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范文网 >工作总结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7篇

反思近期的工作,职场人可以简单地写一个工作总结,为了督促自己在工作中进步,就必须定期写工作总结,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7篇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1

我们的快乐阅读社团在校领导的重视与领导下,经过师生的认真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现将活动的内容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与方法

1、学期初制定阅读活动整体计划依据计划制定具体的制度、措施并组织实施。

2、以班为单位由老师负责布置具体阅读内容充分调动同学的阅读兴趣。

3、学校每周对各班的读书情况进行抽查、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4、丰富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书籍。

二、活动过程

1、领导重视是搞好活动的前提。

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亲自组织制订了科学的制度周密的计划和得力的措施并大力督促使之落到实处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2、切实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虽然教师只在活动中做了引导、督促、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但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开展形式多样。

为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进一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①举办大型“爱我读书”朗诵活动,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提高朗诵水平。

②各班坚持做好课前5分钟演讲将读、写、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③以班为单位开展专题性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办好班级板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④在年级范围内开展以“好书伴我快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本次活动的意义。

4、评价多元化:

活动进行中,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手段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了解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并注意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活动取得的成效

1、很多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由原来的家长、老师强制学生看书到现在的学生自觉读书,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逐渐养成。

2、学生在读书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泛泛而读,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并注意积累好词佳句阅读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3、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不良行为减少。在书声琅琅的良好氛围中。校风、学风有明显改观。

四、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班级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少,内容单一,多以故事书和作文选为主,文学类、科技类书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

本学期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课外阅读方面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争取更多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丰富学生的图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学生从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阅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并针对我校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特点。积极响应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的通知,并组织开展学生“捐一本,鉴于六年级四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各种特点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希望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教育局关于开展“读文学名著,做书香少年”课外阅读活动通知精神要求,积极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购买阅读草原弯曲》等四本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确立阅读的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我们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或年级组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通过以上四方面积极努力探索,几个月的时间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实现了预定目标。

为了让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从根本上去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认为教师也要有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本人要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与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共享读书的乐趣。

2、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与量,并敢于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

3、在交流中,继续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明辨我们希望每位老师积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读万卷书,鉴万千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真正润泽他们的心田。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3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一位学习者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学习做人处世的基石。对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4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益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实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积极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互相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欣赏”;鼓励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掌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根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很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交流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疑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心。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交流与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掌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督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5

群文阅读这几年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各地学校、老师争先恐后地做群文阅读。我在实施学校推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中,一边做一边摸索,努力调整着,力争让群文阅读更好地服务于我的教学,服务于我的学生。

一、群文阅读要有所舍弃。

在刚接触群文阅读时,不知其为何物,如一般人所想,不过就是几篇课文放在一起学罢了,当时很是苦恼,烦心这群文阅读怎么来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通常是字词句段篇章式的学习,往往一篇精读课文至少也需要两课时,一个单元要花上两周的时间。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来讲,这看起来好像困难重重啊!

然而在进行了群文阅读通识培训,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群文阅读课之后,自己才逐渐明白过来,敢情这群文阅读不是简单地相加,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一节语文课,传统的教学法中有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围绕着一篇文章,学生与老师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学习,很可能得进行几轮的问与答,把某些问题弄得透彻,让学生一整节课看起来非常充实。但是就目前群文阅读推广者来看,这真的是浪费了许多时间,很可能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就那么一条,而我们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在细枝末节的问题设计与回答、课堂环节的来回转换之上了。

在一节群文阅读课中,我们要学习两三篇甚至更多的篇目时,四十分钟的课堂真的经不起我们在非重点问题上浪费时间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早已经把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给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串连作用。这就意味着你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开始学习,再由字词到句段、由结构到内容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有所舍弃。就像猴子下山一样,看见芝麻丢了西瓜,到最后什么有用的都学不到。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组文章: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我们可以选择“太阳”和“月球之谜”来进行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就太阳和月亮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性学习。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太阳和月亮的知识,而不必在进行过多的讲解。

二、群文阅读教学素材需要精心挑选。

在我所观摩过的几节群文阅读教学示范课中,大多是一篇课内带多篇课外拓展的“一篇带多篇”模式,如蒋军晶的“创世神话”,由课内的“盘古开天地”引出世界起源之问,再比较阅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创世神话。

这样的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我们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我们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课文,主题是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

而现实中的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很难,于是乎,折中的一种方法产生了,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的单元选材来进行二度整合,这样能保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又能在推行群文阅读时兼顾学业考试的要求。教材一次次的更新,也是在不断地改进,其实教材中的单元模块已经有了“群文阅读”的各种“衣料”,我们只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把这些“衣料”进行一番修饰,就能穿出时尚的色彩,就能做出“群文阅读”的样子。如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三篇课文两首古诗就可以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解决了“燕子、荷花、珍珠泉美在哪里?”的问题,这组文章的学习已然达到目的。

三、群文阅读要慢打基础,循序渐进。

做群文阅读需要一定的文本阅读理解基础,这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低段一定要慢打基础,不急于求成,哪怕一整册书只做成一个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也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在我看来,这基础就是表达与倾听。

低段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训练以表达和倾听为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少注意或忽视其他人的感受。这一类孩子属于不懂得倾听的孩子。课堂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来说就可以完成的课堂,它是需要表达和倾听同时存在的。如果课堂上只有表达,没有倾听,那么这种课堂只会是处于表面热闹的课堂,孩子们听不见其他人的感受,也无法让自己的感受更充实。这样慢慢地去训练表达与倾听,会在将来中段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总之,随着群文阅读的逐步推进,我们会遇到新的问题,同样我们也会有新的策略去应对,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有所收获。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是最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个学期,我校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课外阅读活动。这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校师生品读书已蔚然成风,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已初步形成。同时这次课外阅读创设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书香人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这次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 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市教研室的指示精神,按照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案,我们学校首先在全校开展了动员工作,通过召开全校师生大会、班主任会、语文教师会、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通过悬挂名人名言牌和校园文化长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优化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宣传“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的重要意义,熏陶和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阅读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阅读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我校制订了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并成立了以杨校长为组长,各年级语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张春艳老师主要负责计划的制定,各种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活动的总结评比工作,年级负责人根据教导处的安排,负责对各项活动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各班的教师分工合作,组织本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读书活动,确保了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这次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读书阶段,要求各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给学生推荐好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填好阅读记录卡,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比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二是征文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前段的读书情况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参加学校组织的优秀作文评选;三是成果展示阶段,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阅读状况,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展示本班的阅读效果和精神风貌;四是考核评价阶段,由学校组织评审小组对各班的读书数量、质量进项测试、评估,最后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年级进行表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我校在“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读书,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营造氛围 ,弥漫书香。

(1)营造校园大环境。在我校的墙壁及走廊上,悬挂着《三字经》,让学生沐浴书香,感受阅读的情趣。校园随处可见设计精美的黑板报,学生在不经意中就进行了阅读,受到了熏陶;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手抄报等及时将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建设教室小环境。各班的班级布置也突出了读书这个主题,每个教室都设有图书角,学校也有专门设立的图书馆。学生在这些飘溢着浓浓书香的班级文化环境中阅读经典,浸润心灵。

2、有效指导,愉悦阅读。

(1)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课外阅读方面从细节入手,想方设法,真抓实干,创作性地开展工作,每班每天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的语文教师利用阅读课,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句,写读后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又帮学生完成了部分积累和消化。教师还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和学生共同阅读,这样,可以增进师生情感,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2)坚持每天课前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各班语文老师每天从早读或语文课中抽出3-5分钟的时间,采用演讲、朗诵、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以语言训练为目的,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生的“读”与“说”有效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交流,开展竞赛。

以年级组为单位,举办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会。由学校统一组织,各班师生认真准备,充分开展了“读书之星”,优秀板报和手抄报展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很多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看书,自觉读书,并做好阅读记录,学生的阅读习惯正在养成。学生在读书时,不再像以前一样泛泛而读,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注意积累好词佳句,阅读方式有了较大转变。

2、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群体素质悄然提高。现在,在校园、教室、图书室等场所,随处可见同学们阅读的身影。阅读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沉浸在课外阅读中,如沐春风。

3、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熏陶出一颗颗热爱文学的“种子”。学生爱阅读,也爱写作。现在学生能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也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并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4、促进了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更美了,充满了书香气息,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嘹亮。

5、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五、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阅读在我校已生根、发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我们还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我们的校园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飘满浓浓的书香味,让好书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篇7

我校开展“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活动以来,自我感觉有一定收获,现把自己的记录与心得写出,与各位同仁共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快速高效阅读法的主要观点

快速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域的革命。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快速高效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率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三、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2、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中特点及有争议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不要用手指指着读,用手指着一字字读,眼睛停顿时间长,且每次停顿时,读的材料少,因此,阅读量就少,影响阅读速度。所以,要尽量争取每次眼停时的识字量。

阅读时不要摆头,有的人由于情绪紧张或习惯使然,或苦思不得其解时,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的动作只会影响阅读速度。

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一直是在中学研究进行的,在小学阶段实行,他们还只是一个尝试,但是,通过他们的应用课型观摩,让我们感受到在小学阶段实行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是可行的。在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面,快速高效教学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想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是有艺术性的,其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精心钻研,大胆尝试,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并最终取得成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课教学计划5篇

阅读课心得体会参考6篇

听英语阅读课心得体会5篇

阅读课心得体会400字5篇

听阅读课心得体会最新5篇

听阅读课心得体会模板8篇

名著阅读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阅读课心得体会推荐6篇

阅读课心得体会通用8篇

听阅读课心得体会优秀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74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