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6篇

制定活动教案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活动质量,无法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教案是没有价值的,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6篇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

外项积是:3×4=12

6×2=3×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7、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交叉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别?

3、完成练习十/1、2、3、4

4、判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为倒数。( )

5、根据4×9=12×3,写出比例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3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32、33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能力中等,平时上课发言的学生不是很多,对于这个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第一次的接触,但本节课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领会的能力相信还是可以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12∶91∶5和0.8∶4;

7∶4和5∶3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34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0.5:0.2和:

1.4:2和7:10

(四)、拓展练习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

5、8、15和24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扑克牌10张(2~10以及a),圆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一辆汽车4时行160 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12∶16 34∶18 4.5∶2.7 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4.5∶2.7和10∶6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请同学们用等号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

竹竿长26

影子长39

教师: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出来。

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9∶6,6∶2=9∶332=96,62=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教师: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50页的课堂活动。

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

指导学生看书后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和6/2=9/3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愿意)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指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教师订正。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补充有关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措施:

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前几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练习情况,加强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

教学准备:

上传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三部分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4、揭示课题: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判断。

(1)比例是一个等式。

(2)甲数和乙数的比值是2/3,如果甲、乙两个数同时扩大3.5倍,它们的比值还是2/3。

(3)比例的两个内项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4)任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5)如果a╳9=b╳6(a、b均不为0),那么,a与b的比是3:2。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

2.根据下面的等式,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3╳40=8╳15

(1)现在已知的是一个等式,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分别是写出的比例中的什么?

(2)你能有序地写出所有的比例,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讲评:可以先把3和40作为比例的内项,写出四个比例;然后再把8和15作为内项写出另外四个比例。

3、判断四个数10.5、5/4、20/21、8能否组成比例?

(1)要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有哪些方法?(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基本性质)

(2)你认为这里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3)指名学生交流后,学生写出比例。

小结:如果给我们四个数,要让我们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一般,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比较简便。基本方法是先将这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用最大数乘最小数,中间两数相乘,看看乘积是否相等,最后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写出不同的比例。

4.按要求组成比例。

(1)从2、10、4.5、9、5五个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2)从18的所有约数中选出四个组成一个比例。

(3)把8和9作两个外项,比值是1/2的一个比例。

(4)给5、8、0.4三个数分别配上一个不同的数,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

逐个出示题目,学生练习之前先要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1 2:0.5=12:()

0.3/4=()/32 7/9:()=1/2:3/5

()/12=3/18():4.5=0.4:9

先让学生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思考并求出括号中的数,然后请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三、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 x:15=13: 56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a.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b.45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c.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吗?

四、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

六年级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7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最新7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优质7篇

四到六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5篇

六年级上数学个人工作总结8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工作总结5篇

六年级上数学个人工作总结通用8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213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