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推荐7篇

尝试不同的角度,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面对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从中获得心得体会,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推荐7篇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之路。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怎么学?我的理解就是指导工作,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认真根除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找准有可作为的着力点,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为基层单位党派行管办来说,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重要思想,要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立足岗位学。要把为省民主党派机关服务装在心里,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密切与党派机关干部职工的联系,健全管理职能、增强保障能力,奋力书写党派行管工作新篇章。

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每个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派行政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对党绝对忠诚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一要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关键是立足于学,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和视察湖北时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强化支部党员意识,牢记党员是第一政治身份、为党派机关工作是第一职责。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把管理保障,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要严肃支部政治生活。严肃党支部首先要从支部政治生活管起严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加强和规范支部政治生活,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支部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要建章立制。严格工作生活秩序,用制度管事,用规矩管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服务牢记心上。服务是党派行管办的立身之本,也是党派行管办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党派行管办只有把为党派服务牢记心上,努力为党派机关服务、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才能助推党派机关工作高效运转、使他们更好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献策出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成员服好务。一要以服务保障和改善需求为重点优化服务。加强科学运行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深化公共设施管理整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统筹使用,制定好设施项目改造方案,不断改善党派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紧紧抓住党派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开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二要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优化服务。作风关系形象、代表党性、影响工作。党派行管工作好与坏与省委和统战部的形象密切相关,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切关注四风问题不放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守住法纪底线,始终在清正廉洁上作表率。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民主党派行政管理工作直接跟钱财物打交道,廉政风险点比较多,清正廉洁需要时刻强调,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一要坚持高尚精神追求。锤炼党性修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抵制贪欲和歪风邪气,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二要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行管办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2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向海内外发行,继第一卷后,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的重要著作尽数收录。我们学习本书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用好这本“工具书”。

作为一名近5年工作经历的机关工作人员党员,笔者入职之初第一次接触的与治国理政相关的著作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对推进工作和开展实践有着全面深刻的指导作用。可以期待,第二卷的出版,必将对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政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验总结、理论创新、理念宣传工作,形成了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党的理论创新,不仅会对当前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也会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夯实基础,更会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党的“肌体”和“细胞”,8900多万党员更应当身先士卒,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经之路。

走进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深悟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要立足岗位深入学,先进的思想来自实践、丰富的经验来自实践、理念的提升来自实践,每个党员不仅要学好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更要结合自身岗位深入研究,让理论、思想汇聚成发展的动力之源,激发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大气魄,根除学习工作中的一切弊病,找准大有可为的着力点,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总结、善于提升的伟大政党,始终团结带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思想汇聚新动能,我们必须上好治国理政这堂“必修课”,用新时代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奋斗。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3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里的文章,全文分为七个段落,分别节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27日期间的讲话内容。全文多次强调,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员干部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篇文章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练就为人民独当一面的硬功夫。

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高尚的情操为人民独当一面。要为人民服好务,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时刻保持一身正气,只有拒腐蚀,才能永不沾。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管不住自己,什么话都敢讲,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事都敢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有定力,可以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往往是自欺欺人,极可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分得清美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别人比官位、比收入、比排场、比面子,而是应该比德行、比能力、比廉洁、比贡献,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高尚的情操为人民独当一面。

要一心为民服务群众,以强烈的担当为人民独当一面。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战争年代,党员是在枪林弹雨中掩护群众生命的;在危难关头,党员是冲在前面保护群众安全的;在平常时期,党员是站在前列维护群众利益的。作为一名党员,要善于从雨伞中悟出道理来,如果不能为群众遮风挡雨,群众凭什么把你高高举过头顶如果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面对责任就躲躲闪闪,看到危险就畏手畏脚,见到好处就争先恐后,群众凭什么跟着你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以坚实的肩膀勇挑重担,以宽广的胸怀心系群众,时刻把解民怨、纾民意、暖民心作为抓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勇于冲在前面,以强烈的担当意识为人民独当一面。

要一腔热血奋发有为,以过硬的素质独当一面。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第四专题《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篇文章,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基础上,以一腔热血奋发有为。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党员干部若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独当一面就无处谈起。因此,要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意识,坚决摒弃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主动作为、实干托底、苦练硬功。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以过硬素质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敢啃硬骨头,善下深水区,时刻为人民独当一面。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的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squo;两个一百年squo;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squo;中国梦squo;才能成真。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精神要义,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了当下讨论最激烈的话题和最为重要的课题。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群众最讲究实际,最看重行动。严格执行是无言的号召、有力的动员。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尊重。为此,务必以严格的执行力体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第一要义。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精益求精、务求高效。中央的政策号令必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事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和管理事务,必须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牵头单位负责制,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巩固和完善进一道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二是必须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动力源泉。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敢闯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突破才能前进。善于用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要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做文章、理思路、亮新招、出实绩。特别是当前,十二五规划的收官时期,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要把精力集中到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来,勇于尝试新办法,勇于寻找新途径,善于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力争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必须要领导带头。领导带头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各单位负责人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抓执行、促落实。要做带头执行的表率,一把手应该有督促执行向率先执行转变,成为转执行的示范;要做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表率,切实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到加强团结、维护团结、珍惜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干事讲配合,做事讲宽容,形成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局面;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廉洁自律不仅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而且事关个人的政治前途,要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四是必须要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手段。政府执行力的提高,出来依靠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以外,还要更加重视社会监督,利用公众舆论和期待压力推进执行力的提高。要确保民主的知情权,广泛的执行权是行使有效监督权的保障。要确保民众的参与权,充分利用沟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社会舆论监督。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选编了4篇重要论述,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广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这也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好的村规民约,也会让一个村呈现新气象。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它是一种集体契约,是一种集体意志的明文化、规范化,是推动协同共治的有力抓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规民约与产业扶贫等不同,它不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柴米油盐福利,但带来的却是细水长流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签订了军令状。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党政应指导基层组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作用,吸引群众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村民意愿制定村规民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革除陋习、有效帮助村民改变观念,助力脱贫攻坚。

要使村规民约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各地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充分考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俗、民意,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强化村民自治完善,促进农村发展自我良性循环更新,坚持治贫先治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村风,从深层次上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快从被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速度,使得群众与干部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齐努力,共使劲。

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宣传与解读,不能让村规民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教条,要通过宣传、解读与考核保证较高的民众知晓率;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树立脱贫致富的模范,评出好逸恶劳等行为的反面典型;严把执行关,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靠着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送小康的贫困户可以有限度实施必要的惩戒措施,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基层组织要真真正正发挥好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村民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参与到致富中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村规民约绘就全面小康新画卷。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首篇之作就是谈国家安全。可以说,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无法谈发展,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抓好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

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总体安全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勾画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

要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人民安全宗旨。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只有国家安全,国家才能生存发展,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确保安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作为一名经济战线的干部,要确保人民安全,本人觉得一方面要着力培植实体经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防范风险,确保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要心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着力推进公共卫生、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综合施策原则。对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个人觉得要综合施策,一是要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二是要合作,很多问题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要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三是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倡导小手牵大手,各行各业要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如金融部门要关注经济安全,保密战线要关注网络安全。要利用4·15等相关节日开展安全形势教育,构筑一个人人知晓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只要我们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构筑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安全屏障,我们最终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那些为了gdp而造成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成功实现发达状态,相反却会出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衰退与崩溃。

绿色发展是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习近平同志要求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当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大势所趋时,绿色发展便成为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在享受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还能同步享受生态财富的福利。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绿色发展必须节约能源资源。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求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我国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资源匮乏已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稀缺就需要合理利用,如何做到合理利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我们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革命性变化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专题中都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不可或缺,而且是金山银山不能代替的。当各类环境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绿水青山就更为珍贵,而且是一种共同财产,人人都可共享,提供这种最公平、最普惠的公共产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意愿。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简单用征服自然的程度来判断全面小康或现代化实现的进度,显然是片面的。习近平同志在《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中说,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存环境的情怀。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习近平同志基于生态的永续价值高瞻远瞩地要求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他通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史例,诠释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永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从代际公平上讲,每一代人在满足自身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同时,都应该自觉承担起责任,兼顾后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同志的许多重要论述,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殷殷情怀和历史担当。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4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对做好新疆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为实现习总书记对于我们新疆的殷殷期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应当弘扬胡杨精神,扎根新疆、奉献新疆,下功夫、花力气,无怨无悔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新疆,特别是为南疆地区培养更多的胡杨苗,进而培育出一片片胡杨林,教导同学们扎根南疆地区的基础教育行业,促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新疆文明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仅应该教给同学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教育好同学们学会逻辑思维,提升科学思辨能力,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精神。进而使得他们在面对非法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及境外敌对势力等一群披着羊皮的狼时,能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能坚定、坚决地反对三股势力,能始终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同时通过同学们的言行影响他们的家人、朋友,进而影响他们的学生,让科学文化润泽新疆,让科学之光普照新疆,让落后的封建思想、愚昧文化无法滋生,让三股势力无处遁形、无法藏身。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做好新疆工作,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和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坚定不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为建设美丽新疆而谱写自己的壮丽诗篇。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5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服务人民是最大的幸福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6

前一阶段,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指导自己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有三点感受:

一定要深学。此书思想高远,理论深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法治中国等系列讲话,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国的担当,既让中华民族的理想更加丰满,又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全书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责任担当和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本领恐慌问题。此书恰如一轮明镜,照彻心扉,透彻灵魂,唯有深入学习,反复研读,才能准确把握各文之要义。

一定要致用。此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书中旁征博引,用典卓绝,学若不透,难以致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之要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文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关键作用,以及政府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紧迫感。在学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系列讲话中,深深折服于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面前展现的大国智慧,通过凝聚来自于世界的推动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区域合作、市场运作,加快龙苍沟、牛背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助推荥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要笃行。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知行合一。在改进作风系列文章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凝练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是勾勒出党员干部躬行实干的底线。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文,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提出新要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抓好落实的点滴,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手,从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做起,终将荥经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就是一剂良药,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领导干部治政百宝箱,唯有善学善用,方能善做善成。

谈治国理政18心得体会篇7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新疆工作谈会心得体会推荐8篇

谈大学心得体会1000字推荐5篇

谈质量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谈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推荐5篇

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推荐8篇

18大心得体会作文参考7篇

团18大领导心得体会模板7篇

团18大领导心得体会优秀7篇

党史故事18讲心得体会7篇

18会计工作计划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75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