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是需要有明确的中心立意的,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篇1
与上一次之前公司组织同类拓展训练,这次显得别有一番感受,在烈日中体验着挑战,并吸取着来自体验感悟中的启迪。我感悟着拓展训练给我带来的角色感悟。
看着拓展培训师在关键时刻出来给你们一个响亮的语言或手势,来为这一直思考智慧的“退隐”带来了灵感;通过其架驭游戏的能力、清晰指引规则,以及在协配资源及提前意识的能力体现,为自己增长些经验。在团队合作中,运用游戏突显的方法不言而喻。但能孕育而生还待吸收养分后的实操及精简。
经过两天的拓展训练,身边的一切,瞬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家在烈日的洗礼下,变成黑黑的。
拓展训练项目进行过程中,组员们表达一时欢呼、一时窃窃私语,拓展培训的乐趣不言而明了。但是,最让我感触的还是面对困难时的坚持。
定向越野,利用地图,指北针,寻找5个任务。这5个点的分布是散且离起点远。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项目,不知难易程度及挑战自已的深度。在第一环节是集体跳绳,对于一个人而言,完成16次并不是件难事,但对于要求在一个团体,共16人,一起同时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寻找下一个任务时,组员们显得有点气馁,抱怨的声音开始相继出现,经过30分钟的跳转,组员们已满头大汗,有两个已体力不支,跳的过程中无力而摔倒。一次次在9点失败时,到接近最后时,变成2、3,组员们越显着急,组员们汗水湿透t恤。
但,一句响亮“再一次”,现从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跳,一次次调整队伍,一次次你我牵手重燃,才有后来欢呼的我们。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多大的技巧,也许就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壮志凌云”队,没有放弃组里每一个组员,没有放弃信念,一直坚持走到最后。
紧追依然,落后并没有让我们落下。一步步的寻找,一次次战胜遇到困难,遇到障力,但组员“通常落后,最后取胜”的理念,后面环节我们反败为胜,取得第一名。
最后拓展训练项目开始时,下起大暴雨,但我们顶着大雨,回来终点,教练要我们避雨,组员迫不及待要求教练说出最后一个环节的内容,在我们再三要求的情况下,教炼才给出一张纸条要求组员背下。在这个项目完成时,看着那张湿乎乎纸条上面的字迹模糊,心里不由深生感动,感慨于团队的凝聚力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的成功之处:用许三多的话“不抛弃,不放弃”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因为这其中包括不单时团结,坚韧和坚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篇2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日子,我们全体员工在广州_x乐园举行了一次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在这次素质拓展训练中,汗水与欢笑相交织,辛苦与成长共存在。我们体验很深刻,感受也颇多。
一、鼓励、支持:体会最深的就是在做“背摔”项目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是第一次做这个所谓的“背摔”,多少对自己没有底,还有恐高的队友,通过大家的鼓励,加油声,每个人都消去了心中的那点恐惧,都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项目,获得了成功。感触最深的就是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别人帮助和鼓励的。无论这个人多么强,多么封闭内心都有这种潜意识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同事善意的赞美和鼓励非常重要。也许你不经意的一次鼓励对别人会产生莫大的鼓舞。
二、勇气,自信,关心别人和被别人关心的感觉十分的深刻,通过赞美与被赞美,感觉到了理解的重要,在工作,生活中多点关心,多点理解,更多一点赞美。我的改变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可以把它提高一个新的高度,人的本休是善良的。
三、学会包容:这点特别体现在做“无轨电车”项目时,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无完人。在训练中,我们大部分都是以前不认识的,每个人性格能力都不一样,刚开始一定会产生一些摩擦、埋怨、指责,通过培训,使大家学会包容理解。再犯错时,当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别人对犯错的人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如果没有互相包容理解,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的训练项目。这次培训使自己有包容别人的心态,其实没有人总是与你过不去,其实自己总有一天也会被别人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好的与同事合作,更好的熔入团队。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受益的是每个人。做很多的项目都让我感觉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集体力量的强大,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形成精英的团队。很庆幸虽然自己平凡,但置身于一个优秀的团队。
四、协作是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基,良好的协作可以充分调动队里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成员的潜能,一个团队的人不能总变,但出现不均衡时,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主动把这种角色空间填补起来。达到人与人之间能过真心相通,取长补短。用在工作上人性看透,知道这个人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岗位上用,跟谁搭配用,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大,做久。
五、责任感:在做“穿越雷区”的游戏当中,责任感这三个字体现的更清楚,任何个人细节的错误都会导致集体的失败,只有大家的责任感在,都把自己当成是团队的一分子,才能把这任务顺利完成。
六、另一个重要感是心态,一个人不论外界怎样改变,只要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可以处理得当,就能生活得很充足我感觉我的改变是:从前的我只是在人后,现在想在人前了。下一步的打算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七、团队精神: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最后的“翻越毕业墙”,说真的,这个项目才是我们一天拓展训练活动的潮部分,最最精华的部分!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大家是自告奋勇,甘当别人通往顺利的垫背,场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使自己内心灵魂得到了升华。我想如果把这种心态带到今后的工作中,会是无坚不摧,会克服任何困难的!
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篇3
今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通过学习收获很多,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_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教二十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篇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旨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笔者试从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质量三方面谈谈研读心得。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灵魂,体现了语文课程从知识时代向素养时代的重大转型。
1.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目标”由“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要求”三项内容组成。“核心素养内涵”位列课程目标之首,凸显了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统领地位。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第一板块中清晰界定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暗示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大内容。语文课程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培养关键能力,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其内涵表述同样是“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概念的内涵概括为“听”“说”“读”“写”“思”“育(文化浸染、审美熏陶)”。二者均强调了语文学科特质。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既不是“学科核心素养”,也不是“语文素养”,而是“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界定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文课程为什么”——“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可见,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学生素养”,强调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的是“课程立人”。
既然是“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学生,强调的是“立人”,那么立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2017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新课标的异同中发现端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具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则将核心素养具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之于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在内容排序上发生了变化,在表述上也有不同。内容上同样强调文化、语言、思维、审美四个方面,但即便同样是文化方面的目标,高中课标强调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新课标定位于“文化自信”,并位居四大核心素养之首。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更加凸显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彰显了国家意志,使育人宗旨更为明晰。这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语文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如何达成“文化自信”这一目标呢?新课标在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确立了明确的主题,即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培植学生文化自信。“课程内容”部分还对相关课程内容的载体及课时安排做了要求,让“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主题、有内容、有抓手。这样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还特别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存在,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一个整体,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化、思维、审美,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这意味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建立“文化自信”,要在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是以语文课程的独特方式来落实的。
2.核心素养的发展途径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课程育人观念的重大变革,也推动着育人方式的重大变革。
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理念”第一条指出了“语文课程怎么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强调“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二是“以识字与写字……实践活动主线”;三是“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这样的表述,不仅凸显了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语文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核心素养发展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课程本质,不同于传统的“为了知识的教育”,而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把学科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素养;第二,核心素养不是在教师的“告诉”“讲解”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强调真实语言情境下的“做中学”,以及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第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凸显了核心素养形成的持续性、持久性。
二、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及实施要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托或载体。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设置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了过去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中只有课程目标而没有明确的、细化的课程内容的现象,不仅让语文课程“教什么”“学什么”变得具体,而且让语文课程实现了育人方式从“讲授”到“实践”的转型。
1.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设置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进一步强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概括起来说,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任务驱动”,强调语文学习是基于任务的情境中的学习;二是“内容整合”,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三是“实践路径”,强调语文学习是“学”和“做”的统一,语文学习就是语文实践。设计学习任务群,旨在纠正“知识为纲”“文本为纲”“技能为纲”的语文教学传统,改变“浅”“碎”“杂”的语文教学现状,建设语文课程新秩序,搭建语文育人新平台。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内容具化为学习任务群,并按四个学段设计了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按照内容整合程度,新课标分3个层面设置了6个学习任务群(如下表)。
新课标在阐述学习任务群时,按照“学业要求概述”“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明确“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使教师可对应学段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落实核心素养。
2.精准把握“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是我们正确理解、把握、实施这一课程内容的前提。
“学习”凸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而不是教学任务群。语文课程多年来一直强调以教学为中心,教师“教课文”、学生“学课文”的现象非常突出,以教材为中心、以课文为中心、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现象也非常突出。“学习任务群”则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体现了为学习者设计课程、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理念。
“任务”凸显了“问题导向”。如果说以往的文选型单元设计的教材内容注重的是学习知识和技能,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学习任务群让课程内容不再是静态的教材及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系统,而是动态的系列学习活动。
“群”凸显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它强调了课程内容是一个集合,不仅包含传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还包含多个学习任务,甚至囊括了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学习情境等。
学习任务群突破了以往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知识技能型课程内容框架,打造了以活动为主线、具有统整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新范式。
3.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点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强调综合统整,避免碎片化教学。教师要综合考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整体规划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要充分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追求语言、知识、技能、情感、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实践性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特征。核心素养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切身体验与感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乃至品格。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助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有序推进学习活动,让语文课程真正成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巧妙创设情境,在语言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支架;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业质量的内涵及标准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并制定了进阶型学业质量标准,让语文课程评价由隐性走向显性,由模糊走向清晰。
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强调了学业质量内涵——“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描述了学业质量标准—— “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这些描述中有三个关键词,它们凸显了学业质量标准导教、导学、导评的多重功能。
一是“学业成就表现”,它指明了语文课程评价不只是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考查知识多少、能力强弱,而是通过观察课堂表现、对比前后变化、测量相关数据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投入的情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二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它强调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三是“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它指明了语文课程实施与评价要体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学科属性,体现学业质量标准重视综合的导向。
学业质量标准给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指明了方向,凸显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学业质量标准将内隐的学业质量外显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改进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发展核心素养,要加强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如开展朗诵会、阅读分享会、读书笔记交流活动、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励他们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
来源:李作芳 ,蒋红森;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源自《湖北教育》;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素质周心得体会800字篇5
近日,有幸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兴化市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远赴徐州__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是收益匪浅、感触良多。
自离别校园,投身社会,屈指算来已历经二十余春秋,回首望去,一件件往事依稀如在昨日,一个个曾经熟悉的身影已经远去。浑浑噩噩于尘世之间,追逐名利于世俗之中,少了初出校园的纯真,多了一点举手投足之间的世故。然而,当走进矿大校园,我们心灵上再度感受到了校园的纯真,重温了那份独有的宁静与安详。
徐州矿大分文昌、南湖两个校区,我们所处的是地处文昌山下的老校区,下榻在位于一处山坡上的矿大交流中心。初进校园,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旷、大”。作为一个北方城市的校园,尽管不具有南方城市的那种秀美、典雅、小家碧玉,但是宽阔的校园道路、高大的法国梧桐、星罗棋布的小山丘陵、点缀其间的殿堂楼阁,充满沧桑的教学大楼,无不尽情彰显了北方大汉那特有的粗犷与豪情。矿大“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开拓创新
严谨治学”的校训,和矿大的百年沧桑,也给我们参加学习培训的每一位学员以启迪与思考。
从交流中心到上课的逸夫楼并不远,大约有十五分钟的步程。从交流中心出来,经过游泳馆前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向右转个弯,从左侧一栋教学楼下直穿过去就到了。一路走来,也许是正值暑假的原因,校园里除了偶尔走过的参加暑期活动的学生外,并不见三五成群的莘莘学子,每日陪伴我们一路前行的只有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松树,和那静静的或卧、或躺、或微侧的遍地黄叶,微风拂过,片片树叶竞相追逐着、跳跃着,给宁静的校园增添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上课的地方叫逸夫楼,顾名思义,是否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所捐赠的,姑且不去考证吧。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竟然是矿大研究生院所在地,教学楼的陈设显然还是多年之前的,普通的日光灯、传统的吊扇、斑驳的墙壁、简单的桌椅,无不透露出莘莘学子求学的艰辛与勤勉。唯有每个教室的讲台上都安装了一台电脑,成为显示现代社会气息的象征。古人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的条件尽管比不上现代化的高档会所,但是我们知道,每日在这里孜孜求学的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将来,在这里讲学的也不乏博士、教授,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名副其实的“陋室”,但是也是当仁不让的神圣殿堂,身居于此,任你是身居高位,还是腰缠万贯,不能不抛却所有纷繁杂念,远离案牍与丝弦,不能不庆幸自己能于大都市的纷扰中求得一张宁静的书桌,静静的思考人生的价值,静静的寻觅人生的真谛,“心无杂念,心如止水”。
学习班的课程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有对年轻干部成长反腐倡廉的要求,又有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有领导科学与艺术的考量,又有压力的应对方法教授,既有日常课程的教学,又有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汉字听写的游戏安排,对我们每一个学员的成长可谓是用心良苦。我们每一个学员也深深领会到这次重回校园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次学习中,使自己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时光匆匆,转瞬即过,我们今天又重新走进社会。也许是岁月的洗礼,也许是生活的历练,也许我们习惯了喧嚣的生活,也许我们适应了浮躁的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越来越会不由自主的渴望宁静,哪怕片刻的安宁。所以,当我们昨天坐在矿大教室里,聆听一个个专家的谆谆教诲,我们是那样的庆幸与自豪,也是那样的珍惜与留恋,庆幸的是这样的学习机会,珍惜的是同学友情,留恋的是短短数日矿大“两点一线”的生活,相信再相逢时,我们都会说,我们是…我们曾经…
享受宁静,不仅仅是享受远离工作、俗务带来的身体上的烦恼,正如刘禹锡所说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更重要的是享受心灵上的静谧与安宁,心静才能思考,思考达到一定的深度,心才能静,心才能得到安怡。诸葛亮《诫子书》中告诫他的子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喜欢宁静,但不等于止于宁静,我们应该在宁静中调整心态,在宁静中剖析灵魂,在宁静中提升人生境界、整合人生积淀,让生命在宁静而淡定的生活中活的真实轻松而有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