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8篇

教案的详细规划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让我们的课堂顺利展开的基础,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8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页例 3、例 4,第 6页“做一做”的第 1~3题,练习二的第 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7枝铅笔和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2)拿出 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课

1、 教学例3。

出示例3: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先分分看.)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题(引导学生读题)每个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铅笔,按照题意平均分给3个同学,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己分分看,每份有几根?

教师巡视,只看学生分,暂不表态.学生分过以后,教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做示范.

教师:我这里有7枝铅笔,请你把它们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把7枝铅笔交给4个学生中的1人,让他分给其他3人)注意分的时候应该怎样分,分的结果是什么?(每人分2枝,还剩1枝.)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谁会列算式?(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7÷3二”)怎样用竖式计算?横式等号后面应该怎样写?(特别要使学生弄清如何写单位名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根据我们刚才分铅笔的结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那么2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枝)”.)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枝.)那么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枝)”.)

教师:这道题做到这里做完了没有?(没有,还要写答话.)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解答这道应用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除法。)它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课间活动.

3.教学例4.

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读题〕我这里有几个信封,表示口袋.现在请一位同学用43根小棒代表43个乒乓球,每个口袋里装5个,实际装一装,看能装几袋.(指名学生按照题意装小棒.)每袋装5个,应该怎样装?(学生拿5根小棒装1袋,再拿5根装l袋;装过8袋后,还剩3根.)还够不够装1袋呢?为什么?(因为要求每袋装5个,剩下的不够再装1袋了.)那么装的结果是什么?(装了8袋还剩下3个。)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应用题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着重看学生写的单位名称对不对。

让学生打开书,把例4中没有解答完的`地方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l.做第 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什么。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谁会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指名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根据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按照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3.练习二的第1、2题。

四、本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属于哪一种分法。在计算以后,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最后写出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 24+63=46+53=

62+17=35+24= 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 42+3=72

1 7 5 0 4 2

+2+ 2 6 +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9

开放题: 3 6

+6 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6 71 7 9

+ 3 9+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6 5

+ 4 4 +3 9 + 3 5

8 3 6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31+( )=( )54+( )=( ) 13+( )=( )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4 7 3 2

+ 6 9 +9 + 2 8 +6 +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 43+37=

24+68=19+49=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40 27 60 85 62 73 50 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教学后记: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

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午餐费:?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 )张( )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 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

三、教学资源:

计数器、例题插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迁移情境

876—502 396—182 64—36 75—28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教师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时应及时评价。

二、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昨天在美丽的图书馆里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出示已经解决的一些问题:民间故事书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民间故事书与儿童小说一共有多少本?童话书和儿童小说有多少本?儿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

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少多少本?

那么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吧!

三、合作探索

1、要解决“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列算式?

提问,接着让学生先试着计算这道题,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引导学生思考:这道减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335—185=

百 十 个

3 3 5

—1 8 5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十位上3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试着把这道题做完,并结合板演让这两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提问:那么要求“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光多少本?”这个问题的算式又该怎样列,你知道吗?

请大家独立解答。

评析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小组交流,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

4、指导验算

提问:你会验算这两道题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验算。

四、自主练习

1、谈话:今天啄木鸟诊所来了几个病号,请大家当一回医生,给这些病号检查它们为什么会生病?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谈话:小朋友们做题非常仔细,不信大家给小博士亮亮相。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3、谈话:在动物园里,一只长劲鹿在笑话一只不知自己身高是多少的大象,大象请大家帮忙来了。

出示图。长劲鹿说它的身高是610厘米,大象只知道自己比长劲鹿矮370厘米,你们能帮大象这个忙吗?

五、收获提炼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深化提高

“想想练练”第2题。

教学板书:

退位减

335—185=150(本) 210—185=25(本)

335 210

— 185 —185

150 2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结合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练习中积累学习情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和开放题的解答。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这几天,小朋在的学习非常出色,数学乐园里的熊博士要邀请大家去数学乐园游玩呢!大家想不起去啊?

二、自主练习

1、谈话:大家一起做做热身运动。出示口算卡片。

17—8 13—7 18—9 15—8

口算后,出示熊博士情境图:起点处(想想练练第5题)

熊博士告诉大家:要想进入下一站就必须顺利过这一关哦!

根据熊博士的提示: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合作讨论: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会长我别与联系?

你能很快知道这几组题的结果吗?

2、谈话:我们已经顺利到达第一站了(出示情境图)一起看动物们正在干什么?都要去哪儿呢?

学生分组讨论:谁跑得最快?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谁能知道它们都要跑多远的路才能从起点出发到达游泳池呢?

你们能否知道它们分别还要走多少米就到游泳池了呢?

然后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3、谈话:来到了竞技站了,熊博士要求大家认真列出竖式计算后再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表扬做得既对又快的学生。

三、综合练习

1、提问: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情境图。

你们能不能算出二班学生收了废旧电池多少节吗?

除此之外,你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教师谈话:确实有那么一些少先队员一直很注意保护环境,总是将废旧电池收集起来,老师相信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会像他们那样都能坚持保护环境,对吗?

2、出示“想想做做”第9题情境图。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们知道原来人类在太空生活的记录是多少天?

这位女宇航员她在太空中生活了多少天?

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天数比169天多了多少天?

接着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四、思路拓宽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不断提高,一座座电视塔和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不,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里的信息站了,大家一起看,出示情境图。

你们能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提出一些减法计算的问题,并且着解决这些问题吗?小组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

五、通过游玩,你获得了哪些本领呢?

教学板书:

退位减

713—329=384

713 384

— 329 验算 —329

384 713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2、通过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些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发展过程。

3、通过一些活泼、新颖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进行对比练习。

含有多余信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资源:

计数器、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史努比非常喜欢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可是今天它因为有事不能来到我们班了。不过,它告诉了我好几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呢?

二、专项练习

1、练习四中第1题(口算)

用卡片出示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这些口算题,你们行吗?

学生口算,口算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重点巩固理解一百几十减几十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2、练习四中第2题(笔算)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在计算时错了一道题,我们的小朋友可要小心啊,争取一道也不错。你们能行吗?老师相们你们一定能行。

(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本子上先练习第一组3小题,分别指名3位学生板演。再练习第二组3小题。

(2)讨论比较: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分组讨论一下。

(3)集体点评。评析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四中第3题

我们已经知道在做计算题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史努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告诉我这几道题一点儿也没有错,我相们我们小朋支一定不会输给它的。

(1)指名3人板演。

(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3)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并强调学生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练习四中第5题

(1)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河西村有28户人家,116人,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的人数一样多,要求花园村有多少人?

(2)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的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先列出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4)集体校对。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5)告诉学生:这儿有一个信息我们没有派上用场,并让学生找出是哪个条件。提醒学生在解决这些些问题时应学会正确地选择信息。

四、收获提炼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把取得的成绩和史努比比较一下,怎么样?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拓展提高

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评析,对错误较多的应注意指导。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7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模板8篇

1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8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工作总结参考8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工作计划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5篇

二年级下册个人工作计划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工作总结6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488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