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力量课教案6篇

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来进行灵活调整,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力量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力量课教案6篇

力量课教案篇1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老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读文感情、拓展体会“团结力量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懂得要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的力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25、团结的力量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

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

3、学生反馈:折不断。

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5、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

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

(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

4、分段反馈,评议。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

3、指名反馈:

(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

(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

(1)“父亲为此伤脑筋”中“为此”指的是为了什么?

(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中的“这事”又指什么事?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

(4)引导体会句中“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5、团结的力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面日夜担忧?

3、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导入: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

1、学生默读课文3—8自然段。

2、说说长老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教育这些儿子?

3、学生齐读课文4—7自然段,感知长老的办法。

(1)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们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

(2)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

4、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长老的用意。

(1)指名读农夫的话。

(2)练习将话中的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3)结合农夫的话,说说长老的用意。

(4)有感情地齐读农夫的话。

5、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6、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1)指名反馈提出的问题。

(2)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

(3)想像:独生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1、学生齐读全文。

2、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3、拓展: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4、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或格言。

板书:

25、团结的力量

互不相让互相道歉

折筷子

只顾自己亲亲热热

力量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世界主要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2、能够判断常见外力作用的表现

3、比较解释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的侵蚀与堆积,并能举例说明。

4、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提前预习关于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部分的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总结与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学会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念,初步树立正确

的环境保护观与科学发展观。

2、结合家乡实际,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外力作用的表现、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教学难点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容,通过提问与读图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组不同外力作用类型的图片,请同学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各外力作用的表现。

[学习新课]

一、流水作用(侵蚀、堆积)

首先,阅读课本结合课件,对外力作用有宏观认识,教师结合图片介绍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过渡到流水作用。

其次,分别从流水侵蚀与侵蚀地貌、流水沉积与沉积地貌,并请同学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对河流地貌内容具体分析。

二、风力作用(侵蚀、沉积)及冰川海浪侵蚀作用

类比流水作用的侵蚀与堆积作用直接分析风力作用,利用课件结合主要风力作用图片分析风力作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结合课本知识窗对冰川、海浪的侵蚀作用与地貌进行分析,并介绍主要概念,主要以理解为主。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也有很大影响,在外力作用的基础上加入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分析积极与消极影响。

最后在课堂结束前由教师总结本节课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地理研究能力。

3、联系生活实例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

[归纳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相关习题检测。

[布置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相应作业,并做好总结与下节课预习

力量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

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

谁让水面升高了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力量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力量课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校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而执着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菲人民的友谊。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通过读、思、议、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使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a、课文写了谁的梦想?b、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c、这个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

②他们不应该……

③我想让非洲的……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语论“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课文时按社么顺序来学这一过程的?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a、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b、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c、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梦想的力量

给人的动力

创造奇迹

力量课教案篇6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4.分享孩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那种纸条提的水最多?

5.师幼小结:每种纸的材质不同,他们的力气也不同,报纸和宣纸比较薄,容易破,做购物袋不合适,牛皮纸最坚韧,力气最大,那么,最适合做购物袋的是牛皮纸。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最大力量的纸的兴趣。教师实验前的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单到位,促使幼儿养成边实验边记录、从少到多逐渐递增等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并在集体分享孩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三、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

1.如果老师想用废旧的报纸做购物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报纸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放入更多瓶水。

3.分享孩子实验结果: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提了几瓶水?

4.师幼小结:纸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把纸条叠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纸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教师演示自己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能放几瓶水。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最先想到多拿些纸条的方法来增加纸的力量,在讲述理由的过程中,难点得以突破:重叠加厚可以增强纸的力量。经验提升内化后,幼儿又想到扭转纸条的方法也能增强纸的力量。最后,教师利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进行演示,不仅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而且回归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纸,它们做成的物品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们见过吗?

2.下次请你们老师再用其他不同的纸跟你们做实验吧!

(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做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促进在生活中发展与成长。)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拼音课教案模板参考6篇

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演讲稿6篇

小学宪法课教案6篇

班会课主题教案优质6篇

《绿》优质课教案参考6篇

优质课教案模板6篇

泥巴课教案6篇

读信仰的力量心得体会6篇

优质课教案6篇

高一信息课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39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