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是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和变革的能力,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书19---21页内容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4

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15=×=

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的意义。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题中的和问题的理解。

(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是多少)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松鼠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是多少,可以用2.1×表示。

生2:求松鼠乐乐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4的是多少,可以用2.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5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篇6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交流

师:我们的黑板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教室的墙面又是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黑与白在语文上是什么联系?

生: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白是黑的反义词。

师:能说黑是反义词或白是反义词吗?

生:不能,因为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联系。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反义词。

师:那么,数学上有没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呢?

生:约数和倍数。

师:你能举例说明约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联系吗?

生:例如8是4的倍数,4是8的约数。不能说成8是倍数或4是约数。因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数学中具有相互依存联系的现象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知

对数游戏

1、学习倒数的意义

我们六年级办公室里有7人,男教师4人,女教师3人,下面我和同学们做个对数游戏,就是我先根据3和4说一个数,同学们跟着根据3和4说一个数。

师: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师: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

提问;看我们做游戏的结果,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

生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

生2: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

提问: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呢?指导看书。

思考:(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评析:回答问题

理解“互为”的意义。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找朋友游戏(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数字卡片)

练习出示卡片(六位同学举着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 11/4 1/50 8 6/5 99

(2)规则:如果下面的同学拿到的数是以上这些数字的倒数就到相应的同学前面排队

提问:下面的同学你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那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9 18 0、4

小组讨论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 。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4、练习请剩下的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继续找倒数

5、讨论:1的倒数是谁?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

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

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

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

6、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因为5/3_3/5=1,所以()和()互为();

2、因为15_1/15=1,所以()和()互为();

3、4/7与()互为倒数;

4、()的倒数是6/11

5、()的倒数是2

6、1/8的倒数是()

7、17的倒数是()

8、0、3的倒数是()

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必定是1。()

3、 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思考

4/5_()=()_8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6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鸟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6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1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049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