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推荐5篇

我们在撰写教案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恰到好处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推荐5篇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篇3

设计说明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不同比较方法的交流。

在教学中,结合例题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例如有的学生是借助小棒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借助计数器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对于学生能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要给予肯定。

2.注重对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当学生一一呈现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够脱离具体的图形来进行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有重点地进行讨论。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在比较81和18时容易出错,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讨论,如“都有8和1,为什么81比18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些数谁大谁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

⊙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两个十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摆数,写数。

师:用小棒怎样表示四十二和三十七这两个数呢?你能把这两个数写出来吗?

(2)比较42和37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吗?怎样比较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42比37大,因为摆42用的小棒比摆37用的小棒多,所以42大于37。

生2:42比37大,因为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2大于37。

生3:42大于37,因为数数的时候42在37的后面,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42大于37。

生4:42大于37,因为42十位上的数是4,37十位上的数是3,4大于3,所以42大于37。

(师板书:42>37)

师小结:十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比较两个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5的计数器图。

(2)指导学生看图写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汇报后,师板书)

(3)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23和25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4)探究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自己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5)总结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十位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时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生成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一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篇5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6、7的组成,熟练地说出6、7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个组成,会想到另一个组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顺序地形成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说:同学们,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今天,两只小白兔拔了6个萝卜,它们两个应该怎么分这6个萝卜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

师说:请你拿出6个小棒来代替6个萝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汇报一下。

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选出按顺序分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评价,并且明白按顺序分的好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熟记组成

师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了6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记下来,容易吗?你能想办法轻松的记下来吗?

指学生说说想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个组成可以想到另一个组成。如:由5和1组成6想到1和5组成6。……

小组合作记忆6的组成。

指名对口令

2、学习7的组成

师问:你能用7个圆片分成两堆,找出7的组成吗?

学生独立操作摆圆片。当学生发现6和1组成7时,师问:你看到这一组,可以想到什么?(1和6组成7)

其它两组的组成教学方法同上。

学生自由记忆7的组成

三、巩固运用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开书填空

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齐读反馈

2、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6的组成。

如:师举1,生举5,齐说1和5组成6

3、同桌之间打手势来对7的组成。

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鼓励

四、小结体验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6、7的组成,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一年级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推荐5篇

湘教版数学教案通用8篇

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教案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

一年级准备课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教案教学反思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448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