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这是一份宝贵的人生笔记,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鼠疫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鼠疫读后感篇1
《鼠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二战时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哲学小说,是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法国的海外城市领土奥兰的故事。奥兰坐落在处高地的中央,背面临海,几乎没有植被,是一个商业氛围非常浓郁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只有在周六和周日才会去娱乐和休闲。
奥兰城从4月16日那天开始,出现了非常多的死老鼠。4月30日,里厄医生的公寓的门房米歇尔,因感染鼠疫而死亡,随后几天里,城市中出现了20多个类似病例。里厄医生请求夏尔医生(奥兰医师协会主席)务必隔离新发现的病人。在他的力争下,召开了奥兰城卫生委员会议,确认了发生了鼠疫,但是政府行动总是那么缓慢、羞涩,既想着发公告,又不想引起舆论焦虑,只是将白色的小布告贴在城市最不显眼的地方。
随后几天,随着死亡病例数字想箭一样的骤然上升,在人数高达30多人那一天,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闭,连写信和长途电话都禁止了,只剩下电报这唯一通信手段。
全城封闭,造成了许多家庭的分离,包括里厄医生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因健康问题去外地疗养院看病了。同时也造成许多暂时来这个城市的人,其中包括一个记者,朗贝尔先生,他来奥兰只是为了采访,但是由于鼠疫爆发,只能留在这个城市。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出去,他的爱人在巴黎瞪着他,他想要里厄医生给他开具一个没有被传染鼠疫的证明,但被拒绝了。
鼠疫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都不适应,感觉好像被流放了,封闭城门,打乱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很多人变得无所事事,电影院和咖啡馆变得火爆,大多数人多鼠疫对鼠疫还是持有乐观态度的,认为封城只是暂时的。
鼠疫流行的头一个月的月底,帕纳卢神父针对鼠疫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布道,来的人非常多,大教堂里都坐不下了,许多人在台阶和广场上听。神父认为,这次鼠疫是人们的咎由自取,是上帝对人们的惩罚,灾难就像连枷,无情的击打着人类这片麦子,是让人们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人们要向上帝祷告,这样才成得到救赎。
夏天到了,每周死亡人数多达700多人,政府的卫生防疫工作组织的糟糕透了,他们即没有人才,又赶不及时间,同时也等不到人们的信任。而政府当局只是不再公布每周死亡人数,而是公布每天的死亡人数,当局还自认为得计,因为130比起910是个小的多数字。
这时,一位几周前来奥兰定居的男人,让塔鲁,站了出来,在明知有三分之二概率会感染的情况下,仍然组织了志愿卫生防疫队,他和里厄医生结伴共同对抗鼠疫,还有里厄医生的一个病人,一个老公务员,格朗,他负责卫生防疫队的秘书处的工作。
防疫队一部分人是在人口稠密的街区,进行改善卫生环境的工作,统计还有多少房屋和仓库没有消毒;还有一部分人陪同医生巡诊,负责运送鼠疫患者,同时因为缺少司机,他们还负责开车运输病人和尸体。
记者先生朗贝尔,为了找回自己的幸福,在确定不能用合法的途径出城后,开始寻找其他的一些方法。
鼠疫一直在持续,而奥兰城的居民好像已经算从了鼠疫,他们对不幸和痛苦已经感觉不到椎心泣血之痛了,已经安与绝望。安与绝望比绝望本身更糟糕。他们没有了记忆,也没有希望,就立足于现实了,只是偶尔会灵光一闪,记忆恢复了,继而又回到麻木状态,禁锢在鼠疫的淫威下。
他们自暴自弃,完全听任鼠疫摆布,有时甚至追求长睡不醒,还不由自主去想该死的鼠疫,我们同归于尽吧。全城尽是醒着的睡眠者,只是寥寥几次,他们看似愈合的伤口,在夜间又开裂了,他们猛地惊醒,漫不经心的摸着创伤,到了清晨,他们又回到灾难中,又回到了麻木的状态。
九月到十月间,鼠疫已经控制了全城,就是里厄医生和他们的朋友,包括卫生防疫队人员,也感到非常疲惫,而且滋长了一种冷漠的态度,以前他们一直关注疫情的所有消息,现在根本不闻不问了。
只有我们的格朗,那位老公务员还在持之以恒、尽职尽责的做着他的工作,对疫情进行必要的统计,虽然他的身体状态不太好。
记者先生朗贝尔在买通了城门守卫可以出城的当晚没有出城,而选择了留下来,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和鼠疫进行抗争,他只是通过城门守卫把他给爱人一封信捎了出去。
卡尔斯泰医生宣布制成防疫血清,第一次使用在了治安法官的小男孩身上,但是孩子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还是死了,这是本书的一个高潮。
在亲眼目睹了孩子痛苦的挣扎后,同时看到防疫血清没有作用,里厄医生的情绪也变的非常狂躁,幸而他及时控制住了自己。而加入防疫队的帕纳卢神父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受震撼,继而开始他的第二次讲道,这次讲道来的人也就坐了教堂的四分之三。
他说:关于鼠疫,不要试图去解释什么,有些事可以解释,有些事无法解释。就像邪恶本身,有必要和不必要,有下地狱的唐璜,是理所当然,也有儿童的死亡,他也无法解释。
他本来可以说等待这个孩子的是永福,足以补偿他受到的痛苦事实上他对此已一无所知,谁也不知道孩子的永福是否可以补偿他受到的短暂的痛苦。但是我们只有相信上帝,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神父又说:这种顺从的美德是不寻常的,不能用过去的方式理解,它不是简单的放弃,也不是谦让,这是一种屈辱,孩子遭受的痛苦是对人的思想和心灵的的屈辱,而我们必须心甘情愿的接受屈辱,因为这是上帝的意愿。
但是这种听天由命,应该给它加上一个词积极地,我们不能拒绝防范措施,因为那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向前走,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必须坚持下去,至于其他的,就交给上帝吧。
帕纳卢神父神父尽管对有些事有些不理解,但是他选择坚持信仰,没有像塔鲁认识的一位神父那样,看到一个无辜的年轻人被打瞎了双眼,就放弃了信仰。
但是后来的这种怀疑让他疲惫和焦虑,在没有任何鼠疫症状的情况下,以 疑似鼠疫病情死亡。
我们的老公务员格朗感染了鼠疫而神奇的痊愈的同时,鼠疫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它最后带走我们的英雄塔鲁的生命,就像电影里那样,在胜利到来前的那一刻,我们的英雄牺牲了。
在整个鼠疫过程中,只有一个人情绪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那就是罪犯科塔尔,在鼠疫开始前,因惧怕被逮捕,选择了自杀;在鼠疫发生后,他表现的异常兴奋,甚至变得非常有礼貌,因为鼠疫全城封闭后,他感觉全城的人和他一起被禁锢了,但是最后鼠疫消失后,他又心理失衡,选择了报复社会,被警察逮捕。
书中写了两个英雄式的主人公,里厄和塔鲁,但是作者并不认同英雄主义,就像他就卫生防疫队的评价那样过分的抬高义举,因为这会间接的颂扬罪恶。因为这会使人猜想,义举十分罕见,而麻木不仁和冷漠才是最常见的。献身卫生防疫队的人,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伟大,因为这是这时唯一应该做的,不去做那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真要树立一个榜样和楷模,即所谓的英雄,那么就推荐这个微不足道的、名不见经传的的英雄,他没有别的,只有一颗比较善良的心和一个看似可笑的理想。这一点将使真理原来的面目,确认二加二就是等于四,使英雄主义恢复它应有的次要地位,从不超越追求幸福的正当要求而只能在此要求之后。
里厄医生,三十五岁,心地善良、身体强壮,不会轻易感到疲倦。在鼠疫发生前,他经常给穷人出诊,是一个受人尊敬,病人看到他如同救命恩人。鼠疫发生后,他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酷无情的发现疫情、命令隔离,人们视他如仇人。
他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他原本可以出城,去陪伴他病重的妻子,但是他没有。
但是里厄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同现实作斗争,同死亡作斗争,只是自认为是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
塔鲁说他,同死亡作斗争,胜利永远是暂时的。他说,但是,这并不是停止斗争的理由。
另一位英雄,塔鲁,作者赋予了他功利性, 塔鲁想要做个圣人,他自认为理解了生活的全部。
他出身富贵,他在目睹了他慈祥的父亲气势汹汹的判处另一个人死刑后,尽管那个人确实有罪。他离家出走了,参加了一些反对死刑的社团,受邀参观了死刑现场,并被告知,少数人的死亡是实现一个人和人之间不再互相残杀的世界必须的。他也犹豫过,不过后来,他明白了,他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鼠疫患者,每个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每个人都间接的同意了上千人的死亡,甚至煽动杀死他们,即认为必然导致他们死亡的行动和原则是正确的。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勃兰特罗素的一句话**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和被杀。
作者认为,愚昧无知才是人世间罪恶的根源,最可恨的恶行就是愚昧无知的行为,还自认为无所不知,因此认为自己有权利去杀人。
作者认为,我们不会去赞扬老师教学生二加二等于四,而去赞扬证明二加二等于四是对的而不是错的人,因为历史曾经有人说二加二等于四被判死刑。问题是不在于了解这样的推理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而在于认清二加二是否等于四。
关于二加二等于四这一段,一开始我是很迷茫的,我把鼠疫看了三遍,包括李玉民和丁剑的两个译本,想了一天,才想明白这一段的意思:
说真话、做真事是应该的,不应该去赞扬,而应该赞扬那些证明真理是正确的并捍卫他的人,因为历史上有很多敢于说真话的人被处死了。问题是不管这样做是得到惩罚或奖励,最重要的是认清这些事、这些话是真的。
?鼠疫》这本书是,越仔细看,里面的道理越多,联想到这本书的年代,鼠疫到来和政府的做法,就像法国政府轻易的被德国法西斯打败,而后大多数人都是甘于现状,只有少数人在不断的抗争。
书中很多人物,我们都有代入感,记者朗贝尔的做法和多数人一样,灾难来时,我们都在想方设法的逃离,而我们每个人又都像老公务员格朗,一生平凡、平淡,没有非凡的才能,同时也有自己的梦想:当把手稿交到出版商手里时,出版商会说脱帽致敬,先生们!
看到真个城市都被鼠疫控制,城中居民都安于现实,不再抗争时,我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话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跟《局外人》,《鼠疫》这本书,感觉是多了一些人道的、积极地态度,读书的感觉其实比《局外人》更舒服一些。
鼠疫读后感篇2
挺过有期限的鼠疫期待未来—意识到疫情无期限的失望—开始自我反省日常生活/寻找各种办法逃出囹圄—不敢期待未来只低头生活的麻木绝望—认清现实勉强重新振作尽责自救
里厄—“吹哨人”、“救助者”、理智诚实、感召者:
神父—反理性的宗教者??被孩子的痛苦改造成“游走在异端边缘,动摇了关于鼠疫是上帝的惩罚与救赎的想法。
朗贝尔—仅关心自身利益、逃离者、求助者??认清了“围墙高不可攀只能尽力刨开缺口直至推倒”,开始向里厄一样变得“诚实”
哮喘老人—活够年纪的“世外高人”:
“一大批官员和能干的人”—这里需要区分,前者是尸位素餐、后者则只是在这样一场灾难中没有将自己的领域投入其中的“公知”
格朗—我们最需要的普通人、一个追求理想的人:
让·塔鲁—敏感善良、他认为自己看透世界人与人之间“祸患与牺牲品”的关系,希望做一个拯救者,至少绝不与祸患为伍。在鼠疫中,试图用宁静和善解人意的品质去理解和安抚他所见到的人,既是观察者又是志愿行动者
柯塔尔—某种程度上早已历经过“鼠疫”:惴惴不安充满怀疑,一人经受的孤独在鼠疫中变为共沉沦,甚至轻松快慰许多,结局令人唏嘘,他真正的死于“鼠疫”。
无论从疫情蔓延的范围还是现代国家机器的复杂精密庞大来看,今天我们面对疫情处理的困难都比书中描写的多得多,但我们仍能够从最基本的“身在疫情中的普通人该如何行为和思考”方面在这本书中得到不错的答案。
鼠疫读后感篇3
而活人的世界也一天到晚都在害怕被迫向死人的世界让步,那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灾难总会给人们带来恐慌,也许那些面色从容的正常人心里已经满是绝望,但庆幸的是,他们有一位过于冷静的医生,一位暂且带给人们希望的医生里厄。
在大会上,这位医生曾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人的性命,而并非是这个病毒的命名。他是一个悲观的人,想什么事都从最坏的角度去分析。但不可否定的是,他并不缺少人情味,有个小孩子摔倒了他会立马扶起来。
他明明将人们的性命看得那么高,却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对所有人都还是那么冷漠,是真的如他所说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吗?
在无暇的疲惫和人们的仇视中,他并没有丢失他那一颗善良的心。他只是无能为力罢了,面对强大的鼠疫也有所畏惧,但不愿让人们见到那冷淡面孔下的脆弱与迷茫,因为一旦如此所有人的心里也会变得充满绝望。
那就让人们认为他无情好了。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并不能战胜病毒,自己也在不断的向病毒让步,他只是想让大家走得更长远一点罢了。他一点也没认为会胜利,他对塔鲁说过,一切都是不断的失败再失败。但他要让人们认为会胜利,毕竟他是一位领导者,他虽不信英雄,却还是在让自己努力成为英雄。
他在迷茫中斗争着,正如他说自己不是一位医治者,只是事实的阐述者。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能胜利,但内心却还是对着暂时的胜利有所期待。他非常矛盾,但矛盾得并非没有道理。
他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在人们不断的误解,仇视的眼神中依然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他在不分昼夜的煎熬中或许已然麻木,毕竟他也是一个人,哪怕精神还未麻木,但身体早已麻木了,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善良罢了,一个善良的人,总有他放不下的责任感。想自己承受所有痛苦,哪怕这并没有什么用。
他也痛心,痛心得近乎愤怒,这病痛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身边带走,以至于在给那个孩子注射实验的疫苗不起效,看着他活生生死去后对神父怒吼。他已恨透了病与灾,受够了这一切,但那时,还没到抱怨的时候,一切都还未到头,所以他又立马冷静下来。
在朗贝尔说他生活在抽象理念时,他思考了,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反思,尽管他明白自己也只是一个受害者,但他也在寻找着所谓的真实,并非是真实的事物,仅仅是纯粹的真实,一种摸不到的,只存在于自己心灵真正想要的东西。
抛开一切责任的枷锁来讲,他或许想要与妻子在一起吧,也想在困境中得到解脱,或者泡一个海水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他没有,并非是没找到想要的,而是那一切太过遥远了,对于他来说,自己的善良容不得那么做,也只能将就了。
那位医生熟练地披上了白大褂,那银白色的听诊器也如他的心灵一样耀眼,消失在人海中。
鼠疫读后感篇4
《鼠疫》读后感1000字!
也许我和《鼠疫》这本书,缘分不是那么深。很多年前看了个开头就放弃,这次新冠疫情下忍住对死老鼠的描写重头再看,又是中途而废,再间隔一个月立志,终于看完。结果就是,这本刚看完的书,于我,就好像那些小时候看过的名著一般,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情节和配角。
但是,也许这一切也并不重要,就好像在这场轰轰烈烈间席卷全球的疫情一般,每个人在这个大时代,只是一个渺小的身影。
?鼠疫》的开头,不明原因的死亡逐渐在城市中出现,医生们统计着数字,从最开始的不经意到与政府官员的沟通。而政府官员的反应,也是与现实中他们如出一辙:坚决否认!湖北和武汉政府、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大爆发的美国政府和刚刚宣布奥运延期的日本政府,不管是哪种体制,现在都是一脸真香。而令人惊讶的是,书中描写的城市封城是出其不意的,而现实中无论是武汉还是意大利的北部地区,都是提前透露了封城信息,其结果是病毒在各大范围内传播。
小说中段,也就是疫情的相持阶段。一开始民众急切想要离开,也有人忍受不了思念之苦,将城外的亲人接回,后来发现只是大家一起煎熬。死亡人数急速攀升,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统计数字由每周改为每天。读到这里,我想起,我们曾经也有段时间,是每半天公布一次数字。可是对于卫生防疫的部分,就让我感觉比较迷惑了。政府的卫生防疫工作,还是就是在消毒,协助医生把患者运到医院,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去电影院、咖啡馆游荡。这种“群体免疫”的后果就是有大量的死者,从最开始装棺材,到后来逐个挖坑、分男女挖坑,最终不得不挖个大坑把所有尸体一起扔到坑里。
缺乏控制疫情的信心,也许是西方文明无论如何自诩文明、高贵,每每掉在瘟疫的坑里,不可自拔。传统疾病,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而流行病,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治理能力。新冠病毒,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哪怕你经济再发达、政治再清明、技术再进步,未知的新病毒就是毫无解法。今天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各种先进的通讯、生物医药技术,在遇到疫情的时候,表现比书中百年前只有电报、火车技术的城市更好么?完全没有!只有各种不同姿势的躺倒。
相对于西医和西方世界,中医和中国的思路,很奇妙。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历史上也是久经瘟疫的考验。中医对于瘟疫的思路是“扶正祛邪”,不存在没有特效药,让病人回去自己扛的情况,这对患者的心理已经是莫大的鼓励。而政府一旦认识到这场瘟疫的危害性,就会积极行动起来,用最传统的方法——隔离,切断传染源,必然是可以尽快控制疫情的。
小说的结尾,从秋天开始,就有病人是在医生认为没救的状态下,慢慢自己康复起来了,预示着疫情逐渐转好。我都不想吐槽了,我就没看出来有谁是被医生救活的。我本来以为疫情最起码可以在冬天结束,并没有,一直拖到第二年的春天,甚至善良的塔鲁就是城市解封前最后的殉葬品。我想起张文宏医生对德国同行的吐槽,“我们想着用两个月或者四个月时间结束战斗,然后快乐地和大家一起玩。结果,你告诉我,你们需要两年?“
鼠疫读后感篇5
我想,如何写一篇读后感,对得起这样一部别样精彩的小说。
?鼠疫》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法国的一个小城镇,描写了从鼠疫初显征兆到鼠疫疯狂高潮后的迅速结束。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时都会产生与其实质内容不符的印象,其中也包括了我。鼠疫几乎完全是个框架和主线,给人印象深刻都是些在这像阴云似的天空下活着或死去的灵魂,思想和感受。
你活在抽象中是我对这部作品肃然起敬的开始,几乎每部名着都有令我肃然起敬的开始。它们在开端不久让你津津有味地继续着时突然碰到超出你想象的精彩。在这部小说里,我把它看做两方面:第一,我不了解你的感受;第二,我认为我了解你的感受。这个我时常想到问题,同时存在的问题,加缪告诉我它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活在抽象中。记得在小学学《最后一课》时有印象,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那么这个翻译过来的抽象在法语原文中代表的可能是更精彩,更精准的一个意思。
里厄想,之前20次鼠疫死的的一亿人,作为一个数字躺在历史里,于眼前几百尸体,摆在广场上作对比,现在的感受是确切的,而一亿人的却是数字,是抽象。那么一亿尸体具体比起来会是比广场更壮观的;而现在的自己就不是抽象吗,自己没有患上鼠疫,自己在思考,在感受,甚至思考感受出思考感受本身的层次和局限,那么他的整个思考感受活动是不是运行在一个更大的局限,更大的抽象中呢。这个抽象伴随了鼠疫的整个过程,并不是只有抽象和不抽象两种,而是像上面提到的,分不抽象,有点抽象,更抽象一点,比较抽象等等等等。不抽象的感受是什么人呢,是那些已经患上鼠疫,等待死亡的人,即使就是这一点,也并不十分令人确定。
我在想是什么令人脱离了现实,迈出了走向抽象的第一小步。是理解,和想象力。理解在先,它对别人的感受加以理解(不只是痛苦),这里就会出现与现实的出入;第二是想象力,就是想象在自己身上发生时自己的感受。我忽然发现这是人下意识不可控制的行为,很难阻止自己这么想。然后自以为那痛苦是那样的,感受起来一定是那个样子的。如此种种,往往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一个认识,对陌生的事物,哪怕稍知一点的事物也会做出判断和理解,实在不行还可以只凭名字想象一个人的长相,一部叫鼠疫的小说有多无聊。所以,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我们知道的但不了解的事物有一个判断和印象,这好像是我们必须做的,当说出一个你只听说过的事物时,你的脑子一定会反映出你对它的理解,不会出现没有意识的情况。仔细想想真的很奇妙,我们生活在巨大的抽象之中。
鼠疫读后感篇6
在豆瓣上可以看到关于加缪的一条言论:这个作者只是在装十三罢了,搞不懂为什么这样的书会被吹捧的那么神。
这位读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
一百年来我想加缪受到这样的指责一定不少,其实他的反驳就写在书里。每一个抱有这种态度的人,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朗贝尔吗?
第二部第二章的末尾里朗和里厄大夫又过一次辩论,里评价朗所谓的抽象概念就是一切与他的个人幸福相对立的东西。但是朗贝尔真的知道真正幸福的定义吗?
他如此急迫地想要回到自己妻子的身边到底是因为这会给他带来快乐,还是因为如果不回去会辜负了对方的心意?会在道德上有所失格?如果真的是前者的话他不会觉得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形容为一种理念,他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自私不能算是崇高;而他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妻子回去的,这就是一种崇高的理念了。
到了鼠疫最严重的时期,道德的天平又再次倒向了里厄和他的抗疫小队,这个时候的朗贝尔逐渐分不清对错,他再次选择了站在道德的指向。他自始至终把追求幸福当作任务,是需要讨好道德之神的任务。
最后奥兰解封,朗贝尔的工作状态又变回了从前一般的涣散。
加缪写了太多因为没法处理与鼠疫之间的关系和立场而导致的悲剧。
科塔尔把鼠疫当成放长假,可以从令人窒息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然后他因为无法处理放假和正常生活的回归之间的关系而发疯;塔鲁把鼠疫当成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他深知这会带来不断的失败,于是最后他在一种自认悲壮的斗争中输给了自己对于自我意志的怀疑。里厄把鼠疫当成学习的机会,总算是逃过一劫。
然而在加缪的理解里,真正的英雄是小人物格朗。
这是一个真正懂得了灾难的本质并且正确将其对待的人物,古今中外对于这种人的称呼出奇的一致,不把他们称作英雄,那也是看破红尘的世外高人。
他一直有着不变的愿望,要写出一本让出版社的人们脱帽致敬的小说,而这次灾难只不过是他实现愿望的道路上的一次经历。
这不正是加缪的存在主义人生观的体现吗,我们站在荒谬生活的起点,唯一有意义的行动就是经历,所以我们不应该希望生活得更好,而是生活得更多。当人们都在为了西西弗斯遭受的苦难而唏嘘时,西西弗斯却在暗自里兴奋地盘算着这次在石头滚下去的过程中又能摸个几秒的鱼。
当其他人摆出输死拼搏的姿态,格朗只是把应对这场灾难当成例行事务罢了。
你看,这样的态度甚至能让已经上身的鼠疫乖乖退散。
鼠疫读后感篇7
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又到了农历鼠年新春,看着每天升高的感染人群数据,突然想起去年8月份读过加缪的小说《鼠疫》,翻看日记,当时所记的读后感也不多,加上最近的感慨,综合起来还是写点什么吧。
1、《局外人》
?局外人》、《鼠疫》两本小说是合在一起的,《局外人》篇幅很短,一下子就读完了。中间间隔一段时间,又把《鼠疫》读完。
我读书有个习惯,扉页会写上开始读书的时间,印上章,读完之后在尾页记上读完的时间,也印上章。有一些书还会重复阅读,亦复如是。
?局外人》笔法荒诞不经,完全以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叙事。故事情节不复杂,主人公母亲死了,无所谓;爱人离去,哦;杀人坐牢,whocare?
总之,置身于世界之外,脱离于凡尘之上。世间的所有的一切都全部用来供奉那颗无所畏惧,随心所欲的自私心。
当我们人类看到自私这一词后,本能反映就是贬义。可当拿掉人类的道德标准,放在自然界,能这样自私享受的都是强者。譬如狮王狼王首先进食,狒狒首领享有最高交配权。
呵,所以看《局外人》这本书,要以人类规则的局外人的上帝视野来阅读,才会不落窠臼,免俗于孰是孰非,而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
这两本小说也是比较荒诞灰暗系的,是因为《人间失格》没有耐心读完(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实在是冗长而啰嗦),但又觉得这种丧丧的风格比较符合当时的心情,就找了加缪的这两本书来读。
?局外人》倒是一气呵成,读完后一阵空虚,仿佛置身于红尘世界之外,世界对于我来说都是是荒诞无奇、毫无意义。
这和《人间失格》想要表达的情感类似,人对这个荒诞的世界也无能为力,因此索性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也就无动于衷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学虽然讲究空,但也是倡导人性本善,正当修行。
而《局外人》和《人间失格》,仿佛在告诉你,这个世界都与你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无所顾忌。这个世界的感情不值得留恋,没有人值得爱护。
其实要做到这个世界与我无关这样也不难,摘掉颅内的思想即可。你看看飞禽走兽,就无这样复杂的感情。吃喝拉撒,发情交配,不循思想杂念,皆由天性使然。
可偏偏又生而为人,思前想后,爱恨交织,会因为做错事而悔恨懊恼,会因为希望落空而灰心丧气。
若是不存在希望,也就无所谓失望;若是不存在思想,也就无所谓自我。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所以主人公能说出这样的话,至少内心的善良未泯。
可正因为有良心,才会被负心,才会让自己痛彻心扉,才会怪别人狼心狗肺。
2、《鼠疫》
?鼠疫》里写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发生在奥兰城市一场瘟疫,大家从漠不关心,到恐慌无措。在奥兰被封城之后,以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为主线(我忘记主角名字了),描绘了城内不同人的不同选择的故事。
这和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被封有极其相似的背景。武汉人民在忍受着一种处于恐惧之中的沉默的生活,可是仍然在期待……
鼠疫最开始是大批老鼠死亡,政府没有受理。而后开始传染人类,也没有重视。最后在气候干燥的春季,鼠疫大规模爆发,控制不住之下只能封锁城市。
比起武汉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而言,小说奥兰城市里的人更加绝望,就如等死一般,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夹杂着尸体腐臭味和消毒水刺鼻的绝望气息。
在所有举措都无效、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的情况下,就能略微明白《局外人》里写的那样了。
在绝望中无能为力,因此索性就不抱希望,对一切事物也就无动于衷了。
瘟疫动荡、兵燹祸乱之时,往往都是社会动乱最剧烈的时候。除去一些罪恶邪魅之人,主观意图作恶之外,另一部分失去至亲至爱之人,也会丧失内心最后的道德防线,变得冷血无情,自私自利。在小说里,“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这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他们因为失去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而选择日夜买醉,麻痹自我。或者轻生自杀,一了百了。
“他们得病与我有何干系,不如趁此良机,享受最后的欢愉。”这批人选择倒卖药品鸦片,欺压百姓,乘机敛财,大肆挥霍,享受纸醉金迷的人生最后时光。
“我感染了,反正是一死,不如多拉几个垫背的。”这批人选择隐瞒不报,故意外出,企图感染他人,让大家都来承担他的痛苦,仿佛这样他身上的痛苦就能减轻许多。
但读完《鼠疫》之后,不比《局外人》那般灰暗死寂,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譬如在绝望之沙漠中,也有几株绿色仙人掌在傲然挺立。因为有不少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有一大批人,在最绝望的关头,选择了和鼠疫做斗争。譬如,在反抗鼠疫的过程中,主人公医生没有想要出风头,做英雄。也没响应什么口号,也没得到政客的鼓舞,他只是出于本心,自始至终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没日没夜地救治病人,做好手头上的事情、虽然可能无果而终,但他还是不离不弃,尊重每个患者,即使不治身亡,也毕恭毕敬地和尸体告别。
书里透过剧情的铺开,还有很多关于哲理和人生等的议论。但是,在那种死亡逼近的前提下,我们要尊重不同人的选择。先不要着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挥斥方遒,而应该切实地去想想,你会如何做出选择。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中,有一些人不也是明知身患感染,还要强行外出,感染他人?有一些患者得知自己感染,干脆破罐子破摔,企图感染医护人员?
这类人不就是自私自利,害人害己的代表么。这比《局外人》中还要恶劣,刻意去影响他人。若是局外人或者悲观主义者,也就顶多是对自己生命的无所谓,不至于有心加害他人。
而和小说中描述的那般,现实中,武汉、湖北、中国各地冲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没有英雄主义的刺激,而是单纯地出于内心深处的善良,自愿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战国先贤有关于人性本恶、本善的讨论。就如《局外人》和《鼠疫》这般,前者是无所谓伤心,无所谓失望,因为害怕绝望和失去,就索性放弃追求,一切都不在乎。而后者,则是在绝望之中,持着最为普通的心境,哪怕死亡即将来临,也利用最后一点时间,做好自己手中平凡的事情。
3、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读完《鼠疫》后,我也在扪心自问,如果在当时的环境下,自己会应该如何去做?
可时间和空间都容不得半点假设,也永远不要去假设考验人性。或许现在可以夸口说,义不容辞。但真正面对死亡的危险时,还是要看具体的行动。
普罗大众都是普通平凡者,有着七情六欲,在世界上有我们珍爱的人和事物。我们拒绝去直面生死,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这些都应该被理解。
但奔赴前线,深入基层的那些医护、警察、应急等工作人员,他们非常清楚所处的危险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执行。为什么?不是因为渴望做大英雄,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们只想平平安安地做好工作,全身而退,回家团聚。他们的亲朋好友也是这样希冀的。
他们这样的举动,或是出于人性善良,或是出于工作职责,或是出于奉献热爱等等。这些也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东西。人生,不仅仅只有生命,还有生活。而善良,敬业,热爱,奉献,这些都是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呀!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如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也正因为大部分人类是出于善心和良心,才让我们同类感受到非比寻常的温暖和善良,这股力量也激励着我们也去为他人奉献。
人类的繁衍生息,从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角度出发,那些自私自利,不懂得互帮互助的类人猿、智人、能人等原始人类部落,因为内斗或者不团结,早就应该被湮灭淘汰在茫茫人类进化史上了。进化之后的人类,骨子里存的应该大部分是心存善良,平和互助的优秀基因。
所以,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你可以为《局外人》,置身事外,生死看淡,即使不小心感染,你可以安静地离开人世。但绝不鼓励这样轻生。生命只有一次,死去就万事诸空了。
你可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戴上口罩,勤洗手,不影响他人,不给别人添堵,不给社会添乱,能做到这样也算了不起了。
你也可以像《鼠疫》里的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一大批积极抵抗鼠疫者那样,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安全,捐点小款,积极协助社区工作等这些小型工作。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通俗点讲,就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鼠疫读后感篇8
里厄,我们简单地谈谈吧。在熟悉这个城市和遇上这次瘟疫以前,我早就受着鼠疫的折磨。可以说我跟大家一样。但是有人却并不察觉或者安于现状,也有人察觉到了因而寻求摆脱。而我就是一直想求得摆脱的。
文章虽然是写鼠疫的,但是又不仅是写鼠疫,作者将鼠疫发生的这件事作为影子,去间接而又明了地告诉读者什么叫斗争,斗争是怎样的,人们如何去面对斗争。
所以,我认为鼠疫这场灾难象征的是人类世界上的各种争斗,无论是动作上的,还是思想上的;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
书中最后点明作者是里厄医生,而真实的作者是阿贝尔。加缪,因此,我认为加缪在现实生活中是类似于里厄医生的,他的生活,更多是指精神上的,就体现在里厄这个角色上吧。
那我就以里厄为切入点去分析人物的形象。
首先,里厄的个人生活是受到鼠疫影响的,他和他生病的妻子分居两地,不能相会,这是他心里的一道伤疤。每个人都有他柔软的一面,里厄也有,他内疚、空虚,心里或许还在责备自己无用,但是他的那份柔软小得就如同一粒沙子,在多数时间里里厄凭借着磨炼出来的理智,谨慎地、客观地、不懂感情地面对各种琐事。
他的那份柔软之所以微小是因为里厄作为一位医生面对死亡的自我保护,每天,他看着无数鲜活的人走入医院;每天,又看着无数垂死或已经去世的人离开,他是那么的无奈,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是里厄必须承受那个错。他有时都怀疑自己的职业是对还是错,是改变病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体面,还是让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而面对更大的绝望呢。
医生在鼠疫过程中无疑是最忙的职业之一,而居家的人们就显得很冷清,整日待在家,很是无趣,天天都保持着这样的生活状态,日子过得平淡无奇,人与人的感情自然也就淡了,即便与朋友有点联系,聊天也是平凡单调的。这使人们精神麻木,只能生活在当下,对于未来,不再同以往一般憧憬,整个人都会变得孤独、寂寞。
前面都在谈鼠疫,之后就要引申到斗争上了。
斗争有各种各样的,所以斗争的共同点就是都存在着死亡,当然这里的斗争也是有限定范围的,主要指恐怖的、恶意的、非正义的斗争。愚昧无知、心思不纯的人容易犯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杀人放火。而对于罪犯,他们有是有目标,有时没有目标,所以不论哪种情况都会伤及无辜的人,鼠疫的性质正是如此。
每个人一直都是鼠疫患者,我猜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只要一天不和平,我们就是那个没有做错事,却一直是被非正义的斗争而伤及无辜的人们。
可怕的斗争啊!可怜的人们啊!
正如约翰。多恩所言: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