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让我们的课堂顺利展开的基础,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课题名称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53-24=29 29+38=67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53-24+38=67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布置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目的要求
1.在具体的操作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线图的能力。参与测定方向的实践活动,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
2.培养与同伴积极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方向并读懂路线图。
难点:能在给定的场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认八个方向。
一、室内活动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学生面向东方坐)
提问:大家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让学生把方向板按实际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问:你能根据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个方向吗?
同座互相指、说。
2.说一说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
谈话: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请坐在他北面、东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提问东北面的学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别请坐在东南面的,西北面的,西南面的学生说出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任意找一个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关系。
3.在教材呈现的场景里辨认方向。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已经能正确地辨认方向,你们想不想到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在去校园之前,我们先帮助书上的小朋友测定他们学校的方向。呈现教材中的场景图。
提问: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后再指名回答)
讲述: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这幅图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图的左上方,这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图中的指南针,你们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动
1.在校园里测定方向。
谈话:从刚才我们帮助小朋友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指南针测定学校的方向,不少学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我们学校的方向如何呢?我们现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测定。请大家带上指南针、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和铅笔。为了不影响其他班学生上课,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
走到操场后,谈话:我们每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你们这组想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也就是选择测量地点,然后分工测量,把表填好。我们看哪一组测得又快又好。测好以后赶快到操场中间集中,老师还有新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吧。学生活动。
汇报测定结果。
2.相互检查测定情况。
谈话:下面请第一小组带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到你们测定的地点,介绍一下你们测得的结果,第二小组看看他们测的对不对;然后两个组再交换。其他的小组也是两两合作,相互检查。检查以后再回到操场集合。
再次集合后,让各小组汇报被检查的小组测定方向的情况,如有不同意见,全班同学再去共同验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试一试背出乘法口诀表。(学生背出乘法口诀。)
(1)用口诀算出得数。
6×3=2×4=4×5=2×3=
(2)填空。
3×( )=63×( )=9
4×( )=12( )×3=12
( )×4=20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教材第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学生交流自的分法及写出的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可以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方法有:
①把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9个,再分给第二只,剩6个,再分给第三只,剩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②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分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③摆一摆。
每只猴对应摆3个,4只猴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根据3乘4等于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
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3时,想3×( )=12,三四十二,就可以直接得出12÷3=4
……
(2)教师引导:刚才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算一算:12÷4=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习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如:求12÷6的商,想6和几相乘得12,因为“二六十二”,所以商是2。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说说6÷3表示什么?(把6个气球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或把6个气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6÷3等于几,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有12盆黄瓜苗,4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2)组织学生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作业卡、各种图案的贴纸、正方形纸。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季的美景。
2、播放(四季美景)
3、游戏(发放牌子)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请你来代表。。。。还有谁喜欢不同的季节。谁想代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举牌的同学上前来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问:他们排对了吗?)
师:(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节奏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夏天过去。。。。。。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 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
师问:老师带来了朋友家的墙面装饰图,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生: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五角星 。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们有信心去找吗?(有)请听要求:(1)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2)说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发现的规律说清楚;(3)比一比,看哪一组能找出不同的规律。开始!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1):斜排 (师:是的,当我们斜着看时,每一排的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学也找出了这个规律,请用手示意。) (播放斜排演示)
(2)横排:(师播放,老师重点讲解、规范说法:我们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为基础,圆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都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就变成了第二行。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规律也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让学生猜一猜。)
(3) 竖排:(师播放,让学生欣赏)
(4)以最后一个图形向前移动的规律。(播放、大家欣赏)
4、总结规律:
孩子们,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规我们就叫它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吧!你们敢挑战吗?(敢)好,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考考你(规律训练)
过渡:动物园来了一队动物朋友,他们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呢,同学们请仔细看,(1)师问:第二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学生回答)师规范语言),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排出第三队的队形吗?(第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后移动规律)
(2)还是这一队动物,(请仔细看)又是怎样变化成第二队的呢。(最后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前面移动规律)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作业。
师:请拿出答题卡,开始解答。
4、猜规律:
过渡:向下一关进军吧!你想猜几号旗?好,进入我们的终极关――第四关。
4、设计手帕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规律!在这块手帕上,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请仔细看要求:1、小组先商量怎样设计才有规律;2、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听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和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开始!
5、作品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欣赏规律美(播放)
2、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