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心得体会

512地震的心得推荐7篇

要想写好心得体会,需要有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经验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和挑战,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512地震的心得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512地震的心得推荐7篇

512地震的心得篇1

世所罕见的大地震,让数万同胞顷刻罹难,十三亿亲人为之默哀。在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对于逝者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祭奠,什么才是最好的告慰?

是生者的坚强不屈!不能让灾难击垮我们的意志,不能让困难停滞我们的脚步,不能让废墟掩埋我们重建家园、重整河山的.坚定决心。

为这坚强不屈,让我们在宣泄中抚慰心灵。汶川大地震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人们由惊愕到悲伤,由悲伤到焦虑,由焦虑到坚强。而在时间的煎熬、紧密的关切、焦急的期盼中,这心情在日渐焦灼,这心弦在日渐紧绷,这心绪在日渐难安。

全国哀悼日,既是对罹难同胞的祭奠,也是对生者心灵创伤的抚慰。那么,就让我们把这连日来积郁的悲情伤绪,一并尽情宣泄吧,一并尽情地荡涤吧。灾区干部群众不能倒下,全国人民不能倒下!

为这坚强不屈,让我们在泪眼中抬头挺胸。面对被无情摧毁的家园,面对被废墟埋压的生命,面对那一幕幕悲壮的场景,面对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翻飞的泪花是心灵无声的语言,是心底流出的哀歌。这里有伤恸泪,悲逝泪,亦有感动泪,欣慰泪。眼泪可以尽情流淌,但我们必须挺胸抬头,去把悲痛化为力量,去把感动化作坚强。而这,是我们在风雨中挺立、在灾难中前行的巨大动力。

为这坚强不屈,让我们在泣别中毅然前行。逝者已矣,家园已毁,而生活还将继续。伤者需要全力救治,无家可归者需要安置,家园待重建,河山待重整,我们必须泣别逝者,揩干眼泪,重新上路。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需要我们更加凝聚起来。尽自己最大努力施以援手,加倍努力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加倍激发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就是对灾区人民最好的支持和慰藉。

“现在灾难已经发生了,我们还要生活,不能什么都靠政府,睡着等饭吃。”17日一大早,有灾区村民就拿着镰刀下地割油菜和麦子去了。而面对灾难,灾区群众在高喊:“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那么,让我们更加坚强不屈,告慰罹难同胞,凝聚一切力量,去把困难踩在脚下,去把行动付诸实践,去把希望寄予明天!

512地震的心得篇2

妈妈听说唐山大地震这个电影很感人,就一直想看。昨天,她带我和姐姐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女主人元妮有两个孩子,女孩是姐姐,名叫方登。男孩是弟弟,叫方达,他们幸福地生活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地灾难毁灭了一切:一天晚上,方登和方达都在熟睡。只见天空变成了恐怖的淡紫色,大地猛烈地摇晃起来,楼板、砖块止不住地掉下来,元妮疯狂地要冲进房子里救两个孩子,父亲拦住元妮,要自己进去救孩子,就在他快要冲进房子里的那一刹那,一块巨大的楼板压死了他。

大地震过后,有人发现了方登方达姐弟俩,他们被一块楼板压着,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就像跷跷板一样,救弟弟就会压到姐姐,救姐姐就会压到弟弟,姐弟俩只能救一个。救援人员问元妮救哪一个,可元妮哪个都不舍得放弃,过了半天,人家跟她说,再不做决定,两个都没了!元妮狠了狠心,说:“救弟弟!”这句话让被楼板压着无法说话而一直敲石头求救的方登彻底失望了……

一场大雨把方登淋醒了,她发现自己躺在拉尸车里,旁边就是她爸爸,死里逃生的方登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了,养父养母问她记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她总是摇头,我想:她应该不是不记得,而是不想说罢了。过了32年,方登也恨了元妮32年,在08年汶川抗震救灾,方登深深体会了一个母亲的心情:这个母亲的女儿腿被压着,情急之下,这位母亲一狠心,叫了医生把她女儿的腿锯掉,事后,她哭着要去找她女儿的腿。这一段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母亲说:“长大,她恨我,就让她恨吧!”我想:在让元妮从两个孩子里选一个救的时候,她是多么痛苦、难以选择呀!这都是她的孩子!如果她抛弃了任何一个,她都会痛苦一辈子、愧疚一辈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母亲的伟大与无奈。在方登吃东西的时候,偶然的,遇到了她的弟弟……

方登有没有认方达这个弟弟?她有没有原谅当初为了救弟弟而抛弃了自己的母亲,想知道的话,就自己去看吧!

512地震的心得篇3

“滴——呜,滴——呜”,随着学校的警报声响起,我们开始了防震演练。

我的脑海里回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记住!当地震来临时,要双手抱头,钻到课桌底下,地震停了后,要有秩序的一个一个往出跑!”我的双手不停的颤抖,好像地震真的来了似的,大脑一片混乱,也不知怎么的,就和大家一起跑到了操场上。

上了操场,老师让我们抱头蹲下,警报声停下后,防震演练就圆满结束了。

地震太可怕了,它像一个魔鬼,使多少家庭变得妻离子散,使人们花了几十年辛辛苦苦建造的建筑物在几秒钟内变成了废墟,它狞笑着,毫不留情的夺走了数十亿人生命,同时,它也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的脆弱,多么无助。

但是,它也有弱点,既然它是魔鬼,我们就应该像那个聪明的农夫一样,把它关到瓶子里去,让它不能再作恶,防震演练就像那个瓶子。不要以为防震演练只是个儿戏,它可是帮你逮住魔鬼的好法宝,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相信,即使它有三头六臂,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2017年2月20日,我校西城初中充分利用开学安全教育周,开展地震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普及防震安全知识,掌握在灾害中能够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练前,我校重新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并由耿主任为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演练时的逃生要点,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躲避姿势、撤离姿势和逃生路线等内容,使其掌握地震发生时逃生的正确方法,为演练做了有效的铺垫。

上午10点整,根据演练要求,在第一声哨声响后,上课的教师立即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弯腰并用书护住头部,迅速安全蹲到课桌的侧面,各楼梯口的教师立即各就各位。第二声哨声响后,同学们严格按照学校的提出的“一牢记”、“六不准”快速有序安全疏散到宽阔的操场,随后各班立即清点本班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指挥,整个演练过程只用了55秒。

演练结束后,景校长对本次地震疏散演练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要求全体师生把每一次演练当做实战,坚持月月演练,将演练活动逐步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512地震的心得篇4

为了使幼儿园教职工和全体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20xx年6月30日,我园全体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了“防震安全演练”活动。

1、全体师生听到第一次报警信号后,教师迅速指挥幼儿蹲在三角区(例如:课桌下、墙角边)就地避震。教师喊:“注意,地震!”,幼儿迅速做好避震准备。紧接着教师喊:“蹲下,别动!”,在活动室的幼儿迅速蹲在课桌下、墙角边,用双手护住头部。

2、(大约2分钟过后)听到第二次号令,指挥人说:为防止余震,请老师们带领孩子们紧急疏散,教师喊:“排队,准备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到操场。

3、教师喊:“开始撤!”,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安全而有序地撤离。班级三位工作人员分别在小朋友队伍的一前一中一后,手护住头,手扶楼梯的栏杆,不吵不闹,紧张而有序的一个接一个,按照自己班的疏散路线有秩序地撤离到操场,后面走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活动室、睡房、洗手间、区域等。

撤到操场后,各班派一名老师马上清点好孩子人数,在最快时间内将班级人数报告给总负责人罗园长。

所有班级报完后,罗园长给我们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①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桌椅碰伤。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幼儿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不过本次演习中,大家得到了锻炼,取得了经验,演练活动比较成功。我们以后应多加强演习,多提高大大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512地震的心得篇5

那些天,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那种深厚的父子亲情,深深的震撼了我。文中大体意思是: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经倒塌,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只有这个父亲坚信他的儿子在等着他来救他,父亲不停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奥林匹克的练习题。当做到一道推理题时,我被难住了,不知道从哪儿想起,我心烦气燥,便把本子放到一旁,有点想放弃。这时我想起《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的父亲坚守自己的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不动摇,不放弃,苦苦的挖掘了38小时,将自己的孩子救出时,于是我就又拿起本子做了起来,查找资料,我想来想去,终于知道怎么做了。

相比之下我十分缺乏这种坚定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要加强培养信念,面对困难时要迎头而上,充满自信心。

512地震的心得篇6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发生,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演习,每个班在进行班队会时,按照不定时的防震逃生演练方案进行了演练。

防震演习程序为:警报响起、各班自救、组织撤离、操场整队、清点然拉响警报,班主任听到警报迅速指挥学生不要慌乱并引导学生有秩序地逃离现场。人数、活动总结。

防震演习中,同学们能沉着冷静,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墙角。老师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撤离过程中,所有教师各负其责,维护秩序,使学生安全跑到操场。

这次安全防范演习,全校师生齐动员,教师准时到位,学生动作迅速,秩序良好。仅用了三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来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习中学生进行间有讲话现象,甚至有嬉笑现象,不够严肃认真;下楼次序与路径要进一步监管理顺,做到合理、科学,避免拥挤;个别教师逃离动作慢。

通过这次演习,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识:当地震来临时,不能跳楼,要切断电源关掉煤气,躲到卫生间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为墙壁倒塌时,桌子能为你承受重量。尽量避开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离,以防余震。如果在操场等室外,要离开教学楼、高压电线、跑到空旷地带。不要在加油站附近,因为地震发生时,加油站容易引起大火、爆炸。总之,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学会根据当时所处的场所和情境,采取自救措施。

我们学校经常进行演习,从而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自救措施,设想一下,如果不学会自救,地震真正到来时,就会惊慌失措,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采取科学的方法自救的非常重要的。

地震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产生了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振动。地震主要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其中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地震带来了地表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生命线破坏、人员伤亡、心灵创伤、火灾、建筑结构破坏等灾害。

地震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灾害,我们要做好抗震措施。加强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现能做的就是学习地震知识,不轻信谣言;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准备防震应急包,按时检查和加固住房。

地震虽然是自然灾害让我们防不胜防,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相信人们能探索出更好的防震“武器”。

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知道了大地不光有温柔的一面,还有可怕的一面。

3月,是春回大地的季节,也是我们大南关小学的“安全月”,这不,马上要防震演习了。

第二节课是数学,我刚做完一道题,警报声就响了起来。我赶快往桌子底下钻,一分钟后,警报声停止了,我以刘翔冲刺的速度“嗖”的一声冲出教室。同学们有的像蜗牛,有的谈笑风生,都把这件事当成了儿戏。有的同学最快用了两分二十一秒,有的同学最慢用了两分四十秒,老师说成绩还不错,要是真的地震跑这么快就好了。

这次防震演习让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听老师说每月都有一次不定期的演习,我听了很高兴,因为防震演习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

这次演习觉得自己表现得还不错,在很短的时间逃离了出来。让我们再接再励,随时提高警觉,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逃生。

512地震的心得篇7

地震就像一头猛兽,时刻危机着我们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它来到,但是也要有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疏散意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有多人在这一天失去了亲人、朋友,有多少家庭在这一天破裂,多少人在这一天经历生死离别。同时也要我们对地震有了更高的警惕性和防备知识。2021年5月12日我们在灵璧师范学校举行了一次安全疏散演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实的防灾演练。

这次演练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那么真实的演练。九时三十分第一次警报响起班里人已经按耐不住了,但四五六层同学安排在第二次警报才能逃离教学楼。第一次警报班里同学就开始避险,然后准备有序逃离了,但我们班被门口老师拦在班门口!四层的`其他班级都已经逃离了就只剩我们班了唉!

我在窗口旁站着看别的班逃离,他们跑的周围都是烟雾起初我以为是地上的土灰,然而第二次警报响起我们开始有序的从两个门逃离,我从前门逃离,刚出去就被烟雾呛到了,我连忙用手捂住口鼻,飞奔跑下楼,越到下面楼层烟雾越浓越呛人,快跑到一楼的时候好似看见了火光,我还以为学校真的放火了呢!结果这次演练用到了高级武器——烟雾弹。

紧接着跑向操场,后面我们班的人都喊着“你们跑得真快,要真发生了你们几个绝对都能跑出去”我和几个朋友就笑了。

跑到操场我开始咳嗽了,咳嗽咳嗽就想干呕真难受,得亏不是真的地震火灾,但是我内心是真的紧张不像以前就只有个警报抱头捂鼻子就好了。到了操场消防员为我们演示了头部、手臂受伤和心肺复苏的抢救知识。

同学们,演练就是为了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地震安全心得体会5篇

地震安全知识心得体会5篇

512事故反思心得体会6篇

学校预防地震应急预案7篇

幼儿地震安全教育教案7篇

512汶川大地震心得体会5篇

地震来了幼儿教案7篇

512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参考6篇

512大地震心得体会400字6篇

512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优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409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