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活动方案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好的教案加强在工作中的执行率,教案是提升教师们个人教学能力的重要关键,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5篇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1

?唐雎不辱使命》

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教学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 怫fú 跣xi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o 挠náo 谕yù

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五)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2

?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 ,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三)深入研读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2.学生结合语境诵读、揣摩,教师明确:

(1)“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夸张的修辞于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3)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4)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5)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6)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3.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学生筛选、思考,教师点拨: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罢了。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不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臣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4.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教师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五)小结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请构思一篇小小说,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面。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

五、板书设计

变色龙

名贵伶俐

下贱野狗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3

?蒲柳人家(节选)》

?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学习课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读准字音:

烟囱 梆他 纤夫 腌臢 捯气 唿哨 拗不过 隐匿 戏谑 荣膺

断壁残垣 蓬蒿 作揖 礼聘 嘬着嘴唇 剜肉 梢马子

3、问题思考: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二、教学过程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什么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顽皮好动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非常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四、迁移拓展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样的态度?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对孙子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态度有何不同?

⑷ 联系实际对文中老秀才的教学方法作一点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4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

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齐读课文。

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说:重点解决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意义。)

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

(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四、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五、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

1、抽查背诵情况。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

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齐读全文。

三、课堂练习

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

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解说: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篇5

?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_。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教学提示】?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基本鉴赏理论不足,得出答案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直接予以学生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_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教学提示】?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板书设计?

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年级人教版教学工作总结7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

初三人教版物理教案8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3.4教案7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参考6篇

人教版分与合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分与合教案推荐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721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