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最新6篇

教案的准备充分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一份完整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最新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1)没有分母;

(2)没有括号;

(3)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4)没有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是1。

在讲方程的解法时,要把所给方程与x=a的形式加以比较,针对它们的不同点,采取步骤加以变形。

根据方程的特点,以x=a的形式为目标对原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原方程逐步变形为x=a的形式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引进移项这一变形并用它来解方程。

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与用移项解方程,效果是一样的。但移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 7x-2=6x-4

时,用移项可直接得到 7x-6x=4+2。

而用等式性质1,一般要用两次:

(1)两边都减去6x;

(2)两边都加上2。

因为一下子确定两边都加上(-6x+2)不太容易。因此要引进移项,用移项来解方程。移项实际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质,在引进过程中,要结合教科书第192页及第193页的图强调移项要变号。移项解方程后的检验,可以验证移项解方程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新课讲解:

1.利用等式性质1可以解一些方程。例如,方程 x-7=5

的两边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 x=5+7,

x=12。

又如方程 7x=6x-4

的两边都减去6x,就可以得到 7x-6x=-4,

x=-4。

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等式性质1解下列方程 3x-2=2x+1。

2.当学生感觉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3x-2=2x+1比较困难时,转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过程。解这两个方程道首先把它们变形成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的形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最新6篇

最新小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二数学工作总结最新6篇

小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最新6篇

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计划最新6篇

2024年小学语文组教学计划最新6篇

小学数学色培训心得体会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424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