明城市这一主题,标志着全市文明城市建设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二批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我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

(一)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贴乱画、乱闯红灯、候车不排队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从80年代的全国劳模、环卫工人庄茂林,到90年代的精神文明标兵、舍己救人的王连全,以侯大山、阎允荣为代表的全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在海上勇救江苏落水船员的岚山童海集团1007、1008船组,到近几年涌现出的以全省见义勇为模范孙靖杰为代表的一批道德模范,以王立军、刘汉栋为代表的新时代的农民工,忍受病痛坚守岗位的优秀组工干部、省优秀共产党员孙培杰、以莒县10名农民志愿者、被列入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榜的好排长杨军为代表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无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教材和先进楷模,激发了港城人民建设文明日照的热情和动力。

二)文明创建日趋活跃。在城市,围绕优化细胞,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家庭、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十佳优秀母亲等评选活动,通过个人和家庭文明建设辐射带动社会整体文明。在社区,不断深化四进社区活动,加快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创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9个,省级文明社区9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个。在机关,广泛开展各级文明机关、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评选活动。我市共创建成1个全国文明单位,67个省级文明单位,22个省级文明机关,266个市级文明单位,81个市级文明机关。在行业,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交通子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文明示范学校、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出租车、文明导游员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优质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创活动已经成为窗口行业的品牌创建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评选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营造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舆论环境。目前我市有1条街、4家商店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示范店。

(三)人文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我市文化活动活跃,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全市舞台艺术大赛、情系热土·走进新农村大型文艺巡演等已经成为我市知名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了第十届电影金凤凰奖颁奖系列活动、世界帆船锦标赛系列文化活动、聚焦水上运动之都摄影比赛、倾国倾城城市推介晚会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二是行业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全市大多数行业和窗口广泛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并且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文明品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面对面、心贴心、日照供电公司的诚信彩虹和日照移动公司的移网情深三个服务品牌被评为省级服务名牌。市公路局的日照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服务品牌已经上升为全省公路系统文明服务品牌。三是政务环境更加透明。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重大社会公共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通过实行放权提速,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

(四)城乡共建初见成效。多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使农村文明建设与城市文明同步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坚持不懈对农民开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质教育,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信用户、五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评议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目前,全市90%的农户参与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1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18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8个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文化阵地不断健全。以文明一条街为重点的农村连片创建、城乡文明共建活动连续开展多年,目前,全市共建设文明一条街2981条,街头公园379个,文化大院2659个,农家书屋500家,村村建立起了公开栏、阅报栏和宣传栏,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率分别达到83%和4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共结成431个城乡文明共建对子,今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约2100余万元。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市文明委以清理三大堆、治理脏乱差,开展三化(绿化、美化、亮化)、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排水沟)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观。全市柏油路通村率达98.5%,村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到79.92%,路灯安装率达65%,乡村级以上道路95%得到绿化。创建品牌不断完善。各区县在多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挖掘推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如东港区街心公园建设、岚山区文明健康新家园工程、莒县文明直通车、五莲县文明生态村镇建设等,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五)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建委、城管、工商、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多年来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了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43.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4平方米,城区人均道路拥有面积21.7平方米,市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3.9标台。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资金9100多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荣获2007年首届世界清洁能源奖,成为中国唯一获奖的城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用人性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中的难题,人性化执法、鸡尾酒疗法的做法成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市公安局坚持重心下移,一线布警,五张网防控体系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全市刑事发案率、犯罪率、破案率和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指标一直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社会治安较好的市之一。

二、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虽然我市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差距:

1、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个别部门单位的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创建意识不强,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和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三是有的单位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影响了活动效果。四是城乡差别明显。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没有彻底改变,文化设施匮乏,利用率低,封建迷信、宗族势力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2、市民素质有待提高。我市是一个由数以万计的农民变市民的新兴城市,建市时间短,缺少历史积淀,大部分市民是从村民过渡到居民的,城市意识不高,文明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常态化市民教育机制不健全,市民的公共意识比较差,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得不到有效根治。抓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合力不足,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还没有完全纳入教育的范围。这些都说明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3、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目前我市仍处于沿海欠发达地区,根据今年省文明办对我市文明城市测评情况的反馈,我市共有8项指标未达标,其中与经济有关的指标占5项,分别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本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低于省内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e;1.0%;单位gdp能耗高于省年度控制目标;节能减排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等,反映出我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实力。

4、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由于长期忽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历史欠账严重,我市市区范围内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大大影响了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5、城管体系尚需完善。规范化综合执法体系未全面建立起来,城市管理、交通管理、食品卫生监管等分属不同的部门,个别部门的职能权限交叉,管辖界限划分不清晰,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了许多管理上空挡。与属地化管理相配套的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城乡、区域、条块等结合部位仍然处在管理的盲区。

6、社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市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晚,进程较慢,管理不规范。一是许多社区的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健全,每个社区居委会一般只有3-5人的工作队伍,疲于应付。二是社区医疗、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许多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存在少、旧、散现象,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三是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尚未理顺,如,东港区的社区自2005年起开始起步,目前全区有54个社区,其中纯城市社区26个。除部分由居委会改牌外,其余是由面向社会招考的人员组成,空降到社区,与物业管理是两层皮,还存在协调配合方面的问题。

7、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市区内盲道缺少,垃圾箱、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售报亭、座椅等公共设施数量较少,并且存在缺失、破旧现象。目前,我市还没有城市主题雕塑。城市软环境不完善,少数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中存在不规范行使行政权、执法权和管理权,行政审批多,办事难,互相推诿、吃拿卡要等现象。

8、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没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只是意识形态部门的责任,缺乏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手段,缺乏进入经济活动的新路子,服务功能发挥不够。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相对单一,与人们的思想动向、精神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三是一些不健康甚至颓废腐朽的思想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网民数量庞大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上网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和潜力

虽然我市建市时间短,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但综合分析我市自然、历史、人文等发展因素,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还具备很大优势和潜力。

1、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我市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城市环境质量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近岸海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是全国唯一拥有3s全面优势的海滨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系列称号彰显了我市的环境生态优势。在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生态环境指标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环境质量、绿化及废弃物处理等都达到了标准要求,有些指标还超出了规定标准。

2、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我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被评为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员,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建市以来,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我市城市规划、道路、公交、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便捷,素有两港通四海、一桥系亚欧之美誉。伴随着亿吨大港的崛起,临港工业快速兴起,已经形成了钢铁、粮油、制造、化工、木材、物流、旅游等产业,为城市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致力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尽快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在全省都排在前列。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2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是2002年的2.2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1%;人均gdp达到23180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067美元),突破3000美元,是2002年的2.6倍。

4、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最宝贵财富。以龙山文化、莒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以农民画、黑陶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刘勰、丁肇中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的生态文化,以中国水上运动之都城市品牌为主题的水运文化,以及茶文化、会展文化等,都是我市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和内在支撑。

5、新兴城市的巨大潜力。由于建市时间短,历史包袱少,可以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更加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避免老城市先建设、后治理的弊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激发了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开放创新意识日益强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市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与国外5个城市缔结友城关系,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越来越高,彰显了新兴滨海城市的巨大潜力。

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

总体思路: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文明城市、建和谐日照为主题,以现代化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城市文明建设进程,致力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建设好一批体现先进文化的文化设施,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城市文化;致力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和诚信建设,塑造高素质的公务员形象、市民形象、窗口形象和社区形象,营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致力于完善城市管理方式,突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致力于提升城市美誉度,锲而不舍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力争3—5年内创建成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进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把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民生,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规划发展原则。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重规划文明,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文明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文明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文明视觉污染。

3、协调发展原则。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既要着力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同时又要特别注意关心弱势群体,让城市各个阶层的人各个层次的需求都享受到文明的关心。

4、软硬结合原则。要建设富于时代气息、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同时,要建设一批能够凸显现日照滨海文化特点的硬件设施,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效能,让建筑与人对话,使城市软环境和硬环境和谐一体,相得益彰。

5、生态文明原则。把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立足生态建市,依托我市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循环经济,精心打造一个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宜居住、创业的城市环境。

6、重点突破原则。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集中力量突破城市重点、亮点、难点工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关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目前城市文明发展现状,今后应以增强日照经济实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规范社区建设管理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文明建设的新跨越。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更新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当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把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放在首位,着眼于创新发展,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首先要从破除官本位意识抓起,切实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下大力气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等落后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把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胸襟投入到干事创业中来。其次要始终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配角陪衬,物质文明抓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的错误观点,树立三个文明一起抓的观念,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树立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找准角度,选准载体,设计好切入点,把创建活动融入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第三,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沉溺于昨天的成就与辉煌,不能仅满足于已有的先进成果。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战略眼光,向先进城市和地区学习,汲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经验和好做法,坚持走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市民注重自我提高、追求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能够激发市民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机制。一是要紧密结合人们的思想动向、精神需求的变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凝聚精神力量。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和举办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用先进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另外,针对外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经济模式对人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搞好教育引导,用先进文化和理念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二是要精心设计、搭建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素质工程,坚持从细小的、具体的事情抓起,营造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实践文明行为的社会风尚。三是要挖掘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比学赶帮,在广大群众中兴起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热潮,形成崇尚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四是要坚持日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社会关切度高、市民群众满意、受益的主题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高文明素质,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三)加强文化建设,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城市文化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随着日照城市化脚步的逐渐加快,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到来,如何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已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是要完善文化设施。针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建议市、区两级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交市委或区委会研究,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逐年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建议加快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将综合文化中心打造成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书刊批销、会展、古玩画廊、歌舞厅、茶艺馆等文化商业设施于一体的设计一流、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市级群众文化活动基地。要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大院、每个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适应时代要求,抓住发展机遇,把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迅速发展壮大。要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及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植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要组织好精神产品的生产,努力创作一批思想内涵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要把群众喜爱的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全市舞台艺术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继续推向深入,借鉴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等文化品牌经验,打造体现日照海洋文化特色的大海情歌舞剧等文化活动品牌。三是要塑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要通过组织调查、群众讨论、专家论证、社会发动,把群众观点、想法和意见等集中起来,提炼日照城市精神,并大力宣传,使城市精神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融入每个市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四是要建设城市主题雕塑。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面孔,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人文气质。要把城市雕塑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并向全国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广泛征求市民、专家意见;要围绕港口生态城市水上运动之都、山海旅游胜地等城市主题,突出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可在万平口生态公园设立水娃戏豚大型雕塑;要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力争把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社会叫好、百姓叫座的精品,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

(四)建立长效机制,在文明创建长效管理上下功夫。城市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高效有序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用法规制度规范创建,用科学管理强化创建。一是健全齐抓共建、运转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视察指导,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引导推进,城乡联动,军警民共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文明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市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所需经费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给予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精神文明建设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文明创建奖惩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实绩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和工作绩效考核,对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因工作原因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年终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四是健全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并切实办理落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开展市民议事厅、市民文明巡访、听证会、热线监督、新闻监督、网上信息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畅通民意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健全属地化的文明创建机制。强化各区县、街道、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快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的属地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城市基层基础工作。六是健全以城带乡、城乡文明共建机制。整合城乡各个方面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的资源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城乡共建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五)理顺部门职能,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上下功夫。积极适应城市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规范等方面,科学划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责任、事权与财权,形成分工明确、各方有责、条块结合、协调一致的目标管理体系。一是统筹兼顾,建管并重。要确立建管并重的观念,通过有效的管理巩固城市建设成果。要深入研究小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将市容管理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之中,使城市管理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健全法规,创新机制。要逐步建立系统、规范、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城市管理法制体系,理顺部门与部门、条条与块块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管理责任,消除空白点,减少交叉点,消除管理责任上不落实的现象,形成管理的合力。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强化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及时纠正城市管理执法中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确保城管执法力度。三是堵疏结合,标本兼治。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告别不文明习惯。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章行为,使市民的行为习惯在约束中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

(六)强化服务功能,在优化城市软环境上下功夫。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化城市软环境已经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关于收费、管理、服务、查处的文件、制度和政策,使软环境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二是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开展擦亮小窗口搞好大服务、精细管理,细微服务、文明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继续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示范学校、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导游员、文明交通子行业、文明出租车、文明诚信企业、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文明创建活动等,打造更多的行业文明品牌,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在党政机关开展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各行业、部门加强行风建设,每年进行统筹安排,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市纠风办等部门加强行风监督评议,查处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纪现象,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坚持开拓创新,在凸显城市亮点上下功夫。根据城市的特点、市民的要求、文明的程度,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在突出城市特色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鲜明的城市品牌。一是生态文明的适宜人居城市。保护我市蓝天、碧海、金沙滩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体现生态的城市名片,积极争创联合国最适宜人居环境奖。二是独具魅力的水上运动之都。抓住十一届全运会赛艇、帆船帆板等比赛项目和第二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在日照举办的有利时机,注意搞好宣传,打好品牌,使水上运动之都成为日照闪亮的城市名片。三是古老又年轻的滨海文化名城。注意挖掘莒文化、龙山文化、尧王文化、太公文化、太阳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水运文化等宝贵的文化资源,展示日照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开放创新的现代文化,突出文化特色品牌。

(八)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建设是推进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是一项具体实在的民心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落脚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上来。要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的创建宗旨,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起,从群众参与热情高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优化市民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成效,得到真正的实惠,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于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组工文化是广大组工干部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如何深入推进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积淀组工文化底蕴,打造组工文化特有形象品牌,丰富组工干部自身文化内涵,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1、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世界竞争是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执政文化的竞争。先进才有未来,一个政党的影响力取决于其所代表的文化的先进;凝聚才有力量,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所体现的文化的凝聚力。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组工文化是党内文化的具体和延伸,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

2、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通过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融入组工干部内心,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拓展工作思路,才能使组织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可以认真总结组织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理论体系、价值目标、方法措施和体制机制,从而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 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构想

近几年,我县在组工文化建设中获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启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长期难以,比如对组工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抓手还不够明确;所建立的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我们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将结合本县实际,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全力构建具有靖宇地域特色的新时期组工文化体系。

1、立足红色资源,使新时期组工文化有神。以弘扬杨靖宇精神为核心,使新时期组工文化在发展中有神。靖宇县是以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将军而命名,杨靖宇将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无憾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杨靖宇的坚守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舍身献身、艰苦奋斗和民族团结等精神,不仅是全县干部、更是组工干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大力弘扬杨靖宇精神,开展以老组工谈体会讲传统、在职组工干部谈认识强素质、党员群众谈建议促发展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使组工干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公道正派内化于心,自觉做到为人处世讲谦和,部门内部讲融合,服务基层讲亲和,提升组工干部的精气神,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

2、突出能力提升,使新时期组工文化有为。 以提高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切入点,使新时期组工文化在结合中有为。提高组工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到行动上。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组工干部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对微机操作、互联网应用等基本技能做到熟练掌握,成为全频道的复合型人才。对《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和中央关于干部工作文件的重点章节,特别是有关标准、程序、环节、原则等内容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不断增强全方面识别人才的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每年选派2-3名组工干部到偏远乡镇、基层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增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本领。

三、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是一种探索中的实践,是一种进取中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因此我们建设新时期的组工文化时要着眼长远、创新方式、彰显特色、凝炼精髓、树立典范,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价值、能力、制度、行为和环境相融共促的新时期组工文化。

1、制定规划谋长远。组工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随着组织工作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它根植于组织工作之中,但贵在不懈规划建设。部机关要把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局面;要探索建立组工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办法,推动组工文化建设顺畅运行和持续发展;要本着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宗旨制定组工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组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计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实现总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坚持稳步推进,潜移默化,长期培育,把组工文化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组工队伍建设各环节,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注重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的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2、创新方式求发展。创新方式方法是加强新时期组工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唯有思维的火花才能点亮创造的火炬,要进一步打破组织工作的陈旧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树立创新、开放的理念,打破组织工作的封闭性,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履行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把抓组工文化建设的主体拓展到文化宣传等其他工作部门,形成全面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创新性发掘有效载体,通过有形的载体活动把新时期组工文化具体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提创新建议等活动,同时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融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实现组工干部乐与为的结合;要创新性地抓好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夯实组工干部学习、健身等活动基础,促进新时期组工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

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7

20xx年,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县委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围绕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商贸活镇、农业稳镇”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全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推动理川镇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着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尚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重点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继续开展“公共生活好习惯”道德促进行动。运用宣传阵地和主流媒体宣传生活基本道德要求和规范,引导人们提高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扎实开展廉政文化“七进”活动。运用公益短信、书画展览、廉政文化墙等形式,宣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倡导廉洁从政的德政理念,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平安理川”建设活动。认真组织综治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平安理川”建设。

3、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节日主题、民俗展演、经典诵读和文体娱乐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适时举办文艺演出,引进高雅艺术,让百姓享受“文化大餐”,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趣。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农民休闲公园、村文化活动室项目建设,完善镇文化站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阅览室免费开放。

4、持续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推荐工作,树立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模范典型推荐工作。做好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帮扶工作,确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5、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以“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围绕普及文明礼仪、净化社会大化环境、和谐农村建设、大型社会活动、保护生态环境、抢险救灾、慈善事业、春风行动、扶弱助残、帮扶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社会闲散青少年、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理川志愿服务”品牌。年终,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总结工作。

6、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认真组织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继续深化市、县、镇三级联创“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和“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貌月、环保行动日、党员奉献日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和“感动理川”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

二、着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1、以提高公共文明指数为重点,推进文明镇创建。扎实推进我镇文明创建,保持全县领先水平。一要以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管理为重点,以解决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为抓手,加强治安防范、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环境、大众传媒等重要方面和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大力开展镇容镇貌、违章建筑、交通秩序等整治活动,二要深入开展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廉政文化等活动,夯实文明镇创建基础。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栏、会议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同时,组织力量,扎实认真做好创建文明镇各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以建设和谐农村为重点,推进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建设要突出民主管理、环境整洁、便民服务、农民学校、文化引导和邻里和睦。组织举办农村文化、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以培育文明乡风为重点,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绿化村道、净化家园”、“绿色村庄建设”、创建生态文明村、共建文明村等活动。继续抓好“评十星、立六户、树四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在全镇广泛开展评比“四家”(创业之家、诚信之家、卫生之家、和睦之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继续落实《村情台帐》制度,推进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坚持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加强村级建设规划,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卫生所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满足农民需求。

4、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文明行业(单位)创建。深入开展“创文明行为、建和谐理川”竞赛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在优化服务、造福民生、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司法所要进一步解决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的问题,深化司法大走访、司法救助等便民服务活动。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解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问题,完善执法便民利民工作制度,加快执法手段信息化进程。公共服务行业部门要进一步解决规范服务、优质服务问题,继续加强基层窗口、基础规范、基本技能三个重要环节的建设,加强行业治理,规范服务行为。

学校要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抓好素质教育,突出“三风”(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和平安校园建设,切实提高师生的思想遣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卫生院要加大医德医风建设力度,严格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深入开展“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主题医德医风集中教育活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和群众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镇机关要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促进优良党风政风形成。窗口单位要开展“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活动,引导人们信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水平。

三、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健全有力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新要求,未成年人思想遣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成绩作为文明镇评选的前置条件,与文明镇考评合并进行。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理川镇20xx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出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单位各项创建工作范畴,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先决条件。

6月份,召开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任务分工,推进项目落实。要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报制度和工作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要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重点抓好学校德育、校外活动场所示范点、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示范点。发挥好关工委和“五老”队伍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全县各中小学要以德育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促进行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童心向党”歌咏、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我的家乡我的家”等活动。要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亲情互动、模拟体验、生产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成教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教育、环保教育、廉洁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扎实开展科技、法制、廉政文化、模范进校园等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造德建设。

3、强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净化互联网、手机为重点,加大网吧整治监管力度,净化荧屏声频视频,清理非法出版物,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落实行业自律公约,完善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奖励制度。推进网吧连锁整合,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严厉惩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4、加强留守流动特殊贫困少年的管理和助学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流动留守孩之家”建设,拓展现有“爱心妈妈”活动、爱心哥哥姐姐结对帮扶活动,创新关爱载体,拓宽关爱形式,活化关爱内容,着力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继续开展“春蕾计划”、“青少年维权岗”、特困学生助学等公益活动,更好地运用社会和公共资源服务困难未成年人。开展关爱帮扶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障青少年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积极拓展工作新领域新空间。组织实施校园德育数字化建设,整合完善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资源,着力内容建设、直通共享、班级应用,推动网上德育进课堂进课时。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规范化建设,全面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推进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基地建设,组织《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进校园公益赠书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优质8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8篇

2023年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总结通用5篇

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7篇

镇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7篇

村精神文明调研报告7篇

省食品安全调研报告5篇

省博物馆实习报告6篇

觉廉政建设调研报告6篇

建设情况调查报告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27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