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防灾害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防灾害心得篇1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我认为小学生在防震减灾中能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多看有关书籍,把知道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知道听到地震来了要镇定,不要胡乱传谣。地震时不要惊慌,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只要我们平时多向人们宣传有关地震的知识,在地震时,人们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样便减少了地震的灾害,减少了死亡率,减少了财产的损失,还让人们懂得地震知识及地震科普常识。
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居住在地震区的每一个人,必须时常慎重地考虑到为未来地震要做那些准备工作?无论你在家里或正在工作,在商店里、在街上、车上和你所去的其它地方,如你事先考虑了发生地震前该做些什么,那你就更可能保持镇静而理智地采取行动。
下面所叙述的条文是地震到来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每个人必须尽快采取的简单行动,另外还提出更为安全的措施。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你的床边放一个手电筒。随身备好最基本急救用品,"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将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有你和你在一处的其他人所需的足够特效药品。在你的电话机旁写下救护队、救火队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防灾害心得篇2
8月13日凌晨,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记者看到朋友圈里有一篇中学校长写给师生的信被大家频频点赞、广为传播,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迅速“破圈”。
从暴雨到疫情,古老的中原大地,短时间内再次经历了苦难的洗礼。这封中学校长的信,饱含家国情怀、言辞情真意切、读来心潮澎湃。很多教育界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其中内容对于目前河南的师生和家长,值得一读:
“肆虐的洪水刚刚退去,新一轮疫情接踵而来。这个暑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惊心动魄。我们饱经天灾洗礼的城市,如今尚未走出灾难的阴霾。洪水造成的破坏还未完全恢复,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请大家记住,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上个月,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战胜了滔滔洪水;这个月,我们必将如之前一样,在抗疫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因为,在中原这片最古老也最厚重的沃土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最顽强最坚毅的人民!
责任与担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郑州这座大都市,上千万人口,每日无数人擦肩而过,匆匆来去。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他顾。一些人开始哀叹世情不古,一些人开始抱怨人心炎凉。一场特大暴雨突然袭来,交通阻断,生活停摆,很多人困于险境,很多人命悬一线。然而,正是此时,这场天灾激发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与仁善。源于人类的广泛共情,基于民族的心灵纽带,来自乡土的血脉联系,就像一张无形地网络,把我们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看到,在京广北路隧道,经历过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侯文超,挨个敲响素不相识的人的车窗,劝说司机们下车避险,10分钟后,隧道被洪水淹没,数百人因此幸免于难。之后,曹操出行的司机杨俊魁跳进泥水里,救起了5个人;
我们看到,地铁5号线被困乘客们,在最危急的时刻,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一群陌生人的手紧握在一起,终于等到了救援的到来。随后,一位名叫于逸飞的试工医生,在已经离开5号线的情况下,折返回来,从当天下午6点到夜里12点,为昏迷的群众做了6个小时心肺复苏,救下了十几个人;
我们看到很多酒店、影城、商场、售楼部、学校,纷纷打开大门,义务接纳无数被洪水阻隔在外面的人。当夜的郑州图书馆,彻夜开放,馆外的灯光像夜幕中的某种吸引光源,指引先后几百人来此避险;
我们还看到,无数的救援微信群成立了,无数的民间救援组织行动起来了,不论是在家的在外的,人们各尽所能,对以往擦肩而过的人施以援手,为灾难中素昧平生的人们送去希望。
当然,大灾当前,咱们郑州七中也当仁不让,咱们学校 2009届毕业生王洋洋在地铁5号线砸窗助30余人逃生。咱们学校成为山东救援总队的前线指挥部,全力为救援官兵提供场地和服务,高三的同学们纷纷给消防官兵们送上卡片和感谢信,还有家长和同学为官兵们送来了大量饮料和水果。
暴雨之中,我路遇一位被洪水冲走的行人,本能地冲向前去,施以援手。事后,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不值一提。
感恩与勇敢:请记得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他本可以不这样。
洪水过后,百废待兴。疫情反复,重启封控。我们这座刚刚从泥泞中走出的城市,正迈着蹒跚的步伐调整着姿态,准备重新踏上征途,“德尔塔”变异病毒忽然从境外袭来。一时之间,郑州仿佛重新回到了去年上半年的人人自危的样子。但是,这次我们的准备明显更加充分,各级各类防控措施相继启动,我们开启了疫情防控的“郑州速度”,中原人的“硬核”防疫精神及时阻断传播途径。目前,我们离“清零”的目标越来越近。
也许,假期里的老师们正在筹划一场远行;也许,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的同学们正准备开始一趟游学之旅;也许,奔忙工作的家长们正在开展灾后重建。然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就此停摆。我们被困在家里,我们整日为病毒的传播而惶恐,我们最怕听到的就是楼下传来的救护车的声音。
然而,反过来想一想,就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依然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们,他们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他们又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楚?
目前,大家都进行了数轮核酸检测。我们在检测现场总能看到三种颜色:
热心的红色,那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在烈日下坚守,喊哑了嗓子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维持秩序。他们中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有外卖小哥、有退休的大爷,当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党员。党的关怀以这种红色的形式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暖心的蓝色,那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随时关注着队伍中的老弱病残,及时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他们用无私的坚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当然,最亮眼的还是那一抹贴心的白色,那是正面与病毒交锋的医护工作者。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不分昼夜,不惧溽暑地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他们有的还很年轻,二十出头,就已经用无畏的奉献诠释了青春最美的模样。
这些人,承受着酷热的天气,难道他们不累吗?面对着变异莫测的病毒,难道他们不怕吗?正如曼德拉所说,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为了万家平安,为了满城百姓,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征服了畏惧。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老师们,身为传道受业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博雅”地育人,育“博雅”的人,不是一句空话。“传道受业”,“传道”为先。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开学之后,将这些精神、这些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雅青年。
同学们,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你们正在见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段历史。黑格尔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我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年轻而敏感地心灵去细细体会这座城市、这段历史中的温度;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些温暖之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棒;我希望你们在灾难中成长,将人生遭逢的所有困难,都化为修行的道场。
家长朋友们,你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多人在抗洪和抗疫中,冲在最前线。你们身体力行为孩子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感谢你们在灾难中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人民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你们给予孩子们心灵最完美的启迪与滋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携手同行,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家校共育,风雨同舟!
最后,用蔡锷将军的一句话结束,“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中国青年的未来,有赖你我;中华民族的未来,有赖你我!
谢谢大家!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 王保军 2021年8月12日 ”
“这个暑假是不平凡的一个暑假,作为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心中的焦虑、担忧更是每天萦绕在心中!被暴雨和疫情打乱的学习生活,却被我们七中的校领导和老师们安排的井井有条。7月20日暴雨侵袭当天,孩子们在学校被老师保护的全然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直到第二天老师把连夜整理好的地理课件展示给孩子们,从学科视角看暴雨侵袭,到灾难中的生命教育和城市温度,让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就像王保军校长在信中写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个学生家长如是写道,“暴雨中王保军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慷慨施救被洪水冲走的行人;为山东救援团队提供休息场所和贴心服务,真正的为孩子们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郑州七中往届毕业学生,现为七中初中分校树人外国语老师付高丛雪写道:昨天睡前看了央视直播的英仙座流星雨,西北广袤的夜空中繁星点点,留言中大家纷纷许愿,期盼美好,只有在最深沉的夜,我们才能拥有最美丽的星空。今天,看到王校长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让我们不忘自己的责任,心怀感恩,再多一点点坚持!在艰难的时刻,只要一直走着,就一定能等到漫山遍野的花开。
一位老师留言说:城市多灾,却沉淀出了温度。人民多难,却凝聚了温暖。教育的心,本就是从一段一段的刻骨铭心中剖析出了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灾难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去。高三地理组的三位老师在暴雨最集中的当天,以最快的速度搜集前线材料,把这场灾难及背后的故事融进课堂,真实感染到学生。正如王保军校长所说,这种在灾难中的生命教育、情怀教育、爱国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大传特传之“道”。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防灾害心得篇3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
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 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
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资金渠道单??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
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
暴雨、洪水发生前:
对于地处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危险区域的房屋,每年夏初应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查看房子地基和房子本身的变形情况。如果降雨较大,要查看房屋四周有无积水,排水是否畅通,防止山洪冲击或浸泡房屋;对应急情况下的撤离方向和地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检查用电线路和设施,低洼地区要重点检查,采取适当防范措施,对失修、老化则未及时更换的线路和设施,应提前关闭电源。
走路、车辆行驶应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遇低洼积水应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特大灾: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以下后果之一的:农作物绝收面积30万公顷以上;倒塌、损坏民房5万间以上;因灾死亡100人以上;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3万人以上;7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6.5级以上);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
大灾:农作物绝收面积10—3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3——5万间;因灾死亡30—10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1—3万人;6.0—6.9级破坏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发生5.5级);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0—20亿元。
中灾:农作物绝收面积5—10万公顷;倒塌、损坏民房1—3万间;因灾死亡10—30人;因灾需紧急转移人数达到5000—1万人;4.0—5.9级破坏性地震;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3—10亿元。
小灾: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小灾。
地震
1、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2、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3、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火灾
1、如果被困在楼房中,可在窗口阳台等处呼喊,并且挥动醒目布条等发出求救信号。
2、逃离时,要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鼻,用浸水的棉被保护身体快速通过。
3、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从消防疏散楼梯逃离,切勿使用电梯。
洪水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台风
1、如果在外面,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2、如果你是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3、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泥石流
1、在发生泥石流之前,撤离到安全地带。从暴雨预警或者泥石流预警之后,将会有足够的时间,应该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安全地带就是较为坚硬高地平台。
2、泥石流来临的时候,在逃生的过程中,要向沟岸两侧山坡跑,而不是顺沟方向向上游或下游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3、当发生泥石流的整体的滑动的时候,抱住大树等物也是一种自救措施。
海啸
1、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海啸来临时,尽量往又高又远的地方跑,离海岸越远越好。千万不要往前冲,应不顾一切地向反方向跑,这样才有可能逃生。
3、在道路和桥梁上的人,应该立刻弃车离开道路向高处跑。在高的建筑中,最重要的是跑到更高的建筑物顶端。不要慌乱,因为海啸来去基本上只是在一两个小时之间。
防灾害心得篇4
星期二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防震减灾”四个大字。正当我们在想写这个是为什么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慢慢地讲解起防震减灾的知识。
老师首先让我们讲一讲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安全逃离?我们争先恐后地说:“地震来临时首先不要惊慌,然后尽量以最快的速度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到地震结束后,举着东西保护好头部,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等高大的建筑物,然后到达操场等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伤害。”还有的同学说:“地震来临时,先举着板凳离开教室到达走道,然后将板凳上举,从二楼飞下去。”另外的同学就说:“就算你地震时没被砸到,跳下去也会摔死或摔伤了。”那个同学说:“那我不会带个降落伞飞下去!”别人反驳到:“地震时,你哪来的降落伞呢,再说也没有时间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好不热闹,这时老师告诉我们,真正当地震来临时,大家首先要做的不要惊慌,要按照第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先以最快的速度躲到课桌底下,等到地震结束后,举着东西保护好头部,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教学楼等高大的建筑物,然后到达操场等空旷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伤害。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使我们明白了和掌握了一定的防震减灾的知识,我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使我们尽量远离伤害,远离危险!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
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防灾害心得篇5
纵观整个事件原因多样,有党政人员的懒政务、勤政绩,有应急管理人员工作的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应急、基础建设功能不足等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现状管渠断面、坡度及埋深过小,上下游落差过小,流速过慢,通水能力过低,排放措施不当,暴雨重现期过小,无技术交底环节,出白图以及擅自违规变更、施工质量不合格、投资着重点偏移,城市规划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此次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我们需要整体分析事件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于之后的项目实施有所启发及警示。
1、设计规范的更新及城镇化建设,现状雨水管道早已不满足当前排水需求。此外,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率明显上升,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应该把最关键的民生项目放在首位,优先提上日程。
2、地下管道项目是良心工程,是努力建成但直观看不到的工程,但与此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政府及设计单位应在这些基础且至关重要的项目加大投资比例,而不是一味的做好面子工程。
3、摒弃陈旧的城市雨水排放建设理念,在新区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时一定要从长计议,克服上述因短期行为和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所带来的技术失准的局面。同时城市雨水排放量的增加要结合近年来,尤其是现阶段观测的降雨资料对排放的河流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复核现有排放河流的通流能力,采取必要的加高加固措施,防止洪水漫溢和溃堤事故发生。
4、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整体考虑,并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内涝易发地区,应增加城市行泄通道、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
5、片区雨水规划应该设置强排措施,对于强排设备的智能化及后期维护工作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向建设时期适当增加投入、平时增加少量运行和维护费用换来暴雨期间全城安然度汛的观念转变,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水漫溢、暴雨淹城的悲剧发生。
6、正确处理好雨水管道排放与海绵城市滞留存储之间关系,利用软件模拟预测不同设计条件下最优设计方案,在保证城市不发生内涝的情况下普及海绵新理念。
7、设计单位应该以设计相关规范、标准为准则,在满足建设单位的诉求的同时,做到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
8、对于项目的设计变更问题,设计文件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设计单位应该得到相关批准后再提供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单位或个人不能违规向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提供白图。
9、这次暴雨灾害暴露出基层人民对于突发灾难的反应、处理能力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对灾害的应急措施的学习演练,做到面对自然灾害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当前,沣西新城处于大力开发建设阶段,应吸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的教训。在政府开发单位的领导下,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仔细推敲复核关键技术参数。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提高良心工程投资占比。做好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尊重设计,规范施工,保证质检,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共同建设标准化大都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防灾教育心得8篇
★ 防灾避险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